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2021年音乐类广播频率收听状况大盘点!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2/3 23:05:3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广播,是一种依赖于声音、作用于人们听觉的媒体,音乐则是人们共通的精神语言。音乐类频率作为最受听众欢迎的频率类型之一,在疫情艰难的时刻透过音乐抚慰了许多人的内心。2021年身处后疫情时代,人们重新将精力投入工作生活中,广播收听基本恢复常态,音乐类频率竞争力也有所减弱。。本文基于CSM媒介研究2021年全国17个连续调查城市的收听率数据[1]、MRL测量仪城市App数据和CSM V+Scope融合媒体数据等,对2021年音乐类频率的收听状况进行多角度回顾。

  从2021年各类频率的市场竞争表现来看,新闻综合、交通以及音乐三类频率仍是不可撼动的主流频率,三者份额覆盖了八成以上的广播收听市场,其余两成的市场则大多被文艺类、都市生活类和经济类频率占据。新闻综合类频率的市场份额近三年持续上升,以29.3%的市场占有率稳居首位;交通类频率的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小幅回升,增长了0.5个百分点,排在第二位;音乐类频率市场份额较2020年小幅下降至23.3%,保持第三,与前两类频率的差距有所拉大(图1)。

  从不同频率在各个场所的收听表现来看,各类频率因其节目内容的差异,听众的收听习惯也会随之产生变化。新闻综合类频率在家中的市场份额达到35%左右,工作/学习场所的市场份额近30%,均为所有频率类别中最高的;交通类频率在车载市场的收听表现可谓是遥遥领先,独占超四成的市场份额;音乐类频率虽在车载市场的收听不及交通类频率,在家中收听不及新闻综合类频率,但在各个场所的收听都排在第二位,竞争表现较为均衡,且在工作/学习场所和其他场所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7.1%和31.5%,是多数听众的主要选择之一(图2)。

  各类频率在全天不同时段的竞争表现各有不同。新闻综合类频率从早上4:30起份额逐渐上涨,在6:30-6:45达到收听峰值,而后逐步回落;交通类频率在早晚高峰时段的表现最为强势,份额赶超了新闻综合类频率;音乐类频率的竞争优势自17:30开始逐步显现,并在20:00之后遥遥领先于其他各类频率(图3)。

  平均到达率反映了各类频率听众收听的广度,在这一指标上,新闻综合类、音乐类和交通类频率与其他类频率有着显著的差距,音乐类频率以其轻松活泼的节目风格吸引了大批的听众,收听规模仅次于新闻综合类频率。平均忠实度反映的则是听众收听的深度,即听众有多长时间收听该频率,这一点交通类、新闻综合类及都市生活类频率显现出其较强的听众黏性,音乐类频率位居第四,仍有提升的空间(图4)。

  2021年,音乐类频率人均每日收听时长相较去年下降约0.3分钟,基本保持稳定,分不同收听地点来看,“在家”和“车上”仍是音乐类频率听众最主要的收听地点。居家收听音乐类频率的人均时长由2020年的6.1分钟减少至5.6分钟,降幅约8.2%,是人均收听时长主要下降的地点;工作/学习场所的人均收听时长也有小幅的下降;听众通过车载广播收听音乐类频率的人均时长上涨约0.4分钟,涨幅为9.1%,是多个场所中唯一收听有上升的地点。通过对比2020年同期数据可以发现,居家收听音乐类频率仍是大部分听众的首选,但其领先的优势正在不断被削弱,更多人开始倾向选择在开车途中收听,车载收听的人均收听时长与居家收听的人均收听时长差距由1.7分钟已缩小至0.8分钟(图5)。

  对比近两年音乐类频率全天各时段收听率可以发现,音乐类频率整体收听走势保持稳定。2021年全天共有3个峰值时段,分别在早上7:45-9:00、下午13:45-15:15和晚上19:45-21:30,其中早高峰的收听率在8:00前后达到全天最高2.2%,较2020年该时段增长了0.1个百分点;白天的11:00-12:30以及14:00-19:00时段,收听率有所下滑;深夜24:00之后小幅提升(图6)。

  从音乐类频率不同周天的人均收听时长来看,不同周天之间差别较小,各周天收听量均保持在12-13分钟上下,周一的人均收听时长相对最长,达13.1分钟;工作日与周末的收听时长也基本一致,均为12.7分钟。在车载收听场所中,工作日各天收听量相差不大,都稳定在5分钟左右,与所有场所的收听表现相似,而车载市场在周末两天的收听量减少相对明显,人均收听时长较工作日低0.6分钟(图7)。

  通过观察听众性别构成可以发现,女性听众收听音乐类频率的人数较多,占比51.9%,略高于男性听众;而听众在不同年龄组的分布则表明,音乐类频率以中青年人为主要受众群体,听众大多集中在25-44岁,这两个年龄组的听众占总收听人数近六成,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占比不足一成;从听众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水平数据可发现,高学历和高收入人群收听音乐类频率较多(图8)。

  居家收听和车载收听是音乐类频率听众主要选择的收听场所,各类听众在两者的选择中又表现出了不同的倾向。在性别方面,男性更倾向于车载市场收听,女性则更多选择居家收听;在年龄层面上,25-44岁的中青年多数热衷于车载市场收听,而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则对居家收听表现出极大的偏好;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学历在大学及以上的听众更倾向车载市场收听,其他听众则主要为居家收听;在个人月收入水平上,中高收入人群习惯于车载市场收听,而中低收入人群则更多选择居家收听(图9)。

  从全国17个城市音乐类频率的人均收听时长和听众规模数据中可以看到,各个城市之间的收听表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021年,17城市音乐类频率的整体人均收听时长为12.7分钟,分城市来看,上海、南京、石家庄和太原这4个城市的人均收听时长超过平均值。其中,上海地区听众的人均收听时长最高,达27.4分钟;南京地区听众人均收听时长位居第二,为24.0分钟;石家庄和太原地区人均收听时长分别为15.7分钟和14.6分钟,也都在平均水平之上。杭州和乌鲁木齐的人均收听时长相对较少,分别为2.9分钟和2.1分钟,与其他城市差距较大。

  从各个城市的听众规模来看,与人均收听时长相似,同样是上海和南京表现较好,平均到达率在40%上下,其次是合肥、济南和无锡,到达率水平也都在均值之上;值得一提的是,听众人均收听时长排名第三的石家庄,其平均到达率水平反而较低,仅为13.8%;而乌鲁木齐和杭州的平均到达率与听众人均收听时长表现一致,在17城市中排名末尾,平均到达率不足5%。

  综合两个指标来看,音乐类频率在上海和南京的收听表现最为出色,到达率和收听量水平发展均衡;而乌鲁木齐和杭州的音乐类频率收听表现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图10)。

  通过观察17个城市的音乐类频率在本地的竞争表现,发现共有34个音乐类频率的市场份额能排进本地收听市场的前10名。重庆地区的重庆人民广播电台音乐频率FM88.1、南京地区的江苏经典流行音乐广播FM97.5、上海地区的上海流行音乐广播 动感101 FM101.7和深圳地区的深圳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FM97.1这4个频率在本地有着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单频率市场份额超过20%;江苏经典流行音乐广播FM97.5、上海流行音乐广播 动感101 FM101.7和无锡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FM91.4/AM900这3个频率在当地所有频率份额排名中位列第一;长沙、济南、南京、上海和武汉各有3个音乐类频率的市场份额进入本地频率排名前10,其中南京和上海地区上榜的3个音乐类频率份额之和超过四成,在本地的竞争力可见一斑(表1)。

  随着广播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智能收听终端集聚了越来越多的用户。2021上半年,智能终端的用户量超过3亿,使用率保持在45%以上。听众收听电台频率类型的集中度更高,新闻和音乐等是影响力最大的频率类型。

  2021年CSM 8个测量仪收听率调查城市的数据显示,音乐类频率市场收听总量较2020年同比小幅度下滑,降幅约1.5%,通过手机端APP收听音乐类频率直播内容的听众人均收听总时长为2225分钟,约为37小时,占所有直播收听的36.3%,较2020年下降了7.6个百分点(图11)。

  从使用平台来看,2021年各类音频软件中,蜻蜓FM仍是听众收听音乐类频率使用最多的APP,市场份额达到18.8%,较2020年略有上升;微信和喜马拉雅FM也是许多听众的选择,两者的份额同比均有所增长,分别达到9.4%与8.6%,这三大应用收听音乐类频率直播内容占到所有APP的近四成。此外,广播电台践行移动优先,造船出海,打造自有APP,如阿基米德和大蓝鲸等,借助于移动互联网,进军新媒体领域,也有较为亮眼的表现(图12)。

  随着技术的革新升级,短视频进一步发展,日活人数不断攀升,各主流短视频平台迅速完成了从纯娱乐到涵盖社交、文化传播、商业化等多功能和多身份的转换,截止到2021年6月,我国10.11亿网民中已有8.88亿人成为短视频用户。相较传统广播单一的简单声音传播,视频兼顾画面与声音,能形象生动地传达更多的信息,而音乐类频率的娱乐性更能发挥出视频化的优势,结合音乐节目访谈、现场表演和歌曲MV等,能让用户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2021年各音乐类频率短视频账号中,“江苏音乐广播”在快手、抖音和今日头条3个平台分发了2667条短视频,共计收获了2.6亿的传播总量,其中2.5亿的传播量来自快手平台,传播总量稳居第一;“楚天音乐广播”在今日头条单平台收获了6479.2万的传播总量,位居第二;“河北音乐广播”在抖音平台发布了近5000条短视频,平均每日发布量超过10条,为前10位中发布量最高的账号,互动量达481.8万;“动感101”在4个平台开设账号,其中以秒拍平台为主,互动量位居前茅(表2)。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微信在全球范围内的用户量已超12.6亿,微信的功能较全面,除了基础的社交功能之外,还涵盖了通讯、购物、旅游等各个方面,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比短视频,微信公众号更具有新闻资讯属性,强调迅速和权威,高阅读量微信文章较多涉及抗疫话题,交通类及新闻类频率在微信的阅读量较高,音乐类频率在微信平台的传播度不及前两者,但依托于微信庞大的用户量,仍收获了不少的关注。2021年播放量最高的音乐类频率微信公众号是“河北音乐广播”,合计发布量超8000,日均发布20余篇文章,以高频率的分发获得了近8000万的播放量,与其他账号拉开了不小的差距;上海地区“动感101”和“LoveRadio”两个频率进入榜单前5,分别收获892.9万和230.9万播放量,合计播放量超千万;“940山西音乐广播”在微信平台的表现也较为亮眼,播放量近500万(表3)。

  微博作为一款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社交平台,自2012年开始迅速崛起,截至2021年9月,月活跃用户达5.73亿,日活跃用户达2.48亿。微博信息共享便捷迅速,可以通过各种连接网络的平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即时发布信息,其信息发布速度超过传统纸媒及网络媒体,吸引了超440万个经认证的账号,包括名人明星、KOL、企业和广电媒体等。

  对于音乐类频率而言,其在微博发布的内容多为音乐节目预热、新曲发布、歌曲MV等,而微博的独特优势则在于平台有大量音乐人的入驻,增强了音乐类频率账号与音乐人个人账号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微博博文在粉丝中的传播分享。音乐类频率相关微博账号中,在互动量方面,“动感101”表现最为突出,2021年总互动量超过1135万,其发布的【#时代少年团加盟东方风云榜#】单条互动量便超过了151万;而“无锡音乐广播”在发博量上遥遥领先于其他账号,2021年共发布微博2.4万余条,收获了11.1万互动量和326.8亿的全网视频播放量(表4)。

  《东方风云榜》是上海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华语音乐类奖项,创办于1993年,作为内地原创第一榜,至今仍受到广泛的关注。2021年音乐类频率微博账号博文互动量前5位的博文均与“动感101”发布的《东方风云榜》活动内容相关,5条博文的发布日期分别集中在7月和11月,其原因在于《东方风云榜》音乐盛典原定于8月9日举行,后受疫情影响推迟,正式举办日期为11月17日,两次活动预热均收获了高度关注(表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深入推进,各地融媒体中心逐步建立,音乐类广播媒体积极创新,入驻“三微一端”,在多个平台共同发展,结合其自身特色找到属于自己的融媒之路,如“江苏音乐广播”之于快手、“楚天音乐广播”之于抖音、“动感101”之于微博以及“河北音乐广播”之于微信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其在新媒体强势崛起的影响下仍存在诸多的挑战和需求,如何迎难而上,进一步开拓音乐类频率在融媒体领域的发展仍是未来的一大难题。

  [1]、如无特殊说明,文中所用城市组合为各年连续调查城市组:2019年24城市,2020年18城市,2021年17城市。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