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最热岗位44:1浙江大学生爱去党政机关实习?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0/31 14:17:1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特种兵”旅游打卡、 Citywalk(城市漫步)、研学……这个暑假,走出校门的学生有各种假期“打开方式”,而对于大学生们来说,这两个月时间正是打实习“副本”,刷职场“经验值”的好时机。

  最近,宁波推出一批大学生实习岗,个别热门岗位录取比高达1:44。这次由宁波市委人才办、人社局等单位联合开展的“奔甬而来”2023年度大学生暑期机关事业(国企)单位实习活动,开设了1222个实习岗位,启动报名一周里,就收到6000多份简历。

  不只是宁波,杭州的“返家乡”、温州的“家燕归巢 智汇温州”、台州的“千人千岗”等暑期实习活动均设有党政类实习岗位,而且线上线下报名都很火爆。

  浙江党政机关大门为什么纷纷向大学生敞开?走进大院里的年轻人收获了什么?走,一起去看看夏日里的这场“双向奔赴”。

  7月26日,是宁波大学公共管理系大二学生余梦茹开始“上班”的第10天,坐在宁波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的办公室,一身“学院风”着装的她,在一群“白衬衫”里很容易被“人脸识别”。从整理表格、打印材料到统计报表,这位职场“小白”完成得还算干净利索。

  “我很珍惜这次实习。” 余梦茹说,机会的确来之不易。7月14日,看到实习活动启动报名的消息,余梦茹一口气投递出了60多份,只要所学专业和用人单位需求能“搭边”,几乎一个不落,最终她被宁波市人社局选中。

  宁波市人社局统计,此次共有384家用人单位推出实习岗位1222个岗位,约七成是党政机关的实习岗位,登录报名平台查询岗位信息总量超4万人次,共收到简历6000多份,个别岗位竞争相当激烈。如市本级党政类实习岗位中,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实习岗位需求3人,却有132人报名,录取比达1:44。

  在其它一些城市,这股“实习热”甚至出现在暑假前。今年6月中下旬,杭州启动了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杭州团市委统计,2067个党政类实习岗位,实际报名人数3256人。台州的“千人千岗”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党政类实习岗位504个,报名有2677人。

  过去,大学生通常会等到大三、大四阶段再实习,而现在不少人才读大一就报名实习了。

  暨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大一学生戴路涵,这次报名来到温州瓯海区仙岩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担任红色讲解员。她告诉记者,班里大部分同学都有暑期实习的计划。

  这个暑期,暨南大学大一学生戴路涵(前排白色T恤)在瓯海区仙岩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实习。街道供图

  大学生实习越来越早,参与实习次数越来越多,渐成趋势。去年,某知名招聘机构发布的一份大学生实习调查报告表明,超过七成在校生有过实习经历,有47.4%的在校生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已经有了实习经历,有3至4次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占比7.9%。

  这种现象,不少专家分析主要是出于就业的考量。日前,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上半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尽管如此,部分大学生仍对不确定的未来担忧。他们希望抓紧增加实习经历,为今后就业“加分”。

  企业“大厂”、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社会组织……暑期实习的选择其实有很多,一般情况下,党政机关的实习机会相较于其它更加难得,竞争也更激烈。

  这类实习岗位为什么格外受青睐?在采访十几位大学生后,他们大致有这么几方面考虑:

  有一组数据——2023年,国考过审人数达到近260万人,五年内增长近一倍。省考报名人数更是从2019年的246万人上涨到2023年的520万人,翻了一番还多。

  筹备考公的确是不少大学生的实习目的。在宁波一家市级机关单位实习的鲍雯阳是湖南湘潭大学法语专业的研二学生,她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非常清晰,等研究生学业结束后参加国考,目标“锁定”外交翻译官。之所以在繁忙的“备考”期间到机关里实习,她认为可以提前熟悉环境,了解工作状态,同时还可以随时向已经“上岸”的前辈们请教,积累笔试面试“经验值”。

  作为一名“理工男”,浙江海洋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三学生章方河,实习岗位却是温州市龙湾区瑶溪街道党建办,妥妥文理“跨界”。一个多月里,他真切感受到镇街基层工作的繁琐复杂,从资料整理、表格制作、下乡调研到参与撰写材料。章方河认为自己越来越具备成为“斜杠青年”的潜质。

  当下,身兼数职的“斜杠青年”正成为一种“潮”标签。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与就业研究室主任曲玥表示,新一代青年生长于社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时期,成长环境较舒适,有机会培养多个兴趣爱好。他们更加追求遵从自身个性的多样生活方式,更愿意会尝试多重职业的体验。而暑期实习正好可以让他们提前“尝鲜”。

  刚刚走出校门,没有经过社会“捶打”的大学生,容易“踩坑”,但在有“官方背书”的机关实习岗位,大可安心“上任”。

  记者注意到,为了保障大学生权益,各地党政机关纷纷掏出“真金白银”,释放政策红利。

  如宁波市下发文件,要求各用人单位视情给予实习生一定的实习生活补助,除提供免费午餐外,建议分别给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每月1000元、1200元、1500元补助。除了补贴外,杭州、宁波等地还为参与暑期的大学生,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保险。为了方便大学生匹配实习岗位,温州在“浙里办”上开发了“学子云”应用,可以轻松地在线报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浙江多地的党政机关带头开放实习岗位,为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了解职场提供平台外,还有更加深远的考量。

  家燕归巢、学子归巢、返家乡……这些饱含温情和乡情的词汇频频被“冠名”在各地暑期实习活动的品牌宣传中。

  “我们想让更多的本土人才回归家乡就业创业。”温州团市委组织部部长厉崇文说得很直白,也很有代表性。

  任何一个地方、一座城市发展,都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而有的地方却面临着青年流失的考验。

  温州商学院课题组最近的一次相关调研显示,温州高校在校生、毕业生人数均位居全省前列,然而毕业生留温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根据浙江省就业指导中心2022年12月3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在温高校毕业生留温率为40.93%。

  温州的这份调研报告指出,这主要与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留温毕业生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创业创新平台环境缺乏、引才留才政策未能惠及、城市环境亟待改善有关。

  相比温州,作为一个山区小县,仙居的本土人才流失更为明显。过去当地每年输出的大学生达2800多人,返乡的应届毕业生人数不到21%。

  2016年,仙居县开始启动“仙燕归巢”计划,这项计划由县委书记专题研究、全程部署参与,利用仙居籍大学生寒暑假返乡时机,将他们分配到乡镇(街道)、机关单位及重点平台等100多个单位开展1至2个月的实习锻炼。

  计划实行的效果也有了显现。2019年,有200多人回乡自主创业,300多人考录到仙居县服务基层公益性岗位,1600多人实现县内就业。

  “90后”女生陈奕羲便是其中的一位,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农创客”,如今已开办两家企业,从事农业生产和电商直播,“在党政机关的那段实习经历对我触动很大,家乡发展需要我们,我们也看好家乡未来。”

  仙居团县委副书记张昕告诉记者,即便在疫情期间,“仙燕归巢”计划也未中断,今年7月,“仙燕归巢”计划再次启动。

  7月19日晚,“仙燕归巢·筑梦仙居”2023仙居县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仙居团县委供图

  宁波市的大学生暑期机关事业、国企单位实习活动,面向的是全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当地在实习条件中对专业也提出了一定要求,从事数字经济、先进制造、工业互联网、生产性服务业等相关领域学习的优先录用,这些领域正是宁波重点培育的产业。

  可见,通过吸引全国大学生来宁波实习,还有扩充智造型、创新型人才储备的考虑,希望以高质量引才促进高质量就业,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无论是聚焦当下,还是着眼未来,浙江党政机关和大学生们在夏季里的这场“双向奔赴”,一定是一次共赢之举。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