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采访新闻人物不能只听对方说什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4/12 4:30:0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邀请新京报的首席记者、编辑讲述新闻报道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分享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今天推出的是第四期,邀请新京报首席编辑胡杰,分享人物采访写作经验和心得。

  同时,人物报道在新闻报道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有着其他新闻报道不可比拟的影响力。

  什么样的人物能成为新闻,成为报道对象?采访有没有通用规则可用?写好人物报道有哪些秘诀等问题,且听新京报深度报道部首席编辑胡杰一一道来。

  与日常新闻事件中对人的采访不同,人物报道是就某个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或新闻人物本身展开的专题报道。

  人物报道的精彩是一定要把人物做透,做到淋漓尽致,把人物的特点、亮点、新闻点都展露出来。

  人物报道的关键不在于文章长短,而在于采访对象的性格、内心想法要跃然纸上,要让他们说真话,要让读者有兴趣看下去。

  我进行了大致分类总结,可以划分为名人、公共人物、普通人这几类。然后,还可以进一步细分:

  磨炼提问技巧。想做好人物报道,第一个应该提高的就是提问的技巧。本来一个采访对象的内涵丰富,但记者提出了一个很平庸的问题,就有可能把采访对象的层次拉下来。

  提前制定采访主题和提纲。充分熟悉采访对象,至少了解他最重要的特点,提前制定出采访的主题和提纲,向被采访者提的问题也就随之提炼出来了,按照逻辑顺序将它们写在采访本上,到时候依次发问。

  设想之中与意料之外。采访不可能完全按照规划进展,有时在采访过程中会有意外情况,也不必着急,如果发现更好的角度和主题,可以及时更改和补充。

  用展示动作来体现,用一天或几个小时的时间(当然时间越长越好)去观察你的采访对象工作生活的情形,然后在合适的地方插入背景材料,并了解周围人对他的评价。

  人物采访,切忌端坐着一问一答,对话生硬、氛围尴尬,也很难得到真诚的答案。

  然后慢慢切人线年,我们采访汶川地震后被媒体称为“背妻情义男”的吴加芳。最初,吴加芳一直拒绝接受采访,我就到他的屋顶上闲逛,陪他抽烟,在他的屋顶上看风景时,看到几株鲜艳的花草。一个农民喜欢养花并不太常见,我就从花草(朱顶红)入手,谈起我老家农村的父亲也特爱养花,没想到这是吴加芳发妻生前最爱的花。正是借助这个他感兴趣的话题,打开了话匣子,才顺利完成了采访。

  《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首席研究员南香红老师曾说过“当你合上笔记本的时候,采访才真正开始。”

  只有倾听,没有观察,采访是不全面的,就像录音笔不能记录出花香与草色一样。

  例如,对张桂梅的采访,记者就是一个观察者,仿佛变成墙上的苍蝇,不发一言,努力降低存在感,隐身在受访者周围,冷静地观察,除了用眼,还有鼻子,耳朵,五官都调动起来,全方位记录受访者的各方面行为、动作、姿态……

  要创作出引人入胜的人物报道,除了要准备充分、磨炼采访技巧之外,行文写作方面还有哪些秘诀?且听下回分解。

  新媒体策划及运营、短视频制作及运营、舆情分析及风险处置等培训课程,去年开班13期,合作单位包括政府机构、媒体、企事业单位等,参训学员500余人,均满载而归。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