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娱乐新闻 | 娱乐资讯 | 明星八卦 | 影视动态 | 音乐资讯 | 文章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娱乐新闻资讯网 >> 娱乐资讯 >> 正文

  没有公告

  中小企业有问题!           ★★★ 【字体:  
中小企业有问题!
作者:佚名    娱乐资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24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其数量已占到我国企业总数的九成以上,截至2021年末达4800万户。理论和实践层面皆表明,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中小企业强,社会经济才会强。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强调,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北京求是联合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求是咨询”)通过三年来对我国近400家中小(样本)企业尤其是科技、制造型中小企业的管理调查、诊断、咨询与研究综合认为,国家所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政策及措施,为企业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完善财税支持政策、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带来了明显甚至是显著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看到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依然不尽如人意:发展得还不那么快、那么好,那么久,烂尾企业、僵尸企业、短命企业,乃至流星企业等现象大量存在。活着的企业如何顺畅运行、持续经营、健康发展乃至高质量发展仍面临桎梏。

  向管理要效益、要健康、要发展,如今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理顺、打通、健全“内循环”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为全面认清、理解中小企业管理现状、问题,精准有效施以应对之策,求是咨询企业发展研究院与企智者APP(一款免费提供全国中小企业管理诊断、咨询、答疑、培训及开思启智的大型互动平台软件)历经半年调研,完成了《中国中小企业管理及健康发展报告(2022)》。现选摘刊载,以飨读者。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多年的稳定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和改善。这种不断地提升和改善,是与长期以来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各级政府特别是工信部门、国资监管机构的努力密不可分的。相较于过去粗放、落后的管理状况,近年来中小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呈现出六大良好态势。

  过去,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意识较为淡薄,特别是没有认识到现代管理观念理念,对企业经营与实践的重要性乃至决定性。调研表明这一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没有任何一个企业、高管乃至员工否认管理的重要性,各层面都渴望得以培植管理意识,重塑管理思维,提升管理理念。

  以往,许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或基于管理上的无知、没有经验,或由于外部市场机会多、有活忙、有钱赚而潜意识里并不拿“管理”当回事,有的甚至认为“管理”纯属多事有事。但从调研情况看,没有企业家再如是以为。不仅如此,在被访谈的数十位企业家眼里:“管理”地位提得再高也不为过。而且,从近几年全国工信或经信部门开展的中小企业送“管理”活动就能看出,大多数企业家都是积极争取、主动配合的,并且对管理诊断与咨询的成果也是高度重视的。而且从事后的咨询跟踪情况看,企业的管理整改及成效也是不错的。

  这是企业变化最突出的一面。调研了解到,近几年来随着企业、企业家管理意识的日渐增强,他们已认识到,提升和增强广大员工、特别是各级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尤为重要。不少企业一边积极派遣人员赴外管理受训、商学受教、观摩考察,一边主动邀请专家、学者、咨询机构走进企业言传身教、临床问诊、具体对策,践行了一条“走出去,请进来”之素质提升之路。特别是企业家群体,通过参加各类工商管理课程研修、管理论坛经验交流和行业企业考察学习等活动,整体管理素质获得了显著的提高。

  我国中小企业整体而言管理模式粗放、落后。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源多种多样,既有创业者不懂和不专于管理、内部管理人才匮乏等客观因素的使然,又有企业经验式和家族化管理以及经营管理者不重视等主观行为的造就。但调研发现,这一粗放、落后的传统管理模式正在逐渐转变,部分企业逐渐走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对于一个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而言,运营管理状况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的成效。近年来,中小企业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和“两化融合”发展驱动下,运营管理状态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企业在生产、工程、质量、设备、供应链等主要领域的管理,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升。

  管理创新,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和科技发展的条件,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方法进行改革、改进和改造。近些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有力激发下,愈加注重管理创新和管理优化工作,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企业管理创新实践持续增强。

  我国中小企业虽然整体管理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但实践中在自身经营管理方面,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相比,还处于落后、滞后状态。管理不能与时俱进,不仅严重制约企业自身的进一步优化、发展,而且也严重制约国家科技、税收、金融、财政等系列政策的发力。

  据求是咨询和企智者APP的调研,当前国家所给予的各项利好政策或实惠,本应对中小企业是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之事,但因内部管理的难呼应,欠匹配、不协同,使得企业难以产生、显现政府或外界所期望的状况和局面。这些内部管理问题主要概括为五个方面。

  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问题最不容乐观。调研发现,战略、战略规划、战略管理,几乎不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行为或活动范围之内。企业的经营基本处于“无战略”之际。

  调研表明,大多数中小企业是没有什么战略的,甚至是战略的意识也没有。不仅员工没有,企业高管也没有。企业注重的只是生产产品、销售商品。经营中没有“战略发展”的想法,有的只是“产品制造”的努力。

  这类企业,准确地说是企业创始人或企业家本人,虽然有“战略”的概念,但根本上就没重视过。“我们这种小企业不需要做战略,都在老板脑子里。”调研中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无视或直接忽视,在中小企业同样占据较高的比例。

  调研注意到,这类企业自认为是有战略的,但也主要存在于企业家本人和一些高管的认知中,至于一般的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则是不清楚的。企业没有成文的表述或制度性的规划。

  这类企业有成文的战略表述,但也仅仅只是一个“表述”。战略如何成为目标并加以层层分解,如何通过绩效考核、管理加以实施,又如何通过监督、盘点而加以滚动调整,则通通没有涉及,也就是所谓的“有提法,无规划”。

  这类企业通常有战略规划,但往往没有确保战略落地实施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制度运行体系。如没有负责战略规划与分解、落地与实施、评估与调整的管理部门及人员,没有相应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职能战略规划,没有战略绩效管理机制,以及没有支撑战略执行的信息管理系统等。

  中小企业总体运营管理虽然有所提升,但从正常、有序、健康发展的角度看,同样存在不少问题或不足。

  现实中,很多中小企业对运营管理不太“感冒”,主要是因为企业更多关注的是经营成果,而不是过程管控,绩效考核更多关注的也是结果。

  企业的运营管理既包括组织的运营管理,又包括生产的运营管理。但在实践中,企业相对更多关注的是后者。围绕产品的生产、制造,投入了大量人、财、物等物质资源,也占有了经营管理者宝贵的“管理”资源。而对于作为企业战略支撑和执行主体的组织体系的运营管理,则关注得极为不够,很多企业是没有“组织管理”这个概念或意识的。

  调研发现,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战略与运营管理匹配方面,是严重欠缺的。一方面,有运营的通常没有战略,即运营不围绕战略而开展;另一方面,有战略的往往运营开展不力,其战略又难以得到落地、实施。

  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方面。大多数企业在组织管理(如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办公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和生产运营管理(生产、库存、供应链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建立了软件信息系统,但各系统之间往往是缺乏关联与融合的。信息孤岛、信息壁垒的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运营效率、管理效能的应有发挥。

  人力资源管理是广大中小企业极为重视的一项经营管理工作。但调研表明,企业在此方面的表现却是参差不齐。

  大多数企业还处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既没有认识到“人力”作为“资源”的重要价值,更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所能发挥的独特作用。

  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极为薄弱,没有专门的部门、没有专门的岗位、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等“三无”现象,在广大中小企业中比比皆是。

  这是所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最突出”的问题。跟企业在财务、生产、研发等专业管理领域配有专业管理或技能人员的情形完全不同,极少有企业为人力资源管理配备人力资源专业背景的管理者。绝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堪忧。

  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制度尤其粗放,有的十分简单(简单到就是一则工资发放办法),视同没有建立;有的极其复杂(盲目套用一家或多家企业制度复合而成),实际难以执行。粗放且体系不完整的制度,根本上难以统领、维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谈不上对企业战略实现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这是绝大多数企业的现状和最大困惑。本来要招到合适的人才就很困难,但现实是,现有的人才还频频跳槽、留不住。许多企业、企业家抱怨“没法搞!”。虽然人才的出逃,固然有这样那样方方面面的缘由,但毋庸置疑,企业所暴露的诸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绝不容忽视。例如:很多中小企业员工的工资标准是由公司经营管理人员随意确定的,员工在报酬水平方面常常感觉到不公平,许多员工对工资收入非常不满;还有员工普遍认为企业的用人氛围很不正常。这些均会导致员工的流失。

  企业对市场营销的重视,出于最原始的自觉和自发的动力。中小企业对市场营销工作非常重视,但从调研看,问题依然突出。

  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生产、推销观念阶段。企业仍然以生产产品为中心,不是从消费者和用户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是希望通过加强推销活动在大量销售中获得利润;没有树立营销观念,不重视营销观念,没有意识到营销观念将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调研发现,大多数企业对销售非常重视,都是主要领导甚至一把手主抓销售工作,并且主要依靠有效的技术成果或一定的用户口碑来开拓市场,但往往不够重视市场营销工作,主要体现在对产品市场定位、目标市场细分、市场营销策略、品牌运营管理等营销体系搭建方面的理解相对薄弱;对市场营销管理的整体性和全面性认识不强。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无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调研发现,许多企业是没有所谓营销战略的,有的更多的是产品生产计划、市场销售计划,和简单的销售策略安排等。企业的市场销售工作不能支撑其发展战略的有效实现。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的品牌竞争意识在逐渐增强,但品牌竞争力并没有得到质的提高,缺乏品牌竞争优势。企业品牌建设力量薄弱,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品牌仍未建设,多数企业采取的还是贴牌和无牌的生产模式。

  科技创新与管理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推进两化融合和数字化转型,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意义重大。调研显示,广大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制造型企业,在科技创新与管理方面亟待进一步重视与加强。

  科技创新需要有投入,需要面临较高的创新风险,不少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经营者,虽然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因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支撑而无力开展。不少企业经营管理者思维观念存有局限性,认为只要当前的技术、产品还能维持一定的市场,就没有必要进行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部分企业更是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益,重生产轻研发、重模仿轻创新,对科技创新工作缺乏前瞻性考虑,处于有“制造”无“创造”的状态。还有少数企业赚了钱,放弃本领域,进入“捞钱快”的领域,而无心于科技创新。

  据调研,中小民营企业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企业配有专职技术人员、建有专门研发团队,而更多企业科技人员总量偏少,尤其是缺少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较弱,人才培育平台和载体不足,缺乏高水平的科研、培训及学术交流机构。

  科技创新主要靠企业的核心科技人才或技术骨干。国有企业方面,国家出台有《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但广大中小民营企业方面,则在基于科技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特别是科技成果与薪酬激励相挂钩等方面,做得非常粗放、不到位,甚至严重缺失。

  科技创新管理涉及科技创新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创新组织设计、创新制度安排、创新流程管理、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网络构建和创新绩效评估等多个核心模块。调研表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系统地开展创新管理及体系的构建或建设工作。

  此外,企业文化建设和公司法人治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认知不足、形式化、缺乏战略思考、家族化陷阱等不良状态或病态,已日渐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持久生存和健康发展。

  (执笔,安林,北京求是联合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管理学博士、《改革内参》高层报告特约研究员。企智者APP提供部分数据支持。)

娱乐资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娱乐资讯:

  • 下一个娱乐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焦点访谈:科技成果 落地生“…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娱乐新闻网声明:登载内容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侵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娱乐新闻 | 娱乐资讯 | 明星八卦 | 影视动态 | 音乐资讯 | 娱乐新闻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