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猫》,不想再错过《音乐之声》了”,作为第二部登陆广州连演8场的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前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首演。现场2800个座位接近全满,不少观众均表示看过该剧改编的电影好几遍,因此带着一种重温经典的情怀走进剧场。当《哆来咪》、《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等歌曲唱起来的时候,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演出结束后,很多人还不愿离场,围着台前的乐队索要签名。
演出分为上、下两幕,将近两个半小时,但场景之间的转换非常迅速,布景简洁而不失华丽。特拉普家的豪华别墅以一面三道门的布景为主体,演员上下场直接通过这几道门来回穿梭。这面布景被安置在一个立体旋转台上,只需将它旋转180度,舞台就从室内切换到室外;旋转60度,又成为别墅外的平台。
略为遗憾的是由于中山纪念堂的舞台不够大,剧中特拉普家豪宅二楼的一段旋转台阶、逃往阿尔卑斯山的上山小径等等布景都未能呈现。
全剧使用的服装多达1000多套,其中光7个孩子就有海军制服、派对礼服、音乐会上表演服、玛丽亚为他们制作的运动服以及婚礼上的花童服等许多套。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服装不仅是排场的表现,也是群众演员伪装不同身份的最好“道具”。由于百老汇的巡演团会尽可能压缩演员人数,观众如果很留神地辨认就会发现,在剧中扮演纳粹军官的演员也是主持婚礼的神父,施奈德夫人、特拉普家的女管家也客串修女。
剧中,玛丽亚和7个孩子的演唱、表演都十分到位,尤其是7个小朋友登场和演唱的时候都能引来掌声和欢笑声,与之相比,特拉普上校的表现显得稍弱了一些。配角中的施奈德夫人、院长嬷嬷的演唱也很出色。
虽然是英文对白中文字幕,但不少幽默的台词,如最小的孩子说自己手指头疼所以唱不出声、玛丽亚解释自己的衣服太丑所以穷人不要那件,“笑果”都十分明显。而上校在舞台上深吻玛丽亚的时候,这个“吻”不同于国内很多的舞台剧中的借位做戏,而是真吻,显得更为温情动人。
剧中歌曲不少观众都能哼上几段,当《哆来咪》、《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等出现时气氛尤其热烈。聆听现场的演唱和乐队伴奏,不少观众都表示音效比电影版的更好,也更富感染力。
由于正值暑期档,一家三口一起观看演出的观众不在少数。许多人表示看到这么好的演出特别兴奋。据了解,从本月26日至31日共8场的演出,门票已售出将近7成,而且多为散票,有些观众为抢购好座位提前一个月就预订了门票。
《音乐之声》的家喻户晓,与剧中多首经典歌曲不无关系,《雪绒花》更是被翻唱出中文版本在中国广泛传唱。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歌曲在剧中多次出现,不仅有力渲染了气氛,也巧妙推动了剧情,你还记得他们都出现在哪里吗?
这首歌曲是儿童观众的最爱,在剧中一共出现了3次,第一次它使玛丽亚打破了与孩子们的隔阂。
第二次与第三次则是与纳粹头目斗智斗勇,玛丽亚带领7个孩子以及后来加入的上校,暗示了他们要趁机逃亡,还承接了剧情场景的转换。
这首充满奥地利民歌色彩的歌曲在电影中出现过两次,在音乐剧中只出现一次,就是在萨尔茨堡的音乐会上,由上校抱着吉他独唱。上校正是以这首歌来鼓舞大众的士气,对纳粹党作出拒绝的回答。
电影版中孩子们一边唱歌,一边给上校表演木偶戏。但在音乐剧中,由于没有特写镜头,木偶表演被取消了。这首歌出现在打雷的晚上,孩子们因为害怕躲进玛丽亚的卧房里,玛丽亚教孩子们用唱歌克服恐惧。
这首主题歌以演唱和配乐的形式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在开头,歌曲描写的也是阿尔卑斯的风光。
第二次出现制造了该剧的第一个高潮。孩子们通过演唱这首歌曲让上校重燃对音乐的热情,上校加入了孩子们的演唱,场面温馨感人。
在特拉普家的派对上,孩子们以表演这首歌向来宾说“晚安”。他们互相拍手、踢屁股的俏皮动作风趣可爱。
大姐姐问父亲再喝一点香槟,最小的孩子坐在台阶上依依不舍地唱“太阳下山了”,为他们在萨尔茨堡音乐会亮相埋下伏笔。歌曲第二次出现也正是在音乐会的“安可”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