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央视爸爸的王牌之一,康辉老师更多的是通过采访(interview)的形式来进行的vlog拍摄。不同于传统的固定结构式采访(structure interview:SI),他的采访更多使用的是半结构式(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SSI)以及无结构式(unstructured/in-depth interview:USI)。今天咱们就来一起看看,这两个商学院使用频率较高的采访形式到底有什么玄机。
Interview 的概念和定义小编在这里就不用赘述了,相信大家也是对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的。这里我们首先来整体体会一下它的目的,换句话来说“为什么要进行interview”呢?
首先,作为大论文里获取Qualitative data的重要手段(methodology)之一,interview的存在是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一些抽象概念的解读。因为面对面的采访能够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受访者的观点。其次,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对特定事件进行重组与回顾,能够更好地通过多角度地探讨与复盘得到较为全面的观点。在深入讨论采访之前,小编在这里提前给大家引入一个方法概念:Thematic analysis。我们首先来看看它的定义:
从上面的定义咱们可以看出,这个分析方法的意义在于,在某个角度上归纳总结出一个适用于讨论话题的“主题”。而多个主题的汇聚,就能够勾勒出咱们的调查话题所需要的观点。我们姑且叫它“主题归纳法”。了解了这个概念,我们再来结合interview讨论,interview其实是一个目的性较强的交流(a purposeful conversation),通过采访者提出精炼的问题(ask concise and unambiguous questions)使得被采访者分享出自己的观点及经验。不可否认的是,被采访者往往是采访者所探讨领域的知情者,甚至大多是这些领域的专家。正因如此,我们往往能够通过跟他们交流的过程中茅塞顿开。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咯,在哪里能够找到我们的主题词呢?其实一点都不困难,就是通过大家在采访之前的前期准备来搜集的。文献资料,理论知识,工作或者学习经历,甚至自身的常识或是与朋友交流时的想法都可以作为主题词搜集的渠道。这些主题词所归纳出来的一些观点便是你需要和受访对象进行交流的。
在过程中,大佬们有分享自己的经验及观点,比如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对于语法准确性,逻辑严密性,论文结构的完整性等等。这些都是所谓的Themes。除此以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多使用business terminology。因此,小编通过这次的unstructured interview,归纳总结得到了 “论文写作满分” 的方法(当然了,这里的“满分”,只是无限接近的梦想)。这也就是interview的最终目的咯。
P.S 这里还是要提醒一下,虽然任何灵感所获取的灵感都可以作为主题地来源渠道,但是如果真正要用作观点的时候,依然是需要各种文献资料的论证。所以千万不要偷懒不读文献哦~
在很多学术研究当中,interview是作为一个比较常见的方法(methodology)来进行使用的。Interview的常见形式有三种,结构式采访(structured interview),半结构式采访(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以及无结构式采访(unstructured interview)。而对于商学院的我们来说,更多使用的是半结构式以及无结构式的采访形式。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比较容易理解,之前小编也提到过,商学院是作为诸多学术学院中的一个奇特存在,所有关于商学院的东西都没有一个定式,繁杂、无一定之规、若即若离的游移状态的商学院论文写起来往往让人抓狂,好在它是灵活的、新奇的、有趣的,这又让论文的准备,观点的汇聚(generate)充满乐趣。因此,如果呆板地进行结构式的采访,会让整个采访陷入较为无聊的情况,从而导致访谈的效率降低。那么接下来咱们就着重讨论一下半结构式和无结构式采访咯。
在进行半结构式采访时,作为采访人的我们通常需要自己制作一个主题清单(a list of themes)以及一些围绕话题的关键性开放式问题(open-ended questions)。这里的基本要求就是对采访问题精准把控。比如我们在采访某公司的负责人时,需要结合自己所探寻的话题去精确制导到他们公司目前所面临的具体情境(given a specific organizational context that is now encountered)。否则对方会觉得讨论不着边际,失去对于访谈的兴趣,从而导致访谈的效率降低。
同时,在半结构采访中,问题的询问顺序也是有考究的,它不是呆板的按照既定顺序询问,而是秉承“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是下一个问题”的原则进行访问,这类似于棋类运动中的“次序”,每一手都蕴含着好几着“后手”,又像是球类运动中的“战术”,每个问题都像一个球员,有不同的角色和任务(见上图structured interview 和semi-structured interview的区别)。除此以外,在半结构式采访时,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往往还不够,你需要通过与被采访者的交流进一步的延展你所需要的观点。记住,千万不要被你的引导问题限制了你的思维,那些问题存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抛砖引玉。
进一步延伸下来,无结构式采访就更加的“洒脱飘逸”了,它基本摒弃了标准化的“问卷式”引导问题(predetermined list of questions),它更像是在访谈甚至围绕某个领域或者几个话题聊天。也正因如此,大大地增加了整体采访的非正式性。这种“无结构式采访”适用于了解某一领域的基本常识。虽然没有固定问题作为引导,但是你也需要具备探寻某领域的清晰思路。被采访者往往拥有畅谈的机会,比如与话题相关的事件(events)和该领域目前所展示出来的行为(behavior)。通过这样的多角度互动能够帮助你获取更多的领域行情。与“半结构式采访”不同的是,“无结构式采访”往往是以被采访者为引导,通过他的畅谈来丰富采访者对于某领域的了解。
一切的采访都必定遵循Russell (2013)提到5P观点:PriorPlanningPreventsPoorPerformance(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一点对我们自己展现自身专业度尤其重要,而对方在与专业的采访者交谈时才会真正地“吐露心声”。这个部分我们就围绕着提升采访的可靠性来讨论讨论怎样准备一场适合商学院的半结构式和结构式采访。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知识水平决定了采访深度,通过精准地把控所获取的信息,从而融洽地和对方交流延展出更多于话题契合的内容,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引导出受访人所能提供的信息(offering a more detailed account of the topic under discussion)。所以,充分对访问话题的提前探究和调查是我们作为访问者的首要任务。简单来说,就是信息搜集与获取,让我们在访问时提出准确且对方能理解的问题。
脑子反应快的大家,此时应该已经会有一个闪现印象,其实这个跟我们做文献综述的架构是比较类似的。那么除了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能够帮到我们沉浸话题以外(关于literature review小编以前也有讨论,附在本期下方),适当地通过网络了解受访者背景及其公司或成就也是很有用的。当然,在网上搜集整理话题信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你的话题是关于某上市公司收益相关问题,那么可以尝试搜索一下他们的年报或者是一些财务摘要之类的信息。
将采访相关的话题范围提前给到受访者也是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采访可靠性。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对方可以提前了解受访范围,使得说出来的话比较契合。同时,对于受访者来说,也能够抓住访谈内容的重点;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给采访者一套架构,使得整体采访流程明确。下面总结了几个提前告知受访者信息的关键点:
下图是小编在还年轻的时候采访一位买特斯拉的顾客之前,所得到的影响消费者行为(consumer behavior)的几个主题词。小编在看了大量文献后总结出来了影响购买特斯拉这类似的产品的通常影响因素,有个人喜好(individual),生活区域(community),家庭因素(family)以及朋友影响(group)。在我得到这些主题词后,我提前将这些词和解释发送给了受访者。通过这样的形式发送给受访者,能够让他们知道我们所感兴趣的点在什么地方。同时,这也能够帮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准备工作,比如思路地整理。除此以外,我们还能够通过提前的沟通了解到受访者对已有的主题词的一些看法,或许在特定情况下,某一些主题词并不能够很好地表达出他们的具体情况。当然,小编的这个是一个非常简略的主题词汇总,除了提供这个以外,我们可能还需要借助具体的文档来进行访谈问题汇总。
一个优秀的采访者一定是在采访过程中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他们不会让受访者在访谈中感到尴尬局促,相反,他们能能够用让受访者感受到放松,从而让他们吐露心声。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刚才提到的前期准备之外,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傍身技能:能够自在地应对沉默(be comfortable with silence)。在很多时候,一直交谈没有休息,会让双方都十分疲惫,使得后续采访变得乏味。一些新手往往会不停地抛话题给受访者,让受访者一直回答,渐渐地让整体的采访变成了尬聊。
其实这是完全能够理解的,在初级选手看来,沉默,时间不论长短,会让采访者以为没有话题聊了而陷入瞬间的焦虑。一旦这种焦虑转化成动作,那就是一直不停的尬聊。不如换一个角度,在沉默的那段时间,不要着急抛话题,静下心想一想自己真正想采访的内容是什么,该以怎样的方式提问,才能够让受访者觉得这些采访内容更有意思。
P.S. 采访地进行一定是要授权允许后才能进行!在很多情况下,商学院的采访是需要与校方签署一个声明的,这意味着你的访谈首先要得到校方的认可。除此以外,如果受访者是属于机构类型,那么获得其机构的允许方能进行采访。这既是规矩,也是礼貌~
好咯,以上就是本期要讨论的内容咯。这里提醒一下大家,本期讨论的Semi-structured or Unstructured/in depth interview一定不是问卷。千万不要不要死板呆呆地按照闭合性问题来询问。对于商学院的采访,整体访谈内容的延伸是非常重要的。这意味着访谈并非是受访者单一方面的信息输出,而是采访者与受访者对于某一特定问题的信息交流,在此过程中,采访者需要根据受访者的反应随时对采访过程进行调整,使采访整体上逻辑更加缜密,更加流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