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抑郁症患者怎样走出阴霾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7/5 5:13:3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您好,有什么能帮您吗……”在昆明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心理热线部办公区,李一(化名)和3名同事每天要接到30余个有心理困扰或心理疾病人员的电话,每到夜深人静,便是接线高峰期。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达9500万人,呈逐年递增趋势,每年约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近日,记者在昆明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了解到,去年,该中心接到近8000名抑郁症患者来电,相比2022年增加了2000多名,其中,高危患者(来电患者将实施自杀或正在实施自杀)来电60多名,相比2022年的增加了2倍多。抑郁症是简单的矫情或心情不好?人们常把“我抑郁了”挂在嘴边,这到底是“口嗨”还是真抑郁了?导致抑郁症的原因有哪些?抑郁症该如何治疗?面对病患,精神科医生面临什么样的压力?带着诸多问题,记者来到该中心,采访了现场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周莉。

  “今年热线部接电量和门诊接诊量均暴增。从年龄看,就诊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且儿童青少年抑郁方面,多伴有自残、自杀的行为,科室接诊过最小7岁的孩子。”周莉介绍,从性别看,女性患者就诊几率高。针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中心定期开设精神卫生网络课程,青少年科每周有相关的父母课堂。

  “如果孩子出现心情低落,表现为郁郁寡欢、高兴不起来、兴奋不起来,像缺乏内在动力一样;思维迟缓,不能很好地思考问题,而且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处于一种低下状态,每天睡眠时间充足但还是很累或者经常失眠;自我评价毫无价值;拒绝有趣的事情;比平时哭泣的频率更高;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就要提高警惕。”周莉说,父母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必要时需心理医生介入。同时,父母要给孩子营造融洽、温暖的家庭氛围,以积极健康的方式多陪伴孩子,拒绝“冷暴力”。

  在周莉接诊的案例中,一个19岁男孩让她印象深刻。“由于严重的抑郁症,他大学上了几个月就被送回家,他当时有严重的自残倾向,曾用小刀划手导致肌腱断裂,在‘绘画治疗’中,他曾画了一幅画面是‘一个孤独的男孩背对着坐在悬崖边,旁边是一棵枯萎的老树,远方太阳即将落山’。看到这个画面,医生知道这个孩子内心是绝望的。”周莉说,后来通过深入了解,发现孩子背后有很多家庭问题,包括父母关系不好、常年缺失父亲陪伴,存在家庭冷暴力等。后经积极治疗,男孩状况明显好转。

  有人认为,抑郁症不是病,而是做作、矫情、抗压能力差,不需治疗。“事实上,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它可能导致持续的、严重的情绪低落,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抑郁症通常表现为持续2周以上出现快感缺失、兴趣缺乏、情绪低落,甚至出现极端行为的想法,通常需要专业的医疗干预和治疗。”周莉认为,这种病就像大脑得了“重感冒”,需要患者正确认识、积极面对,才能走出阴霾,重获心灵阳光。

  据了解,全世界有超过3.5亿人受抑郁症困扰,但很多患者患病而不自知,或有强烈的病耻感,根本不愿意接受专业诊疗,甚至有患者家属阻挠患者去医院治病。“传统观念认为抑郁症病人就是疯子,这种想法非常狭隘,也正是对抑郁症的污名化加剧了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周莉说,患者及亲属要正确看待抑郁症,首先要愿意承认、接受抑郁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心理疾病,才能减少病耻感,积极主动接受治疗和心理干预。

  情感症状的表现主要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快感缺失。情绪低落主要表现为患者会每天大部分时间出现情绪低落,一般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不能从日常从事的活动中获得乐趣。

  认知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收集信息能力减退、对自我和周围环境不关心等。严重时会产生“三无症状”,即无用、无助和无望及自责、自罪或自杀的“三自症状”。

  躯体症状的表现主要为睡眠障碍、饮食及体重障碍、精力丧失以及其他非特异性躯体症状。会出现入睡困难、睡眠轻浅、睡眠感缺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头痛、背痛等躯体疼痛的表现。

  人们为什么会患抑郁症?周莉说,抑郁症的成因非常复杂,基因、成长环境、应激事件等互相交织并共同作用在某一个节点,就会触发这场大脑的“重感冒”。

  “目前公认的观点是,遗传、神经生化和心理社会等因素对此病的发生均有明显影响。从临床经验来看,抑郁症还和个人的家庭教育、成长经历有关。”周莉告知,比如一些在童年时期遭受过冷暴力或者虐待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会更容易患上抑郁症。此外,一些创伤性事件,比如天灾人祸、亲人离世、伴侣出轨等,也会引发抑郁症。

  周莉说,抑郁状态是一种短暂的情绪低落,通常由于生活压力、挫折或不幸事件引起。这种情绪状态可能表现为悲伤、失望、焦虑、易怒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也不会影响日常生活。而抑郁症则是一种更为严重的情绪障碍,它持续时间可能是数月或更长时间,可能导致持续的、严重的情绪低落,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抑郁状态通常在适当调整生活方式或寻求心理支持后会逐渐缓解,而抑郁症则需要专业的医疗干预和治疗才能有效缓解。

  周莉说,目前主流的抑郁症治疗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的综合干预方法,经过抗抑郁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抑郁症状会缓解。症状缓解后就应当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找到能够缓解压力和焦虑的活动和爱好,并积极参与。此外,发现疾病要尽早治疗,避免一些躯体疾病的发生;还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体检,都有助于预防、治疗抑郁症。

  如果身边有患抑郁症的亲友,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可以多陪伴、多倾听、多鼓励他们,带他们多运动,多参与一些积极、健康的活动。同时,要积极地建议、开诚布公地讨论、了解抑郁症这种疾病,共同学习相关知识,陪他们一同前往专业的医院就诊。

  周莉说,每一个患者的情况都有差异,我们需要去深挖每个情绪产生背后的根源。“我半天最多时接诊30多位,少的时候也有20位,即便时间算是比较充裕的情况,给每个来诊者平均时间只有9分钟,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患者和家属一起来,接诊时间会长一些,很多患者因此抱怨排队等候时间太长。”她说。

  精神科医生就像垃圾桶一样,每天都在接受负面情绪,甚至有患者对医生进行语言攻击。医生的焦虑在于大家对抑郁症了解不多,接诊中遇到类似孩子本身很想看病,但父母因为病耻感不让孩子看病的无力感。

  精神科医生也定期做一些心理咨询,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相当于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古先生(化名)曾是一名抑郁症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自身努力,成功走出抑郁症阴霾,以下是来自古先生的自述:

  2015年年中到2016年年底,做生意压力太大,最终我抑郁了——医生诊断为焦虑症导致中度抑郁症。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持续一个月没有睡着过,很长一段时间24小时头皮发麻,一到晚上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不想参加社交活动,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我的压力来自多方面,生意上的压力是其一,其二是担心自己的身体。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患病了。医生说父亲的胃里长了个东西,让观察治疗,由于老家在农村,父辈的观念又比较传统,所以没有就医。担心父亲身体这个心结便在我幼小的心里扎下了种子,以致在我20多岁时就出现过因为焦虑自己的身体,出现抑郁症状。

  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的亲人因为牙癌去世,刚好赶上我牙齿也不舒服,我就严重怀疑自己得了牙癌,便立刻前往医院就诊,医生告知我,牙齿只有一些很常见的小问题,当时我信了,第二天又开始怀疑,于是又去医院就诊,这样重复看牙齿的行为持续了十多天,最终才算放心。

  回顾我的病史,好在我一直没有放弃希望,加之亲人的理解和陪伴,最终我通过听医生的话按时服药、跑步、看书、旅游,最终让自己走出心理阴霾。日本作家森田正马写的《森田疗法》对我影响很大,其中有一句“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对我启发很深。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