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娱乐新闻 | 娱乐资讯 | 明星八卦 | 影视动态 | 音乐资讯 | 文章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娱乐新闻资讯网 >> 娱乐资讯 >> 正文

  没有公告

  “中国之声改版”系列访谈之赵雪花           ★★★ 【字体:  
“中国之声改版”系列访谈之赵雪花
作者:佚名    娱乐资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8/6    

  主持人:中国广播网可看的广播,可听的网络,朋友们您正在收看的是由中国之声和中国广播网联合为您推出的系列访谈中国之声大改版,我是主持人覃越,今天我们邀请来的嘉宾是中国之声资深的记者赵雪花,雪花姐你好。

  赵雪花:我是96年毕业到中央电台之后大概有根据咱们台的惯例,大概半年的时间在天津电视台的时政部锻炼了半年,回来之后分配到联播报摘组,当了4年半的编辑,01年的4月份做时政记者。

  赵雪花:之前报摘联播的时候最后一句话是“这次新闻和报纸摘要的节目的编辑是赵雪花等这个地方听到过我的一些名字,但是主要是时政记者的名字。

  主持人:说到这儿,很多朋友一听到赵雪花这三个字就会想的中央台的时政记者,像我经常去外地坐出租车的时候,司机师傅会问你们中央台的那个记者赵雪花,你们的郎峰蔚,登过珠峰的,这都是能耳熟能详的一些知名的记者,有的人说时政记者是什么样的是不苟言笑,够人很神秘的,和国家领导人接触的人都是很严肃,很严谨。

  赵雪花:不是这样的,尤其是这几年以来记者不能年轻化了,从我到时政部以后,后来的这几年年轻化非常厉害,到现在这个时政组是非常大的,最小的是82年的,这些记者在采访的时候是非常严肃的,时政最最要紧的,以前刘振英老师也跟我们说过,最重要的作为时政记者的素质是政治觉悟,政治敏感性,所以做稿子的时候是非常认真,不能有一丝的错误,比如如不能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说成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比如像这种,非常认真,但是在采访时大家也是年轻人,非常的快乐,乐观,尤其是时政是一个圈子,各个单位跑时政的记者都是相对固定的,这样新华社记者,等都有一个圈子,但是是非常好的朋友,而且是互相帮忙,都是一些素质非常高的记者,大家在一起非常快乐。

  主持人:刚才你说到很严谨,要求的文字上面,像我们也做过编辑,主持人,做这种大型直播的时候,比如说有大型的领导人人参加的时候,必然有时政部的同志跟着我们,他要在旁边看稿子,要去把关,甚至这个稿子不需要编辑操心了,全部是时政的记者做整个节目的流程稿,在我们编稿当中一些小的细节的东西,我们认为完全可以用简称,时政记者觉得不可以。

  赵雪花:是不可以的,比如我刚才说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这是非常严谨的,像一些中组部,中宣部很多重要场合的时候,改革开放30周年,等类似的大会的时候,会用一些全称中共中央组织部,这些是不能改的。

  主持人:我觉得你现在是特别的胆大,心理素质特别好,我经常容易出错,一旦出错了,后果不堪设想。

  赵雪花:当每一位记者当了时政记者就会有这根弦,会非常紧张,当时刘振英老师说过,有的时候压力到什么地步,马上要出访了,好几天就想着会不会耽误飞机,我们除了政治觉悟,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守时,千万不能耽误飞机,这样的话特别重大的事件你就跟不上。所以时间的观念特别强,另外一个是对于稿子上一定不能有任何的疏忽,有的时候开玩笑,原来也跑个过时政的刘磊,得了强迫症似的,稿子一遍又一遍的对。就是怕有一些错误,每一个人我觉得自己只要当上了时政记者,自己对自己有自律,你刚才说自己马虎,不可能,我也是在生活里经常忘了这个东西,那个东西,真正去采访的时候是不会的。

  主持人:很多听众朋友对时政记者觉得很神秘,你觉得这种神秘感是从哪里来的?

  赵雪花:我自己没有当时政记者时候也有过,从广播里听,觉得离中央领导人那么近是非常神秘,说接触的很多场合都是非常大的场面,是国际国内的事件,非常神秘,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包括我们的领导人,你跟他们接触,也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普普通通的,特别和蔼可亲的人,不是那么神秘。

  赵雪花:不是的,因为你跟他说什么事情,他笑的时候特别的灿烂,像和蔼可亲的老人,第一次不是这样的,我刚跑时政第一场常委的活动去的是当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一个外事活动,是非常小的一个外事活动,我到那儿以后,大概有十几米的距离,我看到他又紧张又兴奋,离国家领导人距离那么近,我当天特别的兴奋,给我父母打了一个电话,说见到国家领导人了,第一次接触的时候觉得很神秘,实际上接触了之后发现没有那么神秘。

  主持人:很多收音机旁的听众朋友,包括现在正在收看我们视频直播的所有的网民会觉得,经常能和国家领导人见到,经常和国家领导人见面,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

  赵雪花:我觉得做时政记者和别的记者一样,首先是作为一名记者报道好每一个新闻,时政记者不是说就是至高无上的,每一个事件,我们接触到的很多都是非常重大的,国际会议,领导人出访,领导人参加国内的重大会议,跟部委的是一样的,把新闻当中的重大事件做好报道,不是说我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很多人说时政记者是不是会出入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出访去美国,是不是就非常的风光,其实不是这样的,今年9月份我跟总理去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的采访,那天非常狼狈,下了飞机由于使馆的安排有一些问题,我们几个记者跟行李车一块儿去现场,我们去现场的时候根本来不及我们的手提大箱子,抱着箱子直接去了现场,狼狈不堪,不是像他们说的特别风光,穿着套装,非常漂亮,不是这样的。

  主持人:我很羡慕,我相信所有正在看我们节目的人非常项目,40个国家花国家钱可以去玩。在别人看来是值得炫耀的事情。

  赵雪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这么说,我跟你说一个事情你会觉得非常有意思,我去了大概40个,像我们的李涛老师,刘振英老师更多,尤其是中国之声改版之后,我们的节目从原来的老的时政记者做采访的活动当中主要是以文字搞和录音新闻搞两种形式,发稿主要是针对联播和报摘,以及一些整点新闻,整点新闻主要是文字稿,改版之后增加了大量的联线报道,几乎每一个整点都有,尤其是一些特别重要的事件。

  赵雪花:我说特别经典的一句话,刘振英老师说过,我们时政原来的稿子发的时候是这么发的,时政新闻定稿供联播用,或者是供报摘用,我们刘振英老师说,时政的出国可以开玩笑的说是供吹牛用,我们在出访当中很多时候任务非常重,出国连走马观花都说不上,都是从飞机直接到宾馆,回到活动现场,之后回到宾馆赶紧发稿,又到一个活动现场,你几乎两点一线,从宾馆到活动现场,再从活动现场就是这样的。

  主持人:国家领导给我的感受,我进台的时间长度,基本上是你到时政部的时间长度。我印象当中最近这几年国家领导人和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感情更加密切了,更加深厚了,以前我是感觉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一种历史的严谨性,我不知道雪花姐是不是也有同感。

  赵雪花:是的,尤其是我跑时政以后,大概过了不到2年的时间,十六大新一届领导人交替,之后我们时政包括李涛老师大家轮着排队去出访,跟随领导人,所有的记者都是这样的,是一种巧合从就任总理之后我已经是10次了,跟他一块儿出访,非常有缘分,跟他近距离接触的时间比较多,大家也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都知道,总理有广播的情节,2004年5月份是第二次出访,那是他担任总理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出访,那次因为记者非常辛苦,在回来的转机上给记者开了一个座谈会,听听大家的意见,那个时候我非常惊讶,我说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他当时说你们早晨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我每天都听,而且这个习惯是从大上大学的时候就形成的,之后这几年包括李涛老师一直跟随总理国内的地震,采访的非常多,他对我们改革创新的肯定也是大家所认识到的,总理也多次强调了广播的重要性,广播的节目这几年来创新,非常好听,有一次记得今年的9月份,他这种话讲的是非常多,我们这些时政记者的名字他都是能叫的出来的,那次他说雪花没见你之前就知道有你,你是不是南方人,我说话有点口音,他说你是不是南方人,我说我不是,因为我是少数民族,所以有口音,包括李涛开玩笑说,他是有点声音沙哑,对于我们每一位时政记者都有了解,今年9月份第四次去地震在的时候非常幽默的跟他们说,你们跟电视台的记者说,你们的稿子可以更加活一些,可以自己不拘泥于新华社的通告,可以自己大胆的写一些通讯,他说雪花他们的稿子我从来都不审,可见我觉得他对我们广播,最肯定也是从李涛老师,刘振英老师在这儿督促我们做一些创新,自发的或者是创新性的写一些稿子,这种努力是分不开的。

  主持人:雪花姐这种深切的感受更深一些,长久以来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包括一些,比如说媒体,互联网、电视广泛的开展了不断的更新,说广播是一个弱视媒体,其实不是这样的,所以雪花姐接触领导真听到这些话之后,觉得次生做一个广播人没有遗憾。

  赵雪花:说到这个,我觉得刚才我们说到总理,主席也是每次我跟跟随他出访不是特别多,每次跟我们握手的时候说你们做的很好,很辛苦,非常肯定的,我想举一个例子,今年6月份的时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去灾区考察,这个时候他是因为管我们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人,他们当时带的随行人员里有各大媒体的领导,其中有我们王求台长,当时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在到每一个地震灾区视察的时候,当他听到老百姓说我们这个地方当时地震之后电也没有了,电视也看不到了,只是通过广播来了解外部的情况,他听到这些话以后就说是这样的,他当时也是带了一些收音机过去给当地的群众,隆重的推荐我们的王求台长说你们听到的广播归他管,还有一个是在眉扬日报社的院里,当时同志就接见了一下在地震一线的地方的新闻媒体,以及中央的新闻媒体,那个时候杜嗣琨副总编带领我们前方的记者去接受接见,那个时候当他跟咱们的记者握手的时候说,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任何多媒体如何的发展广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当时我听了以后特别的感动,眼泪都快出来了。做了一篇特写,就谈到那句话,广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我觉得后来我收到了很多短信,我们台的记者、编辑,很多领导,说这条新闻觉得让人特别宽心和鼓舞。

  主持人:这条新闻不仅鼓舞全台的人,整个全球的广播人都受到了鼓舞。这里谈到了改革,就像你刚才提到的,可以不拘一格,从我进台开始听时政的采访,时政的消息永远都是联播、报摘,后来慢慢的第一套节目改成了中国之声之后出现了整点新闻,偶尔会在整点新闻当中听到时政记者插播的新闻,但是很少,今年是创新非常多的一年,是高峰期,在这个不断的创新的过程当中也承载了很多荣誉,每年的中国新闻奖。

  赵雪花:这种创新我觉得一个是咱们整个这种大环境下的一种激励,对我们时政记者觉得怎么样,更重要的是我从2001年到了时政以后,那个时候已经在刘振英老师和李涛老师的带领下意识到了时政广播,当时大家还纷纷说弱势媒体,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带领我们几位记者大胆的创新,稿子,其实很多人知道时政新闻是有通稿,时政新闻是不是拿回来发出去了,这个时政新闻记者多好当啊。我们很多不是用通稿,比如说主席的活动,总理的活动我们是在现场采访以后回来用他的同期声,用我们现场观察到的一些细节来自己撰写稿件,这种撰写稿件的比例是相当高,尤其是一些特写的撰写,不光是这些,录音特写和录音新闻,另外还有大量的联线报道,主要是强调两个东西,一个是细节的描写,这是很多通稿里看不到的,联线报道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新闻挖新闻背后的新闻,是新闻分析的因素融合到联线里,让整个的时政新闻更加的丰富、好听,而且更充实。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这种创新不仅是老百姓心目当中时政记者的面纱摘了,把领导人的面纱也摘了。

  赵雪花:所以他们就觉得领导人原来是很和蔼可亲的,他们说的很多话是贴心,是非常亲切的一些话。

  主持人:以前有人可能认为说时政记者就是不能随便说话,也不能随便做事情,你跟领导人接触了很多,但是你不能随便的去拿这个作为一个谈资,拿这个去说一些什么,比如说在今年地震风雪的时候,李涛老师写的跟总理在一起的93小时灾区行。

  赵雪花:他写的是长篇的通讯,类似于记者的手记,把整个的过程描述下来,这篇稿子在网上整个的转载率是非常高,也处于自己一种亲密的感情的迸发也好,这个当时是影响力非常大的。

  赵雪花:现在中国之声这种改版给了我们时政记者更大的创新空间,更大的发挥我们聪明才智的更大的舞台,比如说原来的新闻事件,完了之后要么是文字特写,录音报道,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就是发快讯的意识非常强,以前说快讯有点像西方的专利,现在不是这样的,现在我们的快讯往往是第一个登出来,咱们中广网登出来像新浪等知名的网站转摘,是他们的头条,刚才我说到联线,现在这种更广阔的舞台给我们提供 ,你刚才说到了李涛老师的手记,现在我们的时政记者写的越来越多了,04年我刚刚说到跟总理第一次出访很多国家,那次回来以后我也写了一个叫难忘的11个日日夜夜也是一个手记,那个是发表在像领导人都能看到的杂志叫做紫光阁,是国家的一个杂志,登出来,总理有一天外事活动出来,走到我面前说雪花谢谢你写的这篇文章,就这样,所以这个也是激励我们去做这样的事情,包括聂巧写过主席的,都有,包括华杰都写过这样的文章。

  主持人:给雪花姐提一个建议,下次不要在紫光阁的杂志上发了,咱们的网站也要发。

  主持人:一定要开一个专门的博客,把这些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你们,了解领导人的故事,让我们更多的去了解去体会。说到改革,从今年的汶川地震之后,从整个奥运会结束之后进入了一个全面改革改版的过程当中,时政采访也是在当中,变化很大,雪花姐从普通的记者成为了一个团队的领导,这个时候你觉得现在的团队和以前比起来变化,无论在做节目还是人员的构成上的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赵雪花:最大的变化是年轻化,很多都是年轻的孩子,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包括吃苦能力,他们刚来的时候我就跟他们说过,时政,一个是政治观念,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说一定不要怕吃苦,时政看着很好,必须要非常能吃苦的团队。最大的感受是改版以后是更辛苦了,但是我觉得所有的记者,包括我觉得更有成就感了。

  赵雪花:更加的迫切的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在现在媒体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尤其是现在中国之声改版以后,听众的收听率高速的上升,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加迫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如何的重要,你真正的学习,才能把时政新闻做好,这是最迫切的感受,一定要加强学习。

  主持人:现在改版已经进入到一个全面的疏理或者说运行期,比如说《央广新闻》,新闻的意见也是褒贬不一的,对时政的要求也更高了,新的一年09年有没有一些新的突破点,亮点呢,可以提前介绍给大家。

  赵雪花:时政新闻大家其实也知道,时政新闻是创新很难的一件事情,毕竟很多事情是要受限制的,新的一年也是有很多重大事件,比如说两会每年都有,明年是建国大庆了,像这种活动,因为像两会我刚刚说到了,虽然是平年,不是说领导人换届,时政和采访走资源整合了,我们在两会的时候能更好的体现时政采访整合的因素,更加密切的结合起来,什么意思呢?把新闻做大,比如说以前领导人的小组讨论,我们发一个特写,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会把代表、委员的发言更透明,更公开,采访这块跑各个部委的记者对专业性的信息了解的更好,相关的内容会报道的更充实,从两会来讲,做好配合的工作,整个两会的报道会更加好听,另外一些领导人出访,今年我们尝试过一次今年主席去拉美出访,非常受关注的一次活动就是出席全球金融峰会,这次我们做了一个尝试,第一次派采访组的资深记者赵九骁去,他自己过去,配合我,我们一块儿报道好这个,这是百年不遇的重大会议,在中国之声改版之后像重点关注,联线报道,快讯这样大量的新闻需求的情况下,我们俩可以说把这次会议报道的内容比较充实,分析的比较透,还有一个是快字上下工夫,我们6条稿子在中广网发出来之后,新浪转摘,都是成为新浪和咱们的头条,当时九骁说这种感觉太好了,有一种成就感,另外他也说,以前没有跑过领导人的活动,原来不知道时政的活动是这么辛苦,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时政采访组的密切的配合更好的做好中国之声的新闻,我觉得这是新的一年,2009年继续要坚持的事情。

  主持人:节目最后有没有想对我们所有正在收看我们节目的所有的听众朋友和网民朋友说一些。

  赵雪花:表个决心,我觉得大家对时政新闻感觉到非常的神秘,我觉得应该更加的努力把新闻做好,让大家觉得更加透彻,更加的了解,更好的去了解领导人的台前幕後的故事。

  另外中国之声的改版我觉得真是欢欣鼓舞的,作为我们时政记者一定要把我们的每一条新闻做好,让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时政新闻最好听。

  主持人:最新闻。所有正在收看我们节目的朋友们,应该相信雪花姐的团队可以打造出来全新的《央广新闻》,好的感谢您收看我们这一期的系列视频访谈,中国之声大改版,我们下期再会。

娱乐资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娱乐资讯:

  • 下一个娱乐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优秀稿件】“中国梦 雄安情…
    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我…
    市区高薪白领VS乡村一线建设…
    这几个脱口秀节目帮你托福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娱乐新闻网声明:登载内容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侵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娱乐新闻 | 娱乐资讯 | 明星八卦 | 影视动态 | 音乐资讯 | 娱乐新闻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