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娱乐新闻 | 娱乐资讯 | 明星八卦 | 影视动态 | 音乐资讯 | 文章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娱乐新闻资讯网 >> 娱乐资讯 >> 正文

  没有公告

  王任之的革命生涯           ★★★ 【字体:  
王任之的革命生涯
作者:佚名    娱乐资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20    

  早年,郯城马头人刘谐和,在马头小学任教时就担任鲁南第一党支部副书记。后来,刘谐和到板泉完小任教,通过让学生写《我的小史》这篇作文,了解学生们的出身、经历和思想等情况。“我家境贫寒,十岁时曾随父逃难至东北,途中乞食数月,并在大连目睹日本人压迫中国人的惨景。”王任之的这篇作文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

  自幼家贫的王任之(原名王小康、字福三),年仅15岁时经革命启蒙者刘谐和介绍,加入了中国,随后,担任板泉第一任支部书记。

  苍山暴动失败后,临郯县委遭到严重破坏,板泉支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与上级党失去联系期间,板泉支部的同志像失去母亲的孩子。”在王任之的领导下,他们凑钱在临沂信古山房书社购买进步书籍,组织读书会。支部部分党员先后考入临沂五中、临沂师范讲习所、临沂省立第三乡村师范等学校,大家分别在所在学校寻找党组织,演出进步戏剧、撰写进步文章、参加抗日宣传等,同时慎重发展了一批党员。

  已近八旬的王氏族人王滨介绍,这就是信仰,如果没有信仰,在与组织失去联系期间,他们是坚持不下来的。难能可贵的是,板泉支部与上级失去联系期间,从未停止过党的活动,从没有一个党员被捕,支部党组织未遭到破坏。

  真可谓,急风骤雨,故园摧散花几许。乘风去也,茫茫知何处。北飘山峪,南泊大江曲。兰莒丛,茁壮成长。

  1936年秋,王任之考入济南市立中学高中部就读,次年卢沟桥事变,王任之和板泉支部同事商量,就没去济南上学,他们听说延安抗大招生,“这一喜讯,使我心动,似乎透露出黎明的曙光,有望摆脱与上级党失去联系、黑暗中摸索干革命的艰险生涯,精神异常兴奋。”

  支部决定,先去五个人到延安,但是大家都是贫寒学生,路费、食宿费怎么解决?去了抗大,人家不收怎么办?正当大家苦恼时,“山东省教育厅通知,令临沂五中、三乡师等学校到砀山火车站集合,每个学生每月发6元伙食费。”王滨说,借水行舟,暂且随学校迁移,能向前走一段路,离延安就近一段。1937年11月,王任之等人从临沂出发,上了由临沂南去的军车,先到了徐州,又上了西去的火车到达砀山。

  “我们一行在途中几经周折,冲破土匪横行、军队盘查等重重险阻。”一路上,与王任之一起奔赴延安的青年学生一路上已扩大到了二十多人。路经荆紫关进入陕南商洛地区,途经西坪、商南等地。王滨说,每到一地,他们都是住在庙里或者学校里,向当地民众唱抗日歌曲,演街头剧,张贴抗日标语、漫画等,路费、伙食费全靠演戏收入解决。

  1938年8月24日这天风和日丽,王任之与他的革命伙伴们第一次来到陕甘宁边区。王老曾说起当时的心情,“当时受到陕北公学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我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每当回忆起当初第一次踏上边区的喜悦心情,令我难忘。”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接近六年,到延安后的心情,可想而知。

  当时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形势发展很快,王任之天天想着“打回山东老家去”。他曾找到副校长周纯全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周纯全回答说:“不久的将来可以实现你的愿望。”

  1939年11月,抗大一分校奉命带领干部挺进山东。“我随校翻越太行山,穿过平汉封锁线,经冀中抗日根据地,再过津浦封锁线月抵达沂蒙抗日根据地的腹地沂南县孙祖东高庄村。”

  1940年的下半年,莒南县板泉一带已经解放,王任之随抗大一分校进驻板泉,任抗大工作团二队队长。王滨介绍说,他们首先在渊子崖村驻了一个工作组,同时在三义口村办了三期抗日救亡青训班,培养青年抗日积极分子,发展党组织。他们还在渊子崖村建立了党支部,发展党员。这就为全国闻名的渊子崖保卫战奠定了基础。渊子崖保卫战共消灭日伪军100多人。当时,延安《解放日报》曾报道过渊子崖保卫战,从而树立了全国解放区村自为战抗日的典范。

  1941年,日寇侵华总司令畑俊六,妄图在山东的沂蒙山区一带消灭我驻山东抗日部队的主力军,进而控制整个山东。他亲自坐镇鲁南临沂城督战,调集精锐部队五万多人,加上当地伪政府部队十几万人,欲与我山东主力部队决战。

  当年11月,山东分局、省战工会、115师、省级群众团体及抗大一分校等千余人正自南向沂蒙大青山转移。由于当时不明敌情,误入了敌人的“清剿包围圈”内。30日晨,日军以一个混合旅的兵力,向当时转移到大青山的军民发起了疯狂而残酷的攻击。在大青山突围战中,仅抗大学员就牺牲了200多人。王任之是在11月29日傍晚,带领五名抗大伤病员离开大青山转移到东蒙山的。

  即便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惨烈突围战已经过去多年,但是,岁月并未带走王任之对它刻骨铭心的记忆。事后,每当回忆起那场大青山突围战,他就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1942年春,来山东视察指导工作,提出了要大规模地开展“减租减息,增加雇工工资”的运动,王任之再次奉命在大店区发动群众,摧垮了大店大地主庄英甫为首的封建堡垒。

  两年后,莒南县委群工书记袁成隆为团长的工作团进驻大店,开展“查减”运动。袁成隆的夫人邱健回忆说,“查减”主要是检查地主是否实行了“减租、减息、增加雇工工资”的法令,凡未实行者一律按法令补交给农民群众。

  大店是鲁东南最大的封建堡垒,号称72堂号。当时大店地主拥有土地5万亩,横跨苏鲁两省七县,共有佃户村70多个。地主利用地租、高利贷等残酷剥削手段,压榨剥削农民,豢养团兵,私设公堂,草菅人命,无恶不作。邱健回忆道,工作团在大店先后召开了两次万人大会,期间,地主庄景楼、庄英甫被押到台下。台上,曾被恶霸地主欺压的乡亲们纷纷控诉地主们的罪行。

  佃户张殿忠因为送不起年礼,在腊月三十被“庄阎王”揭锅封门,赶到荒野地里,一家人饿死了三口;佃户王文友因为还不上高利贷,被“庄阎王”夺去了全家仅有的11亩地;佃户慕顺因欠“五柳堂”地主3斗“份子粮”,被抓进监牢,还被霸占了14亩良田……一腔腔苦水,一笔笔血债,一桩桩阎王帐,真是吐不完,诉不尽!

  当魏大娘站出来控诉“出鹰殡”逼死魏大爷,弄得她家破人亡时,泣不成声,晕倒在地时,乡亲们都哭了,多少年来压抑在心头的怒火再也按捺不住,“农民要翻身,快去平鹰坟!”随着一声怒吼,群众像潮水一般呼喊着涌向王家庄子村。魏大娘的家门前顿时沸腾了,连树上都爬满了人。六声炮响,镢头铁锨齐飞动,没一会儿功夫就砸碎了鹰碑,刨平了鹰坟。

  那次大店的“查减”工作涉及了3个县10个区的64个村庄,共有612户农民按照政策规定得到了退回的租息。

  当年,大店作为鲁东南最大的封建堡垒,为什么省政府能够在这里成立?事后,王任之曾总结说,在这里成立省政府是因为这里群众基础好,基层党、政、军、群组织健全。

娱乐资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娱乐资讯:

  • 下一个娱乐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人物专访】邹美帅:存善以…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娱乐新闻网声明:登载内容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侵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娱乐新闻 | 娱乐资讯 | 明星八卦 | 影视动态 | 音乐资讯 | 娱乐新闻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