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粮仓”即存储文化的场所,以物化和精神形式承载、传播乡村文化的媒介体和工具,是凝聚和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筑牢“文化粮仓”是文化振兴的基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为传统农区,河南省以农耕文化为主的中原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又悠久灿烂的传统乡村文化,乡村文化资源极其丰厚。但是当前面临外来文化冲击、农村人才流失严重、产业基础薄弱、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导致乡村文化日渐式微。基于上述背景下,传统农区“文化粮仓”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与特殊性尤为显现。筑牢传统农区“文化粮仓”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公共文化五大惠民工程之一,也是响应《河南省乡村文化振兴五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经贸学子始终牢记“以文化人”的使命,渴望为促进建设“文化粮仓”,助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022年12月以来,以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电子商务本科生为核心力量,组建实践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对河南省传统农区周口市、新乡市、濮阳市、许昌市等地百余村进行实地调研,正式调研前,小组多次进行交流和讨论,完成了问卷编制、访谈提纲设计等工作。
“现在在家门口都能听戏跳舞,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乡村文化有滋有味……”西华县半截楼村金腰鼓文化合作社的赵大娘高兴地向团队成员介绍着合作社目前的发展状况。西华县响应政府号召,整合各方资源,首批建设文化合作社18个,拥有各类文艺队伍537支、合作社员2860名。从“种文化”、“兴文化”到“育文化”,让乡村文化合作社成为丰盈乡村群众的“文化粮仓”。
长葛市大周镇作为全国百强镇,是长江以北有色金属最大集散地和蜂产品加工基地,其工业发展吸纳了大批外来人员前来投资兴业或务工劳动,有农业耕地面积6.4万亩,人均0.9亩。产业的发展极大支持了大周镇文化发展,使得其“文化粮仓”建设工作有良好的资金、技术、人才支撑,并且较好地结合当地特色,在发展的过程中,大周镇成立了新乡贤文化联盟,弘扬新乡贤文化,文化设施利用率高, 并结合了自身特色建设“文化粮仓”,筑牢了乡村文化发展的基础。
“我们这通过新乡贤参与设计施工,社区居民合力打造墙体彩绘,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也让老百姓有了娱乐休闲的好去处。”王皮庙社区党支部副书记 魏松超这样和成员们介绍。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李铜山教授说:“建设乡村‘文化粮仓’必须下好‘文化传承’指导棋,保护‘文化火种’;下好‘文化人才’先手棋,做出‘文化贡献’;下好‘文化转型’动力棋,提升‘文化实力’;下好‘文化认同’导向棋,增进‘文化福祉’,加速筑牢传统农区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调研实践中,团队深入了解传统农区“文化粮仓”实然状况和发展缺憾,并访寻传统农区“文化粮仓”实践典型案例,总结其典型做法,为传统农区筑牢乡村振兴“文化粮仓”对策建议的提出提供科学依据。团队成员坚守乡村文化传承初心,通过多次深入乡村开展实践调研,切实感受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更加坚定筑牢乡村振兴“文化粮仓”的信心,坚定对“三农”问题探索的决心,纷纷表示今后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尽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