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天津博物馆《雪景寒林图》等三件珍品华美亮相《国家宝藏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7/1 0:08:2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记者从天津博物馆获悉,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四季在央视综艺频道(CCTV-3)播出第四期,本期节目走进天津博物馆,由国宝守护人刘学义、常远、陈龙分别带来《雪景寒林图》

  《国家宝藏》是由中央电视台、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文博探索节目,被誉为“开启中国古典文化综艺元年”的现象级节目。今年,是《国家宝藏》开播的第七年,从文明印记的追寻到文化脉络的守护,再到中华文化的传承,自2017年《国家宝藏》推出,便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化身一位位讲师,将历史的故事一件件讲述,把博物馆带到了大众的身边,让博物馆教育落地生花,真正实现了让“国宝”活起来!它的热播直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文博热”,也带动了系列文博节目的产生和发展,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瑰宝做出了引领性贡献。

  在新一季节目中,结合更新颖、更精美、更沉浸式的虚拟影像技术,邀请知名专家进行解读,为观众提供更为深入的历史知识,于“经天纬地”间,以“拔山超海”之势,寻往昔、知兴替、明得失。坐观津流南北,笑看百年沧桑。天津博物馆精选三件国宝文物,由国宝守护人带领观众走进众多国宝的“前世今生”,讲述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第一件国宝文物是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被誉为“宋画中无上神品”的《雪景寒林图》由北宋画家范宽所作,画身近两米高,一米六宽,要用三条绢才能拼成。画中的雪后秦陇山川仿佛是一座巨大的纪念碑,站在画前抬头仰望,大山仿若要倾倒而来。在这幅“巨碑式山水画”典范之作的前世中,刘学义精彩演绎京城翰林图画院年轻的画师许道宁,来终南山下苦心造诣三月,誓要习得偶像的妙手丹青,领悟范宽“师古人、师造化、师本心”三重境界的故事。

  在今生故事中,“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组则带来了多条不一样的“寻山之路”,他们不仅让范宽仅存于世的五幅古画得以重逢,也对从战国到清末的12405件绘画作品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堪称绘画版的《永乐大典》,丹青版的《四库全书》。

  第二件国宝文物是常宝堃烈士生前在朝鲜用的日记本。“小蘑菇”是相声泰斗常宝堃的艺名,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天津,“小蘑菇”和他的作品几乎家喻户晓。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小蘑菇”主动请缨,加入中国人民第一届赴朝慰问团,这段经历也被他记录在这本日记中。在前世里,常远生动演绎家中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辈,讲述他老人家在抗美援朝前线的经历,让我们走进“最可爱的人”。

  在今生故事中,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作者林超分享“那兔”抗美援朝篇的创作心路历程,并通过多件抗美援朝时期的优秀文艺作品,展现文艺的力量,弘扬和传承人民艺术家精神。

  第三件国宝文物是清翡翠蝈蝈白菜。从一块不甚完美的玉料,到人人喜爱的国宝,玉工将玉料中黄褐色部分巧妙地雕刻成伤痕,呈现出白菜冻伤的状态,于是便有了这棵“冻白菜”翡翠蝈蝈白菜。转瑕疵为特色,化腐朽为神奇,翡翠蝈蝈白菜的制作过程不禁引人猜想,这背后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在前世中,陈龙实力演绎玉器作坊老板杨金璧,带来他与学徒戴奎三向玉工姚大师学习治玉的故事。

  今生故事中,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王晓武做客节目,从农科视角解读翡翠蝈蝈白菜,讲述白菜培植进化史,诠释白菜的“国菜”地位。

  天津博物馆作为具有深厚底蕴的百年博物馆,以严谨的态度,专注的匠心,科学的技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通过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让陈列在展厅中的文物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积极加强和主流媒体合作,登上国家级传播平台《国家宝藏》节目,为观众呈现一场前所未有的国宝文艺盛宴,掀起一股文化热潮,进一步扩大了“天博品牌”的影响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天博力量。(津云新闻记者吴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