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内容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慢综艺节目的互动仪式结果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1/1 14:53:3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朋友请听好》节目作为一档具有陪伴性质的慢综艺节目,其互动仪式链模型搭建如下图3-22所示。《朋友请听好》节目受众通过线上观看节目、线上线下收听电台直播的形式实现了以虚拟在场为主,物理身体在场为辅的群体聚集,将对广播、节目主题和主播阵容感兴趣的不同群体聚集在一起并形成共同关注,同时在电台直播和节目播出期间通过多平台实时共享情感体验不断形成集体狂欢,其仪式结果则在互动中不断体现出来。 首先,《朋友请听好》搭建了新型社交关系,形成了一个稳定且团结的小群体;其次在对节目的长期关注中形成群体符号,即将“广播”视为“神圣物”、“小耳朵”则代表了群体符号,与此同时在与节目的长期的互动中形成了统一的道德标准,即对节目和主播的维护; 从次,受众紧随节目进程根据主播表现、来电听众故事、萌宠画面而形成个人强烈的情感并通过发送弹幕的方式表达个人的观点、看法,同时随着节目的播出及仪式的发展,形成了“边看边实时输出个人情感”的画面,受众的互动积极性因弹幕的匿名性、电台直播和节目定期播出不断被调动起来并形成了长期的情感能量;最后,在新媒体时代该节目为受众提供了多样化的互动平台并积极主动展开互动与反馈,进一步拉近了彼此间的情感距离。 《朋友请听好》节目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两种不同的互动场景之中,其一是电台直播时通过发送弹幕的方式与主播、来电听众、其他听众进行实时互动,其二是节目播出时通过发送弹幕和评论的方式与主播、来电听众、其他观众进行实时互动。《朋友请听好》搭建了良好的聚集场所使得受众在互动中存在感逐渐被放大,并且在听觉、视觉的刺激下逐渐认同个人是群体的一员,并在互动中逐渐获得团结感。 将《朋友请听好》两季节目的第六期节目分别进行抽样,其中第一季第六期共计549条,解释说明的弹幕共计12条,占促进群体团结的弹幕总数的2.2%、在线条,占促进群体团结的弹幕总数的70.5%、仪式化签到的弹幕共计100条,占促进群体团结弹幕总数的18.3%;第二季第六期累计550条,解释说明的弹幕共计6条,占促进群体团结的弹幕总数的1.1%、在线条,占促进群体团结的弹幕总数的82.7%、仪式化签到的弹幕共计89条,占促进群体团结弹幕总数的16.2%。 本文解释说明是指仪式参与感和积极性高观众为弹幕中其他观众解疑答惑,比如“前面的姐妹znjj是纸鸟姐姐,指千纸鹤”等。具有解释性的弹幕则表示部分互动仪式高的受众愿意主动为其他受众提供帮助,并在互动中逐渐增强参与感;在线闲聊是指观众在观看节目时根据节目走向、弹幕内容等主动发出问题或带有目的性的回复。 从两个图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在线闲聊是《朋友请听好》节目促进群体反馈的主要互动形式,同时也是受众间互动社交的主要方式,慢综艺节目其社交互动主要体现在主动与节目、其他受众进行试探式交流,比如第一季第六期节目播出日期对于主播易烊千玺有特殊意义,观众在弹幕中纷纷发出“415快乐”等字样的弹幕与其他观众进行实时互动,与此同时也会有观众在看到弹幕时发出自己的疑问“冒昧问一下415是啥?”并有其他观众对问题进行耐心回复和解答; 仪式化签到是指观众通过发送带有“打卡”性质的弹幕以留下个人观看节目的踪迹来证明个人是节目观众的成员之一,比如“娜娜我来啦”、“现在3.8.15:35”等。尽管仪式化签到的弹幕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较少,但它更像是一种戏剧行为,将人们作为一个群体或共同的身份卷入神圣的仪式中,并通过媒介的呈现和干预扩大了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社交关系,节目播出期间观众的互动实现了形象的重塑与延伸,观众的社交欲望逐渐被激发出来,并在互动中逐渐将个人视为集体中的一员。 “有的时候看节目特别晚,我就会发送‘×月×号×点打卡’,看看有没有人和我在一个时间看的,同时也留下了我观看节目的踪迹”(访谈对象8)“有时候看到其他观众在弹幕中发出问题,如果我知道的话我就会去回复”(访谈对象12)《朋友请听好》在受众、主播、其他受众之间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关系, 它使受众重新部落化,并使受众在聚居中获得幸福感和集体归属感。该节目将关注电台、喜爱明星主播的受众聚集在一起,是小部分范围内部落化的体现。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受众陪伴和群居生活的心理无法得到满足,而《朋友请听好》节目通过虚拟身体共在以及“声音+画面”的陪伴,满足了受众寻找群体归属感的心理。 与此同时该节目为受众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交体验,即在收听电台直播时与明星主播近距离分享个人的生活经历且明星主播能实时给予反馈,彼此间像“朋友”间的对话拉近了明星与受众间的距离。此外,《朋友请听好》节目还为观众提供了聚集的场所,并为受众提供了聚集的理由、关注的焦点以及讨论的话题。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越来越多的受众参与到互动中,并且在互动中受众的参与感逐渐被量化和强化,进而得以体现认同感和身份感。《朋友请听好》节目的声音、符号、画面等使受众集体狂欢在视觉和听觉上受到刺激,并使每个受众都能成为集体中的一员且逐渐形成群体归属感。 《朋友请听好》的符号分为代表节目以及代表节目受众群体的符号,该节目作为一档以“广播”为主线的慢综艺节目,受众默认将“广播”视为涂尔干所说的“神圣物”,当对广播感兴趣的受众在收听电台直播或观看节目时就实现了虚拟的身体共在,随后又通过主动打通电台电话分享个人经历、根据电台内容以发送弹幕的形式表达个人想法或与其他受众进行互动中逐渐形成了集体兴奋,节目受众通过对“广播”的关注以及个人感受的充分表达形成了群体符号。 如果说“广播”将受众聚集于此并作为隐性符号串联于整季节目,那么“小耳朵”可以说是代表群体符号的显性符号贯穿于节目始终。 “小耳朵”是节目组为《朋友请听好》所有受众起的总称,在电台直播前主播会定下每期节目点亮耳朵目标数、在电台直播节目后会营造紧张的氛围公布每期节目点亮耳朵数以判断听众对于本期节目的满意度、官方微博长期用“小耳朵”称呼节目受众、主播也将节目听众亲切的成为“小耳朵”,节目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深化受众对于个人成为“小耳朵”的认同感,使个人逐渐意识到自身与集体相关,在互动中不断凝聚了群体团结感。 相较于其他指标,代表群体符号的弹幕相对较少,第一季第六期仅但有7条代表群体符号的弹幕,第二季第六次也仅有24条代表群体符号的弹幕,但这并不代表着群体符号性弱。《朋友请听好》不管是电台直播还是节目播出,只有将个人默认为“小耳朵”中的一员才会积极收听或收看节目、与主播或来电听众进行互动并点亮耳朵。 在深度访谈的15位观众中,其中有12位观众有收听电台直播的经历,他们在收听电台直播时都会通过点亮耳朵以证明是群体成员之一以及表达对节目的认可。 弹幕中尽管受众并未针对“广播”和“小耳朵”关键词展开积极的讨论,但从《朋友请听好》两季节目电台直播累计点亮超过5000万双小耳朵,两季节目正片截止2023年1月累计播放量达31.5亿次可以看出受众关注焦点在于“广播”并将个人视为“小耳朵”群体的成员以此形成了稳定的群体符号,也体现出受众对于广播类型慢综艺节目有较高的认可度。 由下表3-9、表3-10可知,《朋友请听好》第一季第六期产生道德标准的弹幕共计5条,其中对节目的维护有3条,占道德标准弹幕总数的57.3%,对主播的维护有2条,占道德标准弹幕总数的41.6%;第二季第六期产生道德标准的弹幕共计29条,其中对节目的维护有15条,占道德标准弹幕总数51.7%,对主播的维护有14条,占道德标准弹幕总数48.3%。 《朋友请听好》慢综艺节目节奏舒缓,带有矛盾冲突的镜头极少,因此弹幕环境普遍较为良好,但偶尔也会出现个别观众发送的弹幕带有攻击或争议而引发的弹幕冲突的现象,部分观众则会为了自己喜爱的节目、主播或与大众想法相悖的意见而激发出所谓的正义感,通过发送弹幕的形式对节目、主播、弹幕环境进行维护。 以节目第二季第六期上为例,弹幕冲突发生主要集中在因个别观众认为电台听众分享时常较短不满后期剪辑及不满主播谢娜在辩论时的发言,在激烈的争论中有观众发送弹幕“时常有限,理解理解”“这就是个辩论在搞笑!!!知道吗!!!”等来维护弹幕秩序。尽管节目中弹幕较少出现矛盾且并未引起较大的负面影响,但当出现有争议、负面的弹幕时观众们会及时并理智的进行回应,观众在互动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道德标准营造了良好的弹幕互动环境。 “如果有弹幕出现对主播不友好的话时,我就会发送弹幕给他们解释”(访谈对象3)“一般看节目的时候很少会看到不礼貌的弹幕,一般情况下都还挺和谐的,但是如果看到有些弹幕中有矛盾,我也会去发弹幕及时进行劝阻。”(访谈对象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