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心理专家朱建军:人际关系出现矛盾该怎么处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2/27 17:04:3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人际关系问题,虽然不同的视角,说起来都不算错误,但是采纳不同的视角所带来的效果是不同的。

  如果在出现人际矛盾的时候,我们采纳了“外归因”的视角,认为出现矛盾的原因是因为别人的心理不健康,别人的行为有错误,则会带来两种后果:一是自己会感到不需要负责任,自己道德上有优势,能够缓解自己的内疚感和焦虑等消极感受;二是自己会对别人有愤怒,会希望别人改变或者试图通过某种方法改变别人,还会寻找自己的问题,不解决自己的内部冲突。

  如果在出现人际矛盾的时候,我们采纳了“内归因”的视角,认为出现矛盾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心理不够健康,自己的行为有错误,则也会带来两种后果:一是自己会感到有责任,感到自己有压力,或者会产生内疚感或焦虑等消极感受;二是会寻找自己的问题,改变自己行为的动机。

  当然,最公正的做法是采用“中立视角”,但是实际上这是最不可能的视角。因为在人群中自我实现者的数量是凤毛麟角,现实中即使有第三者存在,即使这些第三者自以为公正而客观,但是实际上他们往往也都有自己的情结。那么,采用外归因或内归因就是来访者的两个比较容易的选择了,这两个选择各有什么效果呢?

  外归因选择会归咎于人,从当时的自我安慰上,效果是很好的。因为责任不在自己,所以自己更轻松,而且自己有道德优势,不会有内疚和焦虑等消极情绪。我们会对别人寄予希望,希望对方来解决双方矛盾的问题。因此,绝大多数人的自发选择都是外因。如果幸运的是你遇到的冲突对象是一个具有高度自我反省能力的人,这也未尝不是一个方法。但是,这样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自己往往并不能因这个冲突而获得自己人格上的进步。更大的问题是,绝大多数人会和你一样采用外归因,于是你们之间就出现了一个僵局:应该谁先内省并改变自己?绝大多数的人际冲突的实质,就是这样的僵局:谁都觉得自己正确,对方应当改变,从而僵持不下,双方都长期处在愤怒和不满之中,没有办法解脱。

  内归因是让人不舒服的一种选择。内归因使我们意识到自己有责任,需要寻找引起这个冲突在自己这一方面的责任,而这似乎意味着我们“有错误”,这是我们很不愿意承认的。如果我们有批判性的倾向,这又会把批判的矛头从针对别人引向了针对自己,从而造成内疚和自责。还有,内归因后我们发现,要处理好人际冲突,需要我们先解决自己的情结,而情结恰恰是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地方,那里压抑了很久的消极情绪都会因我们面对而出现。这一切会引起我们的高度焦虑。

  显然,这个视角更利于促进心理健康,因此意象对话在进行心理治疗时,会努力引导来访者转化为这个视角--这就是意象对话对人际关系问题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原则,即要求来访者“反求诸己”。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