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CCTV-电视批判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27 2:55:2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特邀嘉宾:王一川】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到另外一个方面:电视对文学的冲击非常大,直接导致了我说的“电视文学”潮流的产生。就是许多作家为了影视改编而写作,或者是因为影视改编而改变了小说本身的命运。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回头考虑文学对电视的影响,文学可能是高雅文化的最后一个阵地。这种高雅文化渗透到电视中,正好显示了电视同高雅文化的联系。但文学一旦移植到电视上,就必然会按照大众文化的规范来运作,形成高雅文化的大众化。当然,一些大众化的文学作品,比如:畅销书、通俗小说,本身就离电视很近。

  【画眉99】广播学院的周月亮老师提出“我们需要给农民看的电视”,结合今天的话题,不知两位老师有什么样的评价?

  【特邀嘉宾:张颐武】我想农民可能和我们喜欢看差不多的节目。我觉得面对特定人群的节目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农民,我觉得未必仅仅喜欢看有关他们自己生活的节目,农民可能还喜欢看其他人的生活,就像我们喜欢看农民的生活。所以我觉得农民看的节目,和我们看的节目之间未必存在着一个鸿沟,特别是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城市化,很多农民也是城市化中间改变。所以我想农民也会越来越熟悉城市的经验,恐怕现在我们考虑农民需求的时候,不应该把他们估计过低,我想他们也有很多可以上网了,很多农民现在接触了很多新鲜的事务,所以他们对电视的要求可能跟城里人一样严格。我觉得我们的责任是给所有的电视观众提供更好的节目,农民当然是电视观众里面重要的一群,他们的需要我们应该关注和考虑,但是我们不应该把他们想象成一个水平低的人,因为他们的审美能力可能超过我们城里人的想象。

  【画眉99】张老师,您提到我们大众不应该做“电视土豆”式的观众,但是现在有两种趋势,就是大众一味接受,一些知识分子又不屑于搭理,那么作为深刻透析此种现象的学者,该如何选择一种更积极的姿态来应对?

  【特邀嘉宾:张颐武】我想知识分子不应该视而不见,应该搭理电视。我记得英国有一个文化研究的思想家雷蒙德·威廉斯,他说过:文化其实系存在于普通大众的生活中间,电视在普通大众的生活中起到这么多的作用,知识分子就有责任去搭理它。同时我觉得知识分子分析、批判、探索、研究电视,正是尽到自己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我觉得普通大众也不是说普通的,他们既普通又不普通,他们有权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的看法和知识分子的看法同样重要,我觉得大众不该沉默,应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说出你的心声的时候这个电视就会改得比你想象的要好。所以我想大众和知识分子和电视的对话,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知识分子应该给大众提供很多思想的“工具箱”,大众也会给知识分子不断的刺激,不断的要求。这样呢,我们共同的来改变我们自己的电视生活。

  【画眉99】有一位国外学者说,电视是我们现代的行吟诗人,不知两位老师如何看待,电视又应该担当起什么样的角色?

  【特邀嘉宾:张颐武】我觉得行吟诗人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比喻,我想电视确实有行吟诗人一样的去提供我们生活中的诗意的一面。同时呢,电视也是一种大众表达自己情绪、表达自己心态、娱乐自己的空间,我想电视的角色,几乎是无限的,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个身边的朋友,也可以把它当做一个流行的偶像。同时我们希望电视的角色是更有活力,更能够和我们之间有充分的交流,它不仅仅挑动我们的欲望,而且调动我们的反思和理性。

  【黑雪39】我认为电视观众不存在什么主动被动的问题,因为如果你都想主动,那其他人就必然被动了,全国13亿人口就需要13亿个电视频道为大家服务了。关键还是电视制作和管理人员应该多了解社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节目。根据需要制作好的电视节目。而不是凭几个人的感觉什么好,就开始制作。

  【特邀嘉宾:张颐武】电视台仅仅是一个提供电视节目的机构,真正的电视永远是在观众和电视台不断的互动中间形成的,所以电视文化的主体,历来就是观众。观众对电视的影响力非常巨大,所以观众主动的参与、介入,观众对于电视的看法、意见,对于电视的发展是有重要的作用。电视是依靠它的观众来成长起来的,观众对电视的作用,不仅仅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其实他的批评、他的意见应该是主动的去反馈,主动的去参与,才可能有一种好的电视生活。电视台不可能解决我们电视生活的所有的问题,我们生活中的电视,只能依靠我们自己!

  【画眉99】现在很多人在讨论国外电视媒体对中国电视的影响,包含文化侵略方面的问题,请问两位老师,国外电视媒体的冲击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开往春天的地铁82】欢迎冲击,欢迎开放,这样才会创新,创新才会发展,发展了,老百姓才爱看,才乐意让你接着办。

  【特邀嘉宾:王一川】中国观众观看国外电视节目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受到冲击是难免的。但是,这种冲击也会激发我们自身的强劲反弹:积极地建构我们自身的电视节目,凸现我们自身的文化个性。哪里有国外电视媒体的冲击,哪里也就会有本土电视媒体的积极回应。我们的电视生活,无法避免这两方面的悖论性共生,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积极的改进、改造、创造我们自身的电视节目。

  【特邀嘉宾:张颐武】我想冲击是压力,也是动力。节目或者媒介的进入,必然会带来文化上的乃至价值上的冲击,但是我们也不必为之忧心忡忡。因为这种冲击会使得我们更加的深入了解中国观众的电视生活,让我们的电视人更加适应国际竞争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面,制作出让中国观众喜欢的节目,跨国的媒体或者跨国的节目。它由于和中国观众的价值观或者审美习惯,会有相当的距离,会产生一种“文化折扣”。所以跨国媒体进入中国的话,它也不得的采取一种全球本土化的策略适应中国观众的要求,所以中国的电视台,和电视人,是有所作为的。他们的工作更贴近中国观众所形成的欣赏习惯,更能够触动他们的感情。只是我们应该更严格的要求自己,更大胆、更具想象力的去工作。

  【网友嘉宾:张建珍】在不能直接看到国外电视的时候,它们的影响应该是促使电视制作人,增强它们的竞争意识。

  【高正奎】那么在能够直接看到国外电视的时候,更应该促使电视人增强竞争意识,同时还要正视自己的不足。

  【yq117】请问王教授,电视生活既然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扮演着多元文化因子的转换器的角色,那么,我们的电视生活如何描写和反映大众的现实生活呢?

  【绿极极】每个人对电视都有自己的要求和需要,电视生活的多样性就是这样的,矛盾可以转化,但不会消失。

  【网友嘉宾:周志强】不是一个反映的关系,有了电视,一种文化就伴随遥控器和我们在一起了。我们的生活,无不进入了电视,诸如《第七日》更是为日常生活“代言”。

  【高正奎】一部优秀的电视节目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观点,甚至会改变人的一生,而一部差甚至会毁掉一个人,今天我们在提倡什么样的电视生活?

  【开往春天的地铁82】确实,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的《人在单位》节目彻底影响了我,也影响了我身边的人。

  【特邀嘉宾:王一川】生活是多样的,我想电视生活也应该是多样的。简要的说,电视生活应当有三种:现实型的生活、想象型的生活和象征型的生活。现实型的生活是我们现实日常生活的一种写照,比如《东方时空》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想象型的生活,是人们所期待的更高的、更美好的生活,比如一些优秀的广告、电视剧所许诺给人们的;象征型的生活,是对我们的生活的一种赋形,也就是用电视符号的形式把我们可能熟视无睹的生活,凝定下来。我想,应当如此的电视生活可能种类更多,但主要的有这样三种,电视节目应该满足公众对这三种生活的需要。

  【浪漫永恒】那我很想问张颐武老师一个问题,即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它对人们的电视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呢?

  【热情薯片】网络最终会与电视融合,使网络持有电视的所有优点和特性,这样其实网络电视也就是电视,只不过也持有了网络特性而已。而大彩电公司也会在制造彩电时越来越向网络化靠拢,这样两者两厢情愿地互相融合最终使它们一体化。

  【特邀嘉宾:张颐武】网络是最有活力的新兴媒体,它改变我们的交往方式,比如想QQ这样的东西使得我们的互动越来越迅速了,比如今天我们这么聊天,同时它也改变我们消费方式,比如我们购物的方式,比如说像卓越网改变了我们购物的方式,比如联众改变了我们娱乐的方式。我想它比电视更有活力的就是它的互动性更强,同时电视大众传媒,它必须是很多人感兴趣的事情,而网络呢,往往能够容纳很多先锋性的、前卫性的,实验性的文化。能够把网友们自己的创作在一秒钟之类贴到网上去变成大家共有的文化资源,这在电视里面是无法做到的。那么另一方面呢,电视制作节目,具有更强视觉的直观性,同时它的制作由于它有很大的媒体资源支持,所以它的制作更加精良,更加精心创作,所以这两种媒介是可以互补、共溶、在竞争中间获得一个和谐的发展。

  【yq117】电视的覆盖面很广,现阶段的网络发展虽然很快,但与电视的覆盖范围还是无法相比的。

  【zhyaoun】网络的影响大,电视只起补充作用。因为我看网络上的信息,主动权在我;而电视则相反。

  【特邀嘉宾:张颐武】请问各位网友:1、随意选择一天(比如昨天),真正总结一下我们当天的电视生活,它对我们意味着什么?2、用一个比喻来说明你心中的电视?

  【开往春天的地铁82】电视是一种消遣的途径,在这种不经意的消遣中,电视文化渗透到了我们的心中。说他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观念的改变?时间的消遣?这都可以。

  【草儿不私语】电视就象一日三餐,少吃一顿也不会觉得特别饿,如果养成习惯了,那一顿就不吃也可以了。

  【hulunbeir】能看到自己喜欢的主持人,能看到一些优秀的节目,哈哈。

  【草儿不私语】草原是因为喜欢主持人才喜欢节目还是喜欢节目才喜欢主持人呀?

  【hulunbeir】当然刚开始的时候是因为喜欢一个主持人才喜欢节目进而喜欢看电视的,我最开始喜欢的主持人是倪萍哦,是因为她我才慢慢的喜欢看电视从而看到更多好的节目!

  我觉得,我们的电视生活还没有真正达到我们的现实生活。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清晨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到明媚的阳光,就很自然的意识到新的一天的开始。

  【yq117】生活还远远没有让人有这种感觉和意识,这就是电视文化生活需要提升的着眼点。

  【特邀嘉宾:王一川】您的看法说对了一方面,就是电视生活远远不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我认为还有另一方面:我们也常常感到日常生活不如电视许诺我们的生活,我想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一起考虑更有意思。这正好说明,我们对电视的要求往往就是意味着我们对生活的要求本身,反过来也一样。

  【绿极极】电视生活是我的心理需要,有我喜欢的栏目,有我想了解的新闻........它是我生活中了望世界的眼睛。我想,电视是窗口,一个互动的窗口。

  【黑雪39】看新闻,先了解一下发生了什么事情。看体育比赛,消遣。看信息,看自己能不能发财。如果要比喻的话没有,但是电视确实是我生活中的朋友。

  【高正奎】王老师,电视改变你的生活了吗?电视又是如何改变你我大家的生活?

  【特邀嘉宾:张颐武】我想,我们首先应该有一种具有“反思性”的电视生活。这种生活不是简单的相信电视的一切,不是在电视面前随波逐流,完全认同或沉迷于电视里放出的一切,而是能够在享受电视创造的快感或提供的信息面前时时停留一下,反思一下“为什么”。在体验电视的同时,间离一些,多一些追问,多一些自己的独立性。我们的电视生活可能会更加清醒和理智。

  【网友嘉宾:周志强】请问王教授,在您看来电视文化既是日常生活的又是可以承载高雅文化的。请问,大众化的高雅文化和以前的高雅文化有一些什么差异呢?

  【开往春天的地铁82】文化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的,生活有了什么样的差异,文化就有了什么样的差异,不论是庸俗文化还是高雅文化。

  【特邀嘉宾:王一川】这个问题提的很有意义。我个人认为,电视文化基本上是一种大众文化,这就决定了它的传播方式必须要是普通公众可以接受的。我认为,电视这种大众文化应该承担起传播高雅文化的任务。以往的高雅文化通常是用文字媒介以及印刷媒介来传播的,一旦通过电视传播,这种媒介的变化势必影响到意义的变化。那么通过电视传播高雅文化,就必须要作出一些改进。观众通过文字阅读一个小说人物,通过电视直接观看一个电视形象,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认为,在电视上传播高雅文化应当寻求一套自身的规律,而对这一点,人们探讨得很少,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

  【guitar12】请问张颐武教授,电视媒体是不是一种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欲望生产?

  【特邀嘉宾:张颐武】我想电视媒体,显然和欲望的生产有关系,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批评理论的一个方面。但是我想电视也会有更丰富的内容,理论总会有溢出的部分,有理论的概括,无能为力的地方。我觉得电视对我们来说,有很多不同的理论来概括它,我们也会有不同对它的想象。

  【新媒体新生活】张教授说的好,今天的电视对高消费与流行消费应该展开抵制和有效的阻止,在一些电视节目中应该有更多的具有极强烈的平民色彩的语汇所标志的组织中。应该说电视模式中的平民立场与结构策略在充满“他人引导”。

  【s秋水伊人s】价值和品质是消费时代的主要需求,我想停滞并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关键应该首先确定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特邀嘉宾:王一川】这个问题提得内行。确实我到了英国以后见到伊格尔顿教授本人,阅读他的著作,感到很有启发,他们谈论“审美意识形态”,主要吸收了“语言论转向”以来的成果,他把意识形态看作是话语与权力结构之间的关系,这就不同于我们原来的看法。不过我也感到,我们和他们之间的一种差异,他们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更愿意揭示当代艺术所隐藏的意识形态性,从这个角度对资本主义展开批判;而我们在经过了文革时期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极端以后,更愿意揭示艺术的审美特性。这一差异很值得研究。我们中国的电视艺术,当然也具有自身的意识形态性。我的看法是,我们的电视艺术应当让意识形态性更自然地隐伏在电视的审美特性内部,让观众在审美感染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它,而不是在强制中很难受地承受它。你不能拒绝电视的意识形态性,但是,你更愿意它变得亲切可爱,在这方面,伊格尔顿的《美学意识形态》提供了独到的理论框架,可以参考。

  【唐朝农民】电视不是生活的全部,电视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就象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一样——请问如何看待电视在群众日常生活中所处的地位?

  【特邀嘉宾:王一川】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电视应该满足观众的多方面的电视生活需要:现实型的、想象型的和象征型的。当然,也可以说,既应娱乐型节目也应有思考型节目。换句话说,主导文化、高雅文化、大众文化、民间文化都应该而且可以在电视中传播,满足公众的、不同的生活需要。你可能早上起来喜欢欣赏主导文化节目或者高雅文化节目,到了晚上“黄金时段”愿意欣赏一点大众文化,让劳累了一天的自己放松一下。每个观众不同的生活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电视生活,这也正说明,观众对电视生活的需要就像对现实生活的本身的需要一样,这些不同的电视节目并不必然意味着文化价值水平的高低。其实,每一种文化形态都可能出精品,我们的电视台应该尽可能的满足观众这种多方面的需要。

  【黑雪39】电视在生活中也有负面影响。比如一些暴力片对孩子影响非常大,甚至大人都会受影响。两位嘉宾认为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呢?

  【特邀嘉宾:张颐武】对这些负面的影响,全社会的监督,批评,关切是非常重要的,设立明确的尺度,在保护电视的健康发展的同时,避免负面的因素是重要的。这需要电视人和公众之间的合作,一方面电视在抢占市场的同时,不应该忘掉社会的责任,另一方面观众的介入监督也是必要的,但是呢,有一些负面的作用我们也不必过于紧张,在市场的条件下,市场也会将一些违背社会公众要求的节目淘汰的,所以一方面是监督和批判,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必过于沉重。

  【guitar12】问两位教授,电视是否可以重新构造我们的历史?比如说,现在我们的现场,可以重新用摄像机再来一遍,我们也可以重新换一个姿态和表情,而重新纪录下来。

  【特邀嘉宾:张颐武】这是非常有趣的问题,很多理论家曾经指出:电视是一种“文化内爆的装置”,它当然有很多情况超越了我们真实的世界,它创造的世界可能是比真实更真实。所以,对电视文化保持反思,而不是简单的沉醉,穿透表象去思考是非常必要的。电视可以创造出一个想象的世界,比如有一个理论家认为,海湾战争就是一个电视战争,我们只在电视里面看到这个战争,通过CNN我们才知道战争的。战争的实况是什么我们无法了解,这就凸显了电视和真实、电视与历史的异常复杂的关系,我们的冷静,我们的批判力在这个方面是特别重要的。

  【guitar12】就像鲍德里亚说的不是电视模仿了我们,而是我们模仿了电视。你是这个意思吗?我想知道的是电视媒体对我们的历史认识论方面的影响。

  【网友嘉宾:周志强】谢谢《电视批判》栏目提供给我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立足于电视文化,面向网络空间,这本身就是一个跨媒体的文化形式。这种理论批评的跨媒体形式,可以借力打力,实现知识话语和各种社会话语的沟通与交往。在我看来,这个栏目,开启了未来媒体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而且,它本事就是大众文化和高雅文化成功嫁接的鲜活例子。

  【网友嘉宾:张建珍】我第一次手忙脚乱地和这么多人交流有关电视的这么深入的问题,非常高兴。希望《电视批判》能继续这样的讨论,同时以后能同时着眼于一些具体的电视现象,让观众更多地参与和批判,能对电视节目的制作和建设产生良好的作用。

  【特邀嘉宾:张颐武】结束语:希望“电视批判”是电视人和观众互动的平台,两方面的期望、不满和关切都得到呈现。如果有一天,观众在看电视的同时要看看电视批判怎么说,电视人在制作节目的时候也要看看电视批判怎么说,电视批判就真正凸显了网络对传统媒体的意义了。

  【特邀嘉宾:王一川】结束语:今天来与各位网上交流很有意思,我从你们的提问中学到了很有意思的东西。我们今天的网上交流是有时间限制的,但我想我们今后的多方面的持续交流是没有限制的,愿我们今后能有再次交流的机会。

  【yq117】谢谢两位教授、网友嘉宾,从您们的谈话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如何介入和参与电视文化建设的责任感。电视版主、各位网友晚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