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台湾人如何看待大陆的大型的(现象级别的)综艺节目比如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这样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2/4 11:36:1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台湾法律不允许节目冠名厂商的产品出现在节目当中,也不允许以产品名称冠名节目,所以台湾综艺节目非常非常穷,《康熙来了》作为台湾最红的综艺节目之一,一集制作费只有40万台币(1人民币=5台币,也就10万RMB不到),当红主持人也就只能拿几万台币(几千块rmb)。而国内《我是歌手》一集能达到1000万rmb的制作费,一共38台摄像机同时工作,而康熙来了的制作方把整个电视台的摄像机集中起来都不可能达到这个数。更别提请一整个乐团来配乐这种烧钱的事情了。康熙的制作人都无奈承认:

  1993年,台湾当局通过《有线广播电视法》,允许民营力量进入有线月,该法修正版(更名为《卫星广播电视法》) 公布,开放外国公司营运有线电视权限。自此之后,“老三台”逐渐变成了超过100个电视频道,争夺台湾岛上2300万人口的一块不大的市场,而每月每户只 需缴纳600台币,就可以全数收看这100多个频道。

  2300万人口的台湾,竟然有100多家电视台。同行竞争如此激烈,加上极低的制作成本决定了台湾综艺节目只能以本土化的笑料和创意取胜,无力创新,格局低下,各种恶俗的内容充斥着台湾电视,关注过台湾政论节目的人肯定会发现,连政治这种严肃的东西在台湾都能被严重的娱乐化,低俗化。

  台湾观众当然被大陆制作精良的节目征服了啊,《我是歌手》在台湾引起轰动,台湾中天购买《中国好声音》的版权,首周收视率达到0.88,击败当周平均收视率0.72的康熙。甚至有电视台在没有事先得到批准的情况下,直播了《我是歌手》长达5个小时的整场比赛。违反了台湾对大陆电视节目播放的相关法律。

  关心是肯定的,因为选手中有很多台湾的歌手。即便是大陆的选手,选的歌也有一半是台湾歌曲,这侧面反应出了台湾在华语流行乐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同时,这也正是台湾尴尬的地方,由于资本限制,无论是综艺还是音乐本身都在走下坡路,本土的歌手在岛内没什么发展,反而在台湾人一直看不起的内地,能够在配置顶级的舞台上发光发热。这种矛盾的心态反应在了每个台湾普通人和媒体人的言语中。台湾的综艺,台湾的华语音乐在之前太过辉煌,台湾已故知名艺人高凌风曾说过台湾综艺领先大陆20年,这线年前我是相信的,但放到现在的2016年,只能大言不惭的说一句,现在大陆综艺领先台湾10年,并且没有被超越的可能性。

  为什么?资本规模台湾根本比不过大陆。台湾一个小岛,只有2000万人口,你要是冠名商你也不愿意多出钱啊,别说台湾现在不允许节目冠名,就是允许冠名,能拿到多少投资呢。而商业文化的繁荣是离不开资本运作的,简单来说就是要钱,要很多很多的闲钱,你看港台流行音乐、香港电影,繁荣的时间段和经济腾飞的时间段基本上是同步的,好莱坞数十年如一日地文化输出的背后正是米国雄厚的资本。台湾人现在酸大陆就是有钱没品位的暴发户而已,但问题在于,品味这种东西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只要一直有钱下去,品味慢慢就能跟上。没钱呢?你看台湾综艺节目那种堪称简陋的布景和清晰度低下的摄像机,难道就能培养出品味来吗?等你习惯了用巨额资金打造的顶级的舞台、顶级的灯光、顶级的音响、顶级的乐队、顶级的编曲……就再也回不去了,你回过头再去看台湾的综艺节目就会觉得怎么处处透出一股小家子气呢,这就表示你品味提升了。

  流行文化这方面,港台都是在走下坡路,都是在吃老本而已。龙应台被问及我是歌手在台湾火爆的问题,只能这么说:

  要我说阿,台湾最重要的资本是什么?是老本。这种避重就轻、自欺欺人的话估计也只有龙应台她自己能相信了吧,台湾的文化产业如果不能解决资本投入的问题,其衰落是可以预期的,也并不存在如他们所说的“通过其他方法保持文化竞争力”。也许他们心里也知道并不存在这条路,但是确实没出路了,也只能骗自己肯定是有其他方法的。留在岛上的顽固派艺人应该会越来越多的本土化,岛国化,越来越脱离这个世界,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面自娱自乐。这种情况下还谈什么原创呢,还能像十几二十年前一样文化输出?你信吗。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