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开启高校共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3/6 23:14:5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坚实的人才支撑。文化和旅游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大对文化建设、旅游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新要求,立足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实际,积极推进省部(部部)高校共建工作。截至目前,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16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文化和旅游部高校共建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文化和旅游部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科技创新项目、重点实验室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为抓手,通过推动理论研究引导高校关注和思考国家重大战略相关课题,又借助各类活动搭建创新平台,以利于相关成果转化实施后服务于文化建设。

  如中央音乐学院整合全校资源,于2019年创建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及学科方向,力争培养未来音乐科技交叉复合型人才,在人工智能音乐创作与表演、脑科学与音乐治疗、智能辅助音乐教育等领域抢占世界音乐科技的制高点,为艺术腾飞插上科技翅膀。其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学科方向经过几年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其中比较突出的有:阶段性完成人工智能自动作曲系统、完成自动伴奏系统开发与展示、完成视唱练耳教学与训练系统开发与应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立足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定位和使命,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的国际化优势,近年来围绕国家文化公园开展了系统的理论探索,并在理论传播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围绕国家文化公园的管理体制机制、遗产保护、功能分区等形成了系列的智库报告,被广泛录用。课题研究成果特别在国家文化公园定义、分区、管理思想、管理体制机制、中外比较等方面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创新性地阐述了整体性保护与融合性发展原则、国家文化公园文化基因提炼机制、国家文化公园核心精神价值的锚定与具化机制等,多篇文章在国外刊物发表,向世界发行传播。

  上海音乐学院的“艺术+思政”模式以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丰厚的红色音乐创演传播积淀为重要依托,形成思政教育与音乐专业教育相结合、思政课堂教学与音乐艺术实践相结合的特色育人模式。将思政教学融入专业音乐教学和实践,把音乐(尤其是红色音乐)引入思政课教学,形成“党建思政引领—专业学科融通—艺术实践应用—助力文艺事业”长效机制。同时,以“行走的音乐思政”作为其重要外延,打通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壁垒的课程创新和在艺术实践中开展音乐思政的形式创新,取得了很好成效。2021年完成歌剧《康定情歌》《霓虹灯下的哨兵》、音乐剧《忠诚》等一批重要原创作品首演和红色经典复排,成为音乐与思政相结合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成为“行走的音乐思政”的实践载体。

  上海戏剧学院联合国家大剧院成立的“中国剧院发展研究中心”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是国内首家专门从事剧院及表演艺术团体领域研究的公益性高端智库,提供了诸如“场团深度融合”“多屏时代舞台艺术作品的数字化传播”等高质量咨询建议。其“数字演艺集成创新实验室”基于新媒体、虚拟现实、网络等数字技术,致力于国内领先的演艺创作语汇和艺术形态创新。8年来,实验室先后完成了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022年还重点建设完成了XR沉浸式演艺实验空间建设和虚拟空间合成项目。

  中国美术学院直面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深化艺术实践教育体系,融“文化研究、社会调研、艺术创作、产业服务、美育传播”为一体,构建了遍布全国28个省区城乡村镇的“乡土学院”网络。以乡土为教学现场,拓展艺术实践路径,把最具中国艺术学科特色的下乡写生采风传统,深化为田野调研与乡土重建的行动。一方面以主题性调研与创作,引导学生深入乡村,打开胸襟,用乡土新经验贯通艺术实践,开展“最前线·与时代同行”“红旗渠”等主题调研、创作及系列主题展;另一方面在全国建立起122个乡土研习基地,形成乡土学院网络。

  桂林旅游学院成立世界级旅游城市研究院,设立重大项目专项研究课题“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由国内外专家组成科研攻关团队,开展世界级旅游城市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于2021年9月完成了《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指标体系》的编制和评价工作,通过构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指标体系,明确了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的内容、目标、路径及对策。学院近年来还依托“全国旅游扶贫培训基地”“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等平台,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培训60期(批次),培训人员近万人次,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一方面,持续投入、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了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创新活力,使得近年来文旅领域很多创新性学术科研成果竞相涌现,成果转化也在加速推进。另一方面,以学术科研促进教育发展,以课题研究深化文化强国内涵,与上面这些成果转化相伴随的,是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在加强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延伸效应。如南京艺术学院主动适应“新文科”发展要求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推动艺术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融合,促进艺术学科与理、工、经、管等学科的交叉,着力构建传统艺术与当代艺科交相辉映、双峰耸立的学科发展“新布局”和“双高地”,先后筹建“元宇宙艺术与设计研究院”“听觉感知与视听融合实验室”“讲好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研究院”“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创新设计研究院”等。中央美术学院围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新发展理念下乡村振兴艺术设计战略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家设计政策研究》等项目,浙江音乐学院围绕数字化战略的数字音乐智能处理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山东艺术学院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舞剧《黄河两岸是俺家》等一系列精品创作与展演等,既是发挥共建优势,创新、引领、示范和服务文旅行业,更是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生动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和旅游部各司局、直属单位,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等以项目委托或合作等形式,与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在文艺创作、编纂著作、非遗培训、学术交流、艺术活动等各个方面开展共建,积极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大师生乃至社会人群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关注度不断增强。

  如在音乐方面,中国音乐学院致力于“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的“中国乐派”建设,并以此为契机,自2018年尝试建立“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将“为乐”和“育人”相结合。其《中国音乐大典》编纂工作于2016年启动,聚集了当代中国音乐理论界最优秀的一批专家学者,全方位网络式展现中国音乐的理论、学术、作品、器物、表演、图片、音像等各个方面的历史进程与发展面貌。先期成果以“总目”形式成册,包含“文论”“图像”“乐谱”“音像”四编,约200卷(册),近6000万字。

  以非遗为例,由广西艺术学院承办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项目,已开展了10期普及班和研修班,内容涵盖苗族蜡染、苗族银饰设计制造、传统工艺织绣与编织、壮族天琴艺术、“传统工艺+岩画”文创设计、广西少数民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与创新设计,共计培训非遗学员251人次,平均每期孵化作品100余件,并多次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揽获奖项。该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促进了地区就业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也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到传统工艺行业和非遗传承的队伍中来。

  “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不仅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要求,也是很多共建院校推动创作、促进优秀作品产生的重要方向。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创作中心2017年成立后,强调既能“落地”又能“上天”的多元化写作风格,积极推进作品内容和形式创新,着力打造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原创音乐作品,先后创作了歌剧、舞剧、交响乐、协奏曲、影视配乐等不同体裁的作品逾600部。

  浙江音乐学院近年来则是通过成立浙江文艺创研中心,整合全省舞台艺术生产的题材、创作、人才和资金资源,围绕“两个一百年”和“共同富裕”,引领重大主题创作,相继孵化并推出歌剧《红船》《在希望的田野上》、交响乐《大潮之上》、歌舞剧《畲山黎明》、线余部弘扬时代精神、构筑中国力量、体现浙江特色的优秀舞台艺术精品,填补了浙江大型舞台艺术公共孵化平台的空白,并带动学校原创歌剧《国之歌》、民族管弦乐《钱塘江音画》《铸梦》《越地长歌》《宋韵华章》等一批文艺精品的创作与排演,中心成为全省新时代舞台艺术精品的孵化地和学校优秀教学剧目的研发地。

  南京艺术学院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师生把创作室、工作室搬到田间地头。定期组织师生赴帮扶乡村采风、创作,开设文化艺术公益系列讲座,安排相关专业教师精心指导泗洪县国家非遗项目“渔鼓舞”编排,举办“以艺扶贫 圆梦小康”大型主题书画展览等各类艺术展演和文化捐赠活动10余次,受众10余万人,极大丰富了乡村群众文化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通过政策倾斜和项目扶持,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在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上有了很大提升。目前,文化和旅游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正不断涌现和聚集,在推动事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央戏剧学院开展“国家级文艺院团高级人才研修班”“全国编剧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等高层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挥在行业内的导向性、代表性和示范性作用。学院充分发挥“厚基础、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特色,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根据学生选题的领域和题材的不同,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和教学项目,强化艺术理想与责任担当等多方面教学,为舞台剧编剧人才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学院还在推进构建行业良性生态、鼓励优质舞台剧本创作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优先联系承接创排院团,配备导演、作曲、舞美等创作团队,集体攻关,推出精品,以催生舞台剧行业发展的原动力。

  中国戏曲学院一直承担着数十个地方剧种高端人才培养重任。由文化和旅游部及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戏曲学院承办的“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创办于1996年,已办班七届,培养了来自全国75个院团的业务骨干283名,大批毕业生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中流砥柱,成为京剧和一些地方剧种的领军人物。中国戏曲学院还举办了5届戏曲艺术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完成全国艺术院团的地域覆盖,共培养一线人,为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储备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梯队;多剧种办学已走过15个春秋,培养4个世界级非遗剧种、20多个国家级非遗剧种的本科人才,全部实施免学费政策,基本实现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本科人才培养的省域全覆盖。

  北京舞蹈学院探索创新艺术实践机制,将高水平的国家重大演出任务作为人才培养的“磨刀石”和“试金石”。学院参与并圆满完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等演出,让艺术实践机制成为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和重大助力。学院不断提升国家重大演出艺术实践的内涵,自觉地将承担国家重大演出纳入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体系中,以国家最高演出水准锤炼学生专业品质,以演促学,学演共进,结合专业特点实现有针对性的专业训练与教学。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根据乡村旅游运营的实际需求,培养“懂旅游、懂运营、懂数字”,具备“热爱乡村聚合力、美丽乡村创新力和数字乡村领导力”的“三懂三力”乡村旅游运营人才。发挥“政校行企协村”六方联动优势,村校协同,形成“乡村出卷—政府设问—高校答卷—企业提议—协会助力—乡村检验”的人才培养闭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乡村旅游需求同向同行。学院把课堂搬到村子里,把论文写在田野中,从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到实践项目孵化再到参与乡村旅游实际运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战实训,切实提升乡村旅游运营人才培养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还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在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中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文化软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央音乐学院倡立的“一带一路”国际音乐教育联盟,是由国内外61所院校组成的国际学术共同体。该学院在丹麦、乌克兰、英国设立音乐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美国纽约的曼哈顿设立民乐教学点,持续面向世界弘扬中华文化。由中国音乐学院发起的全球音乐教育联盟成立于2017年,其成员涵盖85所世界一流音乐院校,并通过开展“全球音乐教育联盟院校长交流季”“全球音乐教育联盟院校招生季”“青少年艺术展演”等一系列国际性的活动,推出系列高水平音乐会,致力于提升中国音乐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力。

  作为2023年“欢乐春节”活动的一部分,文化和旅游部委托中央美术学院,在全球征集方案的基础上,推出了“欢乐春节吉祥兔”,随后提供给我驻外使领馆等机构,广受欢迎。多位国家元首和国际组织负责人手持吉祥兔留影或在吉祥兔陪伴下发表春节祝福视频,向全世界充分展现了中国春节、中国文化的魅力。学院美术馆馆长担任2022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由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担任中国主宾国展览策展人的2022年第14届达喀尔非洲当代双年展,体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生态在全球性与本土化语境下的探索,表达“和而不同”“共生共荣”的文化愿景。

  北京舞蹈学院2017年至2019年携《沉香》《粉墨》《傩情》《国风》等多台演出赴中东欧国家执行“欢乐春节”巡演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建交70周年庆祝活动。学院于2016年牵头成立中国—中东欧国家舞蹈文化艺术联盟,截至目前已举办5届年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自1964年建校起,就直接服务国家文化外交战略。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共同承办2019年中阿旅游合作论坛,连续4届参与“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创意创业论坛”。学院牵头组建的“国家文化贸易学术研究平台”自2014年成立以来,与国内34家大学和研究机构、海外22个国家的27家机构展开常态化交流合作,成为引领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实践创新、产业促进与人才培养的学术服务综合体。

  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浙江音乐学院于2017年9月发起成立了“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院校联盟”。该学院积极发挥联盟主席和秘书长单位作用,坚持以平台铸影响、以文化促教育、以交流助发展,先后组织开展了3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学院院长论坛、两届国际音乐(舞蹈)季、40余个大师班和10余期工作坊,邀约中东欧国家艺术家群体驻校创作演出,推出舞蹈《摇篮》《序列》《明亮窗前的短暂驻留》等一系列国际合作原创优秀作品。

  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加强国际教育合作,不断拓展国际朋友圈,广西艺术学院发起倡议,并和东盟十国的18所高水平艺术高校联合成立了“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迄今已举办十届“中国—东盟音乐周”,累计邀请国内外专家、乐团来访1562人次,其中东盟国家659人次。已成功举办音乐演出活动155场,展演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1365部,学术研讨活动28场。通过音乐的交流互鉴,对推动中国和东南亚以及全世界的现代音乐的发展交流、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宏伟蓝图。文化和旅游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目标,立足共建高校自身禀赋、特色资源,锚定国家所需、行业所需、未来所需,不断推动行业、地方、高校的互利同赢、协同发展,在人才培养、艺术创作、遗产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继续深度合作,拓展平台、创新科研、推出精品、提质服务,为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坚实的脚步书写文化强国建设的奋斗新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