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立德树人】硚口区校园艺术节百个节目演出精彩纷呈 小学生无声剧演哭观众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9/15 14:49:5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传统戏曲演绎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电声乐队合奏热血动漫灌篮高手主题曲,器乐重现经典音乐之声《雪融花》……5月15至16日,武汉市硚口区举行了“在阳光下成长 争做好少年”校园艺术节。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报告厅里精彩不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校带来的109个节目轮番上演,成为初夏校园里一抹亮眼的风景。

  16日上午,一出融合了时空穿梭、情境舞蹈、非遗文化等元素的无声肢体剧《赶集》赢得满堂彩。该剧有三个主要场景,分别是:大年三十主人翁“斌斌”和爷爷逛汉正街集市,与热心快肠的市民一起智斗小偷;长大后的斌斌成为都市白领,穿梭在高楼林立的街道,忙于工作疲惫不堪;最后斌斌回到小时候的集市,回忆当年的人和事,疗愈长大后的自己。整场表演不用一言一语,却呈现出递进式的情绪和剧情层次感,市集和城市的场景的变幻,让人有时光穿梭的错觉,耐人寻味。

  参与该节目的12位小演员,都是来自易家墩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平均年龄仅10岁,他们却完美消化剧中人物和自身的年龄跨度,精准“拿捏”了成年人在职场打拼,以及养儿育女的形象和神态,走心的表演令在场观众动容。

  “那串冰糖葫芦就像斌斌童年的甜,结尾处又回到长大后的斌斌手里,这个道具的运用令人百感交集,我当时突然就泪奔了,很喜欢这种既高级感又接地气的创编形式。”来自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的评委老师熊晶在观看时不禁潸然泪下。

  熊晶表示,《赶集》在剧本创编上颇为用心,是一出既有高度又有温度的戏,尽管小演员们全剧没有一句台词,却通过走心和投入地表演,将各年龄段人物演绎得惟妙惟肖,在音乐中通过肢体表演让观众们在瞬间获得了内心的共鸣。

  男主角“斌斌”的扮演者彭浩轩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为了找“大人”的感觉,他在家偷偷观察爸妈工作和照顾自己的状态,体会到大人的不易。“爸爸工作中要搬很重的货物,回家还要照顾生病的我,通过这两个场景我感受到大人们的辛苦。”彭浩轩说。

  扮演“妈妈”的刘易欣则在地铁上观察带孩子的成年人,回家再对着镜子模仿。孩子们表示,通过参演剧目,对父母的工作以及辛勤付出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和剧中人物一样,懂得了要珍惜身边人。

  易家墩小学大队辅导员谌洁介绍,该校师生坚持开展“文心妙书”打卡活动,《赶集》就是由同名绘本改编的原创无声肢体剧。“双减”以来,课本剧社团的孩子们利用周五课后托管的时间,配合音乐反复排演。

  “整个表演全靠小演员的动作神态来推进剧情,排练时,有不少同学为自己的角色进行了二次创作,增添了小动作、小表情来丰富人物层次。”谌洁老师说,这种沉浸式课本剧表演让学生们在排练和登台表演中完成了对书本内容的领悟与升华。

  硚口区体卫艺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将“人人进社团,人人有特长”作为对学生培养的目标,创新多种艺术形式传承经典,实现“一校一特色”。目前该区戏曲进校园涉及京剧、汉剧、黄梅戏等多个剧种,有戏剧特色校10余所,戏剧社团20多个。硚口区教育局定期组织开展校园艺术节、六一庆典、合唱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舞台,并邀请专业评委参与评比,请业内专家培训教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展现新时代青少年学生的精神风貌。

  据悉,本次校园艺术节分为艺术表演、艺术作品、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优秀音乐和美术课四大类别。其中艺术表演类包括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戏曲);艺术作品类包括绘画、书法;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包括剪纸、皮影、编织、刺绣、面塑(泥塑)、年画、版画、扎染(蜡染)、民间手工艺制作、创意制作等等。(极目新闻记者 狄鑫 通讯员 王雯婷)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