| 网站首页 | 娱乐新闻 | 娱乐资讯 | 明星八卦 | 影视动态 | 音乐资讯 | 文章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娱乐新闻资讯网 >> 娱乐新闻 >> 正文

  没有公告

  失去撒贝宁的《大侦探》还能支棱起来吗?           ★★★ 【字体:  
失去撒贝宁的《大侦探》还能支棱起来吗?
作者:佚名    娱乐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24    

  无论剧本设定现实、奇幻,甚至荒诞,“明侦”系列一直在将时下热议的社会话题,编织进故事剧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观众在幽默愉悦的体验里吸收观点,完成正向价值层面的引领。

  当“明侦版《难忘今宵》”的BGM响起,《大侦探》第一案悄然而至。蓦然回首,明侦IP行至第七个年头,作为灵魂人物的撒贝宁不再参加新一季节目,无疑是最大的遗憾。

  漫天飞雪掩映着神秘古朴的城堡高塔,宛如置身于霍格沃茨芒果分校,众嘉宾乘着花车,扮演着迪士尼的童话人物,一身梦幻装扮闪亮登场,上演着诸如“莞莞类卿”“宝鹃我的嗓子”的《甄嬛传》剧情。

  段子与脑洞齐飞,节目现场欢乐依旧。热搜榜上有“比谁都脏”大张伟,也有“颜值地下室”张若昀,还有“美羊羊”戚薇。但当“比我们更想撒贝宁的是何炅”攀上热搜时,一路追随节目而来的老粉们难免伤感。

  一次又一次打破“综N代”后继乏力的魔咒之后,如今《明侦》这棵综艺长青树正面临着开播以来的最大改变——

  节目名字更换、新团队接手、老嘉宾离开、新增普法板块,就连独家冠名商也从第2-6季的OPPO换回了第1季的京东,能否成功跨越“七年之痒”,对《大侦探》而言,还前途未卜。

  从墙上挂画里的“哒哒”,到废弃的玩偶“撒七”,甚至是“撒撒”的谐音梗,节目中散落着关于撒贝宁的符号与回忆。《大侦探》第七季,撒贝宁确实没来,但却无处不在。

  何炅成为了名侦探俱乐部的“代理会长”,暂代其职。节目组以这样的方式给观众留下一线希望,热切期盼着撒贝宁的回归,同时也留下一个回忆的引子。每当说到“代理”两个字,都是一次对原会长的呼唤。

  “这是我们撒撒会干的事”“这是我们撒撒的习惯”是何炅搜证时总挂在嘴边的。“双北CP”让人唏嘘,节目中每一次符号、元素的Call Back,都会掀起一阵热烈的弹幕怀旧。

  丰富的“老梗”和对其了如指掌的忠实观众,来自“明侦”系列经年的积累。如果一个节目播到第七年长盛不衰,它的内容本身就成为了一个素材库,“明侦”系列常常被观众称之为“连续剧”。

  比如戚薇反复上演的“拉胯Rap”,很难让人不联想到白敬亭的“白Rap”;同样是童话故事,魏晨从第三季《暗黑童话》中的芒果国国王变成了王子,魏大勋没能现身再扮演白雪公主,却也在表情包里悄悄刷了存在。

  如果对“明侦宇宙”足够熟悉的观众,还会知道大张伟房间里“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驴”的录音线索,是与衍生节目《名侦探学院》第五季的“梦幻联动”。

  怀旧与联动引发的共情勾起观众对节目的兴趣,而这份情怀往往也代表着观众对节目的“套路”了如指掌。

  作为综艺节目,“明侦”系列提供了一个狂欢场域,观众可以看到一个公众视野里严肃、专业的法治节目主持人卸下包袱,成为一个风趣幽默的普通人。他在节目中扮演各种角色,一次次犯错、调侃,变成“明灯”和“狗头侦探。在不断造梗、戏仿、自我解构中,形成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节目中,每一个嘉宾都有机会完成一次形象的重构。这样的形象建构与嘉宾在剧本中扮演的角色相关,也与自身的性格特质紧密相连,因此既有鲜明的符号特点,也能充分调动观众的情感共鸣。

  如果说过去是观众自发的挖掘和总结,那么现在节目组也在有意识地强化嘉宾的形象符号。

  例如第六季《夜半酒店》中杨蓉扮演的蓉门童,她凄惨的童年遭遇收获了无数同情和眼泪,投票时一次故意的出错又将观众的共情推至顶点。在《大侦探》第七季中,她不仅在演唱会上为蓉门童献唱《负重一万斤长大》让观众破防,第一期节目中也延续了饱受欺凌、敏感自卑的女性形象。

  对于“明侦”系列来说,嘉宾鲜明立体的形象收获认同,观众在心理上与嘉宾产生连接,并在不同平台的互动中不断强化,观众对于节目的黏性也不断增加。

  从第一期节目来看,《童话学院》的故事相当工整,借童话故事的外壳讲述了一个由校园暴力产生的悲剧,立意、作案手法和推理过程都保持了过去的风格,甚至是过去案件模式的再现和元素的集合。

  但在经历了70多个悬疑故事洗礼后的老观众眼里,这个“第一案”成色稍弱、平稳着陆,有观众早早推出“凶手”,也有观众发现逻辑漏洞,与观众期待的“惊艳第一案”还有些距离。虽然节目效果尚可,但要警惕的是,悬疑推理节目一旦让观众走在了节目组的前面,或许就是节目下坡路的开始。

  幸好《大侦探》第一案选择的都是老玩家们,通过沉浸式表演和趣味表达,用火花碰撞填补了故事结构的缺失。

  例如何炅接过推理和整体把控的责任,张若昀负责搜证和科普,大张伟则持续发挥快乐天赋,成为气氛担当,一句“我想做一只马,只为听你说一声嫁”就让人笑得前仰后合。这“三人成撒”,在各自擅长的环节弥补了灵魂人物撒贝宁的缺憾。

  无论剧本设定现实、奇幻,甚至荒诞,“明侦”系列一直在将时下热议的社会话题,编织进故事剧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观众在幽默愉悦的体验里吸收观点,完成正向价值层面的引领。

  抑郁症、校园霸凌、儿童性侵……社交媒体上类似的话题层出不穷,但不同于假大空的泛泛而谈,推理节目以凶杀案开篇,从案件中不同人物的角度切入,所表达的情感更加丰富立体,对于故事与角色的描绘具象真实。观众跟随嘉宾的视角了解角色、探寻真相,春风化雨间深入体会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

  经历六季,这档节目充分证明,综艺节目中倡导主流价值观并非任务式的照本宣科,通过用心的编排与真诚的表演,也可以直抵人心。

  《大侦探》第七季的节目信息上,显示这是一档“互联网普法教育推理节目”,“普法”和“教育”被放在了“推理”之前。同时节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合作推出衍生普法环节《大侦探合议庭》,剖析剧情中涉及的法律知识,科普量刑建议,在案件推理的基础上进行普法教育。

  这个环节看似无趣,但第一期节目结尾处,法官们针对案件的量刑建议,对于校园霸凌相关法律的科普,以及面对校园霸凌的建议,延伸了节目的现实意义。

  正如何炅所言,校园霸凌问题应该被重视,但再凄惨的故事引发的也只有情绪的波动,一句“反对校园霸凌”只是轻飘飘的口号,只有落实在法律条文,具象到现实情况,让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能做什么,如何去做,才能真正达成现实层面的引导。

  “京东好物来加码,破案神速又潇洒”,虽然这一季赞助商数量减少,但节目中广告的长度并未缩减。在搜证前、集中讨论前,甚至紧张气氛的bgm响起,重点线索正在揭露之时,大篇幅的口播时间都奉献给了独家冠名的京东电器。

  纵观前六季品牌赞助情况,第七季的数量当属各季最少,只有四家,相当于上一季的三分之一。独家冠名品牌不再是陪伴了五季的OPPO手机,而变成了京东电器。其他赞助商只有上一季的Soul APP还在其列,新加入的还有AMX酸奶和M&M巧克力。

  不过京东主品牌并不是首次与明侦系列接触,早在第一季,京东金融就有参与独家冠名行列,再到最新一季的大手笔置景,伴随老玩家们惟妙惟肖地表演。好吧,人人都知道在京东买电器最省心了。

  有趣的是,张若昀不仅作为首发老玩家,还是京东与M&M巧克力代言人,念口播与表演广告情景剧的任务自然倾斜到他身上。

  对当下的观众而言,综艺节目广告植入已见怪不怪,口碑上往往形成两种极端。观众对质量较差的节目植入广告口诛笔伐,同时也希望好节目接到更多的赞助商广告。

  对于节目而言,如何将产品巧妙融入节目,既展现品牌调性,又不影响节目连贯性,或许还需要向前作取取经。“人像视频会发光,Reno探案心不慌”,每当侦探与嘉宾们拿起OPPO手机,作为记录线索搜证的关键道具时,即是植入巧妙的案例写照。

  由于制作团队和嘉宾的重合,与《明星大侦探》“一母同胞”的《密室大逃脱》系列也常常被纳入“明侦”宇宙。从烧脑推理节目到脑力体力双输出的密室解谜,明侦与密逃互为补充,不仅在节目上梦幻联动,也共同推动线下实景产业发展。

  譬如《密室大逃脱》被分为明星版和大神版,采用多位高校学霸、游戏大神们预先体验谜题,为明星版进行实验。久而久之,许多观众更喜欢学霸们高能烧脑的推理,高效闯关游戏的爽感,让大神版本身吸引了不少受众。

  随着大神版素人嘉宾们知名度的提高,加之固定成员蒲熠星、郭文韬等原本就担任过《明侦》侦探助理,一档作为《明星大侦探》第五季的衍生节目——《明星大侦探之名侦探学院》应运而生。

  《名侦探》第一季与第二季前半段,走的还是棚内录制路线,通过游戏推选出《明星大侦探》中的素人侦探助理,嘉宾班底也与《密室大逃脱大神版》共享。

  第二季开启了合宿生活,也逐渐将这些学霸大神们“团体化”,拍摄地点从棚内升级到《朋友请听好》小屋。第三季更是住进了浪姐公寓,第四季拍摄地点移至乡间别墅,还拥有了品牌冠名……可见,《名侦探学院》已具备新ip雏形,影响力也逐渐增强。而其中各位大神们,也拥有了各自的粉丝群体,不单单只是当年的高校素人学霸了。

  如今《大侦探》第七季重回舆论战场,《名侦探学院》第五季也在热搜榜上与其遥相执意,摘去了“明侦衍生节目”的名头,两档节目的受众圈层产生了一定的分野,但内容、嘉宾方面的联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彼此受众范围的拓宽。

  除此之外,基于“明侦IP”,还推出了电视综艺《我是大侦探》和两部互动剧。前者由于水土不服口碑不佳,后者虽然热度远不及综艺节目,但在互动剧还没有走入主流视野时,能取得不俗的口碑和声量,显然是IP加持之故。

  以网综为核心,从衍生节目到衍生剧,从反哺电视到跨屏传播,各自独立,又彼此影响,共享规则与世界观,才形成了如今的“明侦宇宙”。

  构建“IP宇宙”并不在于盲目拓展受众,涉足新领域。上星版《我是大侦探》的失利证明了,以“烧脑悬疑”为看点的推理类综艺具有相当高的接受门槛,很难做成老少咸宜的“合家欢”综艺。在受众细分的大趋势下,贪多贪全往往弄巧成拙。

  归根结底,推理类节目的“核”在于——悬疑烧脑的剧情和严谨缜密的剧本设置。只有保持优质内容创作能力,才能不断给节目输送生命力。找准受众、精益求精、持续深耕,好的内容不会被大众辜负。

娱乐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娱乐新闻:

  • 下一个娱乐新闻: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湖南卫视《我是大侦探》开播…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娱乐新闻网声明:登载内容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侵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娱乐新闻 | 娱乐资讯 | 明星八卦 | 影视动态 | 音乐资讯 | 娱乐新闻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