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文博会探馆 围绕网络文学音乐影视剧专家共谋发展新思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6/21 10:18:0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6月8日,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第四单元“网络文艺单元”在会展中心举行,本单元的5位嘉宾分别是: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中国文艺网董事长、总裁郝向宏;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朱钢;首席内容官兼专业内容业务群(PCG)总裁王晓晖;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音乐人何沐阳;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李弘。国家

  郝向宏:目前,我国14亿多人口的文艺需求呈现井喷状态,文艺审美分众化趋势日益明显。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10.31亿,人均每天上网4小时,10.1亿看短视频,7.5亿看直播,线亿。仅在抖音平台,每月通过直播实现收入1万元以上的就有6万人。据统计,2022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用户超1.5亿人,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海”市值超过30亿元,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等文化新业态实现营业收入4.3万多亿。

  我们要大力激发网络文艺的文化服务消费功能,深入发展在线文娱,推动线下文娱线上化,打造数字精品内容和新型数字资源传播平台。发展社交电商、网络直播、基于知识传播和经验分享的创新平台,发展短视频平台,鼓励微应用、微产品和微电影创新。要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基础上,深度对接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始终站在艺术形态创新的制高点。要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发掘出破解中国奇迹、讲好中国故事的密码,把网络文艺的创造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何沐阳:2021年全年华语新歌总量114.5万,同比2020年增长了53.1%,相当于2021年平均27秒诞生一首新歌,今年肯定会更成倍地增长,AI的出现是一个巨大的信号,虽然意味着我们华语音乐整体的流动性增强了,但是也带来一定的隐忧。

  现在音乐的门槛低了很多,每个人在家一台电脑就可以创作,同样也带来作品的参差不齐,唱片公司被瓦解了,个体在强大的平台面前其实是没有话语权的。要让音乐从业人员更好地去创作更好的作品,产业一定要良性循环。因此我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成立一个版权平台,运用区块链和最新技术,所有歌曲都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注册、溯源,再分发,未来的数据都是很真实的,可以追踪到每一个数据的使用,这对产业是非常有益的。

  AI对音乐行业的颠覆从演唱开始,接下来可能是创作、制作,我们还有三五年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未来把人的音乐和AI的音乐区分开,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一旦AI成熟以后,海量、巨量的AI音乐出现会淹没掉人的声音,因为信息量太大了,AI一天可以上新几十万,甚至几千万首歌,那是什么情况,人已经听不过来了。我觉得有必要搭建这样的平台,这是我的一点倡议。

  王晓晖:在网络文艺刚开始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盯着青年人,所以前几年大家看到网络视听内容比较偏低龄化,以玄幻奇幻为主,质量偏低的作品也是正常现象。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整个互联网用户群,就是中国整个国民人群的结构,老中青少全部有,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创作方向就要发生改变,要为主流用户创作主流内容,我们称之为“用成熟心智创作好的内容”。比如共同关注的一些社会话题,人物命运,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要在这种大背景下关注小人物命运的成长,这是我们互联网这几年影视内容创作的方向,在这种前提下,在前几年开始大规模调整。

  相较于社交、等,网络视听是消耗用户时长和消耗用户数量最大的,它具备不可低估的市场规模,追剧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这几年互联网已经不是一个播出平台,已经成为一个最大的发行机构和集合优秀艺术家的制作机构。我们一年光国内发行的电视剧集就有一万集。2017年到现在,在海外发行了大概七千集影视剧和综艺、动画,300部电影,才能够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像《人世间》《狂飙》《隐秘的角落》《苍兰诀》这些审美比过去大大提高的网络视听作品。好内容是赢得一切的基石。

  朱钢:网络文学在海外传播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它是一个互动性的,是一个亲和性的,不像传统文学需要强势推介。早年更多是海外作家看到了中国的作品,他们觉得不错,自己进行翻译或机翻,或加入到中国网络文学作者队伍中,这是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第一个原生阶段。后来,大概十年到十五年之前,互联网企业进行了一个主动的海外传播,比如说阅文就是主动性的传播。

  十年前,大家总结当代的四个文化景观:美国的好莱坞、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视剧、中国的网络文学。现在看来这个网络文学下一步发展的势头会越来越好。但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同质化、类型化,商业化写作,重数量不重质量,有相当一批网络作家立志一辈子要写一个亿的字,续更会带来质量的下降。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还是要网络作家有更广阔的视野,另一方面要更深耕传统文化,更深入当代生活,把两个“深”融合起来,成为网络文学新的叙事结构的可能方向。

  李弘:近年来,网络文学行业的发展是规范与繁荣并举,质量是有提高的。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作家有2278万,如果没有一个规范性的引导,什么都生产,这个对于企业是很难承受的。我们最近做一个团体标准,网络文学企业内容自审规范,几大头部企业积极要求参加,确实对于内容的把控现在是要求越来越严了,否则生产那么多内容没有人看,对于企业来说浪费人力,对于这种质量的把控要求,现在网络文学企业的自觉性也在增强。

  我们网络文学已经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一张名片了。现在的网络文学行业,已经从过去作品出海,把作品拿出去或者翻译出去到了模式出海,我们这种创作的模式、运营的模式海外都借鉴了。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文化出海,为什么这么说?这些作品里面的中医、武术、中餐、刺绣,这些内涵性的中华文化符号在我们作品里面很多。而且网络文学是我们的内容生产的源头,电视剧《庆余年》《人世间》都是从网络文学作品出来的,逐渐趋主流化的发展。

  冯胜勇:网络文艺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都是一些阶段性的问题,电视剧比如抗日神剧,流量至上的题材,像妖魔鬼怪、谈情说爱的多。现在已经进入了精品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我们大力推动网络剧网络电影列入行政许可,去年终于落实了,去年6月1日发行了网标,这个意义非常巨大,是标志性里程碑事件,网络剧网络电影有身份证了,这都代表着精品化。 网络文艺不是低质和低俗的标签,我们应该摆脱这方面的思维,应该向高精尖方面发展。

  网络文艺是因技术而生,也是因技术而兴。我们管理部门必须也要与时俱进。AIGC可能要对我们视听行业带来一场颠覆性的革命,要强化互联网思维,还想用传统的管电视台、管传统出版、传统音乐的模式去管理绝对是不行的。在具体工作中,要尊重艺术、尊重规律、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艺术家,要多同艺术家交朋友,真正的团结引领我们网络文艺从业者和网络视听平台,多出精品共谋发展,把行业红红火火规范地发展起来,这是正道也是大道。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