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谈过好的爱情才知道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2/22 0:48:1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好的爱情是生活中强有力的支撑,两个人在一起会形成某种合力,像是同行的战友,又是治愈的后方,抚平了作为个体在这样一个够卷的世界里单打独斗的焦虑感。

  这份惊喜本该在他生日前就完成,确切地来说最开始是圣诞礼物的idea,但因为素材不足和自己的时间精力有限(主要是懒),一直拖稿到了近日才真正制作出来。

  说来很巧,我们刚认识那会儿他便满眼星星地问我:“你什么时候写下一本书呢?里面会提到我吗?”当时我没当回事儿,但没想到这个中文都看不懂多少的热情读者竟然靠着微信翻译看完了我的大部分文章,把我的过去了解透彻并且企图将现在与未来都计划得完完全全。

  手机里有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备忘录,里面零碎记录着一些我们相识以来的生活片段:日常发生的甜蜜小事、特殊节日的合影、去他家过圣诞节时的录像、偶尔深刻的未来规划,以及彼此对于亲密关系的思考。

  于是我从备忘录里选择了十篇生活碎片扩写成了十个小故事,配上了平时积攒下的照片,印成了一本专属于我们的故事书。在扉页上慎重地写下了他的名字。

  中文并不是他的母语,因此这本书里并没有特别多的汉字,多的是图片和英文短句,像是给五六岁孩童学中文的小绘本。

  朋友们知道了纷纷开玩笑“抄作业抄作业,以后等有了男朋友也做一本”,我翻着白眼告诫千万别:

  熬夜p图的时候恍惚觉得自己真的是疯了,这个年纪了还会做出十年前的中学小女生纯爱套路,写到动情处依然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校对每一句情话时重新回顾了一遍我们的热恋的微小时刻,理解了一见钟情之后原来还有千千万万遍的回响。

  《Ten stories》受到了塞林格《Nine stories》的启发,因为在做这本书的时候满脑子萦绕着《破碎故事之心》里的那一句:

  在认知愈发理性的年纪,这种如同初恋般单纯甜蜜的情怀让我与十年前的心境久别重逢,仿佛春天刚绽开的郁金香花苞,在冷峻的麻木空气中苏醒,重新探出头来。

  不仅是我,周围的很多朋友也是如此,在毕业后密集的社会与职场生活中失去的对于爱情纤弱梦幻的想象,转而寻找更能够攀缘成长与生存的绳索,并且对于“两个人相爱”这件事情充满了怀疑与悲观情绪,总觉得时间有限,无益浪费在情爱之上。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对爱的感受也逐渐社会化:从热望走向功用,从偏爱走向权衡。

  爱情也在生活的压力与社交媒体的讨论被解构为各种的名词和理论:“完美爱情三角”包括激情承诺与陪伴,而相遇到相守是从“多巴胺”向“内啡肽”的迁徙;爱情应当“旗鼓相当”,而婚姻也要“门当户对”;共同的阵营之上是两个家庭的结盟,孩子与财产让一切固若金汤。

  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着年轻的人们警惕弯路错付与损失,不如在踏入前先习得三十六计,又或者鱼塘打开封心锁爱——如果我们不能直达完美与永恒, 不如绕开那些危险晦涩的部分。

  几年前写过一本书叫做《一人份的热闹》,这个标题是当时心境的写照:是真的单身,也是真的快乐,每天奔波劳碌也享受过程,独自年轻独自热闹。

  那时候我是个对爱情充满悲观态度的独身主义者,认为女性如果能够靠自己实习物质与精神的独立,其实不需将生活里的多余时间花费在情爱之上,也对与另一个个人合筑人生充满怀疑—— 在这样一个时代爱情是否是必需品?而好的爱情究竟可以给人带来什么?

  这样说可能有些抽象,更好的解释来自《人物》杂志对梁永安老师的采访稿,那篇采访让我认识了梁老师(后面也看了蛮多他的书和视频),也更系统地从一门学问的角度去理解爱情。

  “两个人可以形成一个自己的小世界。外部世界大风大浪,变幻莫测,但是小世界如果是稳定的,就产生了一种温情,让人随时可以在这里把自己的身心安顿下来。

  整个社会里,如果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温暖的小世界,这个社会就是温暖的,人心里的戾气、焦躁都会平缓得多。

  爱情在社会和家庭之间,有一个很大的互补和调试作用。如果没有了这个小世界,人生是另外一种方向,也许更自由,但生活的基本感觉是不一样的。”

  每次读到这段话时都能感觉到触动与温暖,就自己的实际的经历而言,如果遇到了好的恋人,是真的会有这种“两个人的小世界”感。当你能够感觉到一个人满怀真诚地走来,想要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给自己一个安稳幸福的未来,会真的也会调动起内心久违的温柔。

  如今下笔的频次远不如前,但能感觉到自己文字里的那种“漂泊气”在消散。 确定性与归属感会让人将那些飞散的思绪都收拢,专注在当前生活中重要的事情中去。

  好的爱情是生活中强有力的支撑,两个人在一起会形成某种合力,像是同行的战友,又是治愈的后方,抚平了作为个体在这样一个够卷的世界里单打独斗的焦虑感。

  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也说不清为什么,大概是因为男主人公极尽探索,充满冒险与梦幻的一生,也或许因为他在爱情里的那种勇和痴——对一个女孩一见钟情,然后倾其所有地所能地去和她在一起,甚至从五大洲搬运来黄色水仙花求婚,实在是一个十足的傻瓜。

  我热爱这样超现实的电影,不知道离奇的是巨人、女巫,还一个成年人身上依然可以保留的孩童式的偏执与纯粹。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叫做“要爱具体的人”,放置在恋爱框架中也该如此: 两个人相爱的时候是日常的磨合,是破除想象力祛魅的过程,这个时候并不总是在与一个人完美或者优秀的地方相处,而是去包容对方整个的存在——

  看到这个人躯壳皮囊之下的复杂内核、看到ta社会光环和社交面具之下的darkside,理解对方作为一个人身上的瑕疵与形成的原因,帮助对方理解并且成为ta想成为的自己。

  好的爱情,是聪明人心甘情愿放松下来成为一个傻瓜,也帮助对方保留身上的某种天真的傻气。

  想起有次吃饭的时候我提到自己想要的关系,是那种两个都可以把自己过得很好,再一起相爱的感情,如同一加一可以大于二那种。

  对方回答:“我是1.5,所以就算你是0.8也没关系,我们始终会大于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