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人物访谈(五)感恩中国近现代助学金获得者——王琢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9/8 7:02:4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1.2017.03参与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课题,题为《论消费者视角下共享充电宝的设点问题》

  2.2018.09 参加与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合作横向课题一项,并获得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资助

  3.2018.11 参与四川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一项,题为《以书会友——电子科大图书馆小程序》

  4.2018.09 参与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项,并结项“优秀”

  5.2018.11 参与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项,题为《多治难善治:社区营造多中心治理的困局与破局》。

  1.2018.04 发表一篇国家级学术会议论文《辅导员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双向融合研究》,本人为第二作者

  2.2018.11 发表一篇国家级学术会议论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转换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本人为第二作者

  2016年,我初入大学,在大学生涯中踏上了公共与行政管理的学习。同样也是在2016年,被誉为“中国行政学奠基人”“中国MPA之父”的夏书章夏老先生,被授予“复旦大学终身成就奖获奖人”。在颁奖典礼上,夏老如是说:“做学问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与不足,不断地读书、充电和加油。我从来不同意‘人到中年万事休’‘七十老翁复何求’这类说法,只要一息尚存,我就会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行。”

  走近夏老,宛如走近学术高峰;读夏老的人生,仿佛百年来中国历史的浮世绘。1919年生于五四运动前夕的夏老,走过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和新中国,见证过战乱、凄怆、分裂、统一和复兴,也更为珍视和平,重视行政的力量。

  夏老早年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并作为最早一批出国留洋的学生,前往哈佛大学管理学院继续深造。时至今日,夏老依然是“中国第一个取得哈佛大学MPA学位的学子”。关于为何要学习行政管理这一似乎在当时并不显眼的新兴专业,夏老只回答了四个字:“行政医国”。是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笔伐口诛,是因为他意识到了“精神的强健远比身体的强健更为重要”,是为了医心,医国,医精神,救民于水火之中。在20世纪初期的时代背景下,无数青年学子、仁人志士也在苦苦思索,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医国之路?

  夏老给出的回答显然是“行政”。上医医国,其次医人。“当时是一腔热血。觉得政府腐败与管理不善有很大关系。”夏老如是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部分学子投身数理化和经济学,而正是对时代脉搏的正确把握,和对行政政府权力的深入思考,使得夏老毅然决然的投入在当时并非显学的政治学。他胸中溢满一腔“报效祖国、改造社会”之志,并远赴海外,留学取经,期盼对中国的政治生态有所改善。

  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夏老,恰逢1945年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他在归国之后又做出了另一个令人敬仰的决定——放弃从政的机会,接受了中山大学校长的邀请,于1947年在中山大学任教,成为了彼时大学里最为年轻的大学教授。在留学途中,夏老发现,国外的政治学和行政管理与国内的现状有着异常显著的区别,甚至相差甚远:中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于历史源远的“文官制度”,有着浓厚的本土色彩和中国特色,是完全“土生土长”的政治制度。基于此,夏老决定亲自执教,从此之后五十多年,夏老的教鞭,始终没有放下。

  此后多年,夏老除了在中山大学任教,也多处讲学,担任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名誉院长、兼职教授等,更是被多所著名高校的管理学院所敬仰,教化六十年,四海承风。

  在我看来,夏老是中国行政管理学科体系、学科课程和理论当之无愧的构建者和创始人。早在19世纪,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就发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的呼吁,奈何百年中国,飘摇动荡,“实用之学”(如物理、化学等理学)更为实用,更为青睐。而到了改革开放后,提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政治学渐成为被国家忽视,而亟需补课的学科。

  1982年,夏老在素称“百姓喉舌”的人民日报上刊文,首次以学者身份公开呼吁“是时候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了。”这一呼吁堪称历史性的一刻,此后三十年,夏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重建行政管理学、重构教学内容和学科体系、创办权威学刊、培养师资队伍、组建管理学会......乃至我们今天学到的管理类书籍,很多编者都出自夏老之手。

  夏老作为近代的社会科学家之一,毕生致力于公共管理事业。“少年飘零,青年动荡,中年跌宕,老而弥坚。世界在夏书章眼中风云变幻,他却依然不忘初心。”我作为一名公共管理的初学者,在读夏老的著作、夏老的杂谈时惊叹夏老诙谐幽默、古今贯通的学识,而在读夏老的人生时,却更为夏老的精神追求、笔耕不辍尚不停的学术品格而折服。

  夏老一直给我们传递的信息,就是要坚持做中国研究,从小问题着手,不断坚持,不言放弃,力争让中国的公共管理学和政治学在我们年轻一辈人手中有新的发展。作为以后致力于继续深造、潜身科研的我来讲,夏老的人生高度,也是我和无数管理学科初学者的方向。致敬夏老,也是向一代科学家、一代伟人和一个时代无数科学家的致敬与感恩。

  对于此次获得“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有什么感想?以及对伟大科学家和他们身上科学精神的理解。

  作为成电一名大四的学子,我有幸获得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助学金,心中充满了感激与致敬——感激坚永公司的陈永庆先生、感激立德树人中心,也感激学校与师长给予我这样的机会,得以减轻家庭压力。同时,我也满怀钦佩的向无数近现代科学家致敬,在走近每一位科学家的过程中,都为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

  在我看来,中国近现代科学家的精神是三种力量:第一是矢志救国的魄力,像詹天佑写下“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的一根铁轨”、像钱学森不为美国高官厚禄所吸引,立志回到祖国怀抱。第二是牺牲小我的勇气,像郭永怀为护公文包而坠机身亡、邓稼先在保密性极强的环境中工作28年,从未回过一次家。第三是刻苦钻研的耐力,像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甘当配角,不在乎科研署名先后、吴自良专注科研时废寝忘食,几十年如一次攻破技术难题……他们就是近代科学家精神最好的体现。

  设立这项奖助学金,我认为第一可以发扬科学家的精神,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科学家的事迹。很多伟人大师已经逐渐远去,埋头做事不为人知,只有不断铭记不断讲述,才能让他们的精神代代相传。

  第二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学习科学家的故事中,让我懂得提升自我能力固然重要,但具备社会责任感,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更为重要,这在当代大学生中也尤为缺乏。回顾峥嵘岁月里每一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努力的科学家,会为他们纯粹赤诚,不求回报的精神所感动,也会更加明白新青年的使命。

  在我初入大学的时候,学校品学楼与基础实验大楼间有一座雕像,那是我校院士林为干先生,而雕像下面刻着他生前常说的一句话:“做一辈子的研究生”。这句话对我影响颇深,并从大一就树立了继续深造,从事科研的目标。

  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我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刻苦的科研精神,每次读到“两弹一星”元勋在艰苦的科研环境里,凭借简陋的工具一笔一划构造出大国利器,都会深深为之感动。他们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态度和饱含热爱的精神都将鞭策我前进。

  未来我将从事城中村改造、社区治理方向的研究,在每次田野调查中,每次走访,寻找社会问题的过程中,都让我感叹身为研究者,对于社会最大贡献就在于将社会关怀成文政策,落到实处。我会用这种方式改变社会,孜孜以求,散发微芒。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