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广东流行音乐专题展看广东流行乐坛创造了多少个“第一”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1/13 8:19:4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10月29日下午,2023年“在粤”系列活动第三期:“有风自南——广东流行音乐专题展”在广东省文化馆一楼展览厅开幕。

  本次展览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文化馆主办,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广东广播电视台音乐之声、太平洋影音有限公司协办,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承办。

  广东流行音乐一直走在中国流行乐坛前列,成为广东在全国影响力最大的文化名片之一。本次“有风自南——广东流行音乐专题展”,共分为“风起岭南(1978-1989)”“歌满神州(1990-1999)”“世纪新韵(2000-2011)”“出新出彩(2012-2023)”四个篇章,系统性梳理了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广东流行音乐发展全貌,通过资料图片、文字阐释、实物展示、视听装置等形式,立体展现了广东流行音乐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涛声依旧》《弯弯的月亮》《我不想说》《小芳》《信天游》《晚秋》《求佛》《月亮之上》……这些都是从广东唱响的流行金曲,已经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广东诞生了中国内地第一支流行乐队——紫罗兰轻音乐队、第一家现代音乐茶座——东方宾馆音乐茶座、第一个流行音乐组织——广东流行音乐研究学会、第一个立体声录音的现代影音公司——太平洋影音公司、第一个流行音乐创作演唱大赛——红棉杯新歌新风新人大奖赛、第一个流行音乐排行榜——“健牌”歌曲大赛,以及第一家开播的音乐电台、第一批签约歌手明星、第一代新媒体音乐等无数个影响中国乐坛走向的新尝试。

  跨入新世纪,广东音乐人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抓住了网络歌曲、彩铃歌曲的风口,率先完成了音乐文化载体的变革,成为全国最大的“网络歌曲”“彩铃歌曲”生产基地,推出了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郑源的《一万个理由》等爆红歌曲,又一次站在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潮头。

  进入新时代,广东凭借在数字互联网产业的先发优势,孕育出了QQ音乐、酷狗音乐、荔枝FM、星外星唱片等头部数字音乐企业,又诞生“五条人”“九连真人”等地方气息浓郁的乐队,原创音乐群体活跃,多元数字音乐生态体系发展态势良好。

  在开幕式现场,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陈小奇、流行音乐研究者伍福生、广东广播电视台音乐之声总监麦伟平、太平洋影音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毅敏展开了精彩的对话分享,以亲历者的角度讲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和辉煌成就,并展望新时代广东流行音乐的发展方向。

  分享嘉宾都表示很喜欢广东省文化馆的“在粤”这个主题,主持嘉宾麦伟平表示,“在座四位都是受广东这片热土滋养,在广东这个环境中生发成长。这场关于广东流行音乐的展览,让‘粤’与‘乐’产生奇妙的联结,也赋予了这个展览别样的趣味。”

  “从早期的音乐茶座、歌舞厅、音乐排行榜到唱片工业的勃发及率先发起的造星工程,一直到网络时代的网络歌曲、数字音乐,广东流行音乐之所以能45年一步步走过来,就在于我们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气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性格,永远跟时代脉搏紧紧地连结在一起。”作为广东流行乐坛的旗手,陈小奇直截了当地概括了广东流行音乐的独特气质。在现场他寄语年轻的音乐人能继承这个优良传统,以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新的实践,为中国流行音乐贡献更多优秀的创作者和作品,继续创造中国流行音乐的“广东模式”。

  赵毅敏认为,太平洋影音曾经是广东流行音乐辉煌成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设立第一个音像行业颁奖礼“云雀奖”、发行了费翔在国内的第一张专辑《跨越四海的歌声》等,但更重要的是面向未来。赵毅敏表示,“目前太平洋站在唱片工业的最前沿,与世界顶尖的唱片公司和音乐平台合作,争取把国内音乐人的歌曲输出到全世界,用音乐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有风自南——广东流行音乐专题展”将持续展出至11月26日,广东省文化馆“在粤”系列活动还将继续关注岭南在地文艺创作,邀请更多非遗传承人、文艺名家参与其中,为广大市民群众带来更多体现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艺精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