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互联网在线音乐平台版权混战史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3/3 8:01:3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一款音乐APP,不论是网易云音乐、酷狗、虾米,还是QQ音乐、酷我,再不然,你的手机也或许装有全民K歌、唱吧,时不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戴着耳机独自高歌一曲,然后分享到朋友圈、微博求点赞。

  然而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我发现仅仅一款音乐软件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了,之所以对这些音乐平台雨露均沾,其实也是出于无奈,除了一些小众门类的音乐需要单独下载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几大音乐巨头的版权之争愈演愈烈,导致大家需要下载多个APP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从实体唱片到数字音乐,音乐载体经历了从黑胶、卡带、CD、MP3到流媒体的转变,但不变的是,音乐仍是现今人们消费最多的文化创意产业之一。

  中国音乐产业起步于1978年,港台流行音乐及艺人开始进入大陆地区,如邓丽君、张明敏等。1980年我国第一个音乐茶座诞生在广州,当时的广州东方宾馆率先将音乐与消费结合起来,在餐厅内组织小规模音乐演出。

  1986年至上世纪末,我国音乐产业和原创音乐进入了蓬勃发展期,一大片耳熟能详,至今人们仍有记忆的音乐在这一时期产生。这期间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一是法国著名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的作品以卡带的形式正式进入中国,另一个是郭峰的作品《让世界充满爱》正式出版,并成功举办流行音乐会,引起流行音乐新风潮。此阶段,主流音乐载体以磁带为主,且常供不应求,费翔、小虎队等歌手的磁带销量都在百万以上。同时,音乐开始与演唱会、电视剧、电影等关联产业共同发展,这一时期是我国实体音乐统治的黄金时期。

  1993年,MP3压缩技术的诞生,数字音乐的高速发展,让音乐在网络上大规模的传播成为可能,免费的音乐午餐就此开始。随后20年间,中国音乐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与此同时,环球、滚石、华纳等国际大牌唱片公司也相继进入内地,那时的歌手压根不用担心专辑销量,只需要专心做音乐。90年代中期,盗版CD横行,因无版权成本、价格极低,相关的约束和管理措施迟迟没有出台,中国的音乐版权等问题一直处于无序的状态。正版市场遭到了沉重冲击。

  2013年是中国音乐产业的“转折点”,市场进入音乐版权规整期。这一年发生的三件标志性事件如今已被证明其彻底改变了中国音乐产业格局。

  一是网易云音乐上线,当时可能谁都没想到云村日后竟然如此成功;二是阿里巴巴收购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巨头入场;三是QQ音乐组建了一个版权联盟,版权之战蓄势待发。

  2015年,号称“最严版权令”的《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发布,要求各网络音乐服务商将未经授权传播的音乐作品全部下线。

  在通知发布后的一个月, 6家直接提供内容的网络音乐服务商主动下线余万首。

  自此,数字音乐开启全面正版化,购买版权、建立自身版权库。而独家版权的模式下,音乐平台处于买方市场,版权费水涨船高,音乐平台开始陷入恶性竞争的价格战。

  2016年,腾讯再次加注音乐行业布局,推动QQ音乐与中国音乐集团合并,最终成立了腾讯音乐娱乐集团。

  拿下了华纳和索尼之后,QQ音乐继续跑马圈地。2017年5月,腾讯音乐与环球音乐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拿到中国大陆的独家版权。至此,腾讯音乐将“三大”悉数收入囊中,树起了行业内难以撼动的壁垒。

  但腾讯音乐仍旧没有停步,而是试图突破独家版权协议的时间限制。2018年2月底阿里音乐与华研音乐版权合作到期后,就曾被网易云音乐趁机接盘,腾讯音乐显然不希望自己为国际唱片公司打开的市场被同行半路截胡。

  唱片公司和音乐平台签订的版权协议一般是两到三年,在即将到期需要续签之际,其他音乐平台原本正虎视眈眈,伺机介入,但腾讯音乐却通过的资本操作,意图一劳永逸。

  索性在2018年底赴美上市之前,腾讯音乐向华纳和索尼音乐定向发行了2.2亿美元股票,这项交易直接帮助腾讯和华纳、索尼绑定了更稳固的合作关系。

  此前2017年12月,腾讯音乐更是与Spotify进行战略合作,以股票互换的方式持有对方部分股权。

  可以说,腾讯音乐的版权扩张史就是国内在线音乐市场正版化的历史缩影,三大唱片公司逐步成为腾讯音乐的“镇宅之宝”,合作关系很难从外部打破,其他音乐平台只能另辟蹊径。

  2018年2月9日,在国家版权局积极协调推动下,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就网络音乐版权合作事宜达成一致,相互授权音乐作品,达到各自独家音乐作品数量的99%以上,并商定进行音乐版权长期合作,同时积极向其他网络音乐平台开放音乐作品授权。2018年3月6日,网易云音乐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网易云音乐与阿里音乐达成版权互授合作。至此,网络音乐平台持续三年之久的版权之争暂时告一段落。

  今年3月,网易云音乐牵手滚石唱片,李宗盛、五月天、罗大佑、周华健等知名歌手作品全面上线日,QQ音乐的母公司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首次正式发布长音频战略,同时重磅推出长音频新产品——酷我畅听。

  虽然网易云音乐资金背景不比腾讯音乐,但在后者版权协议到期的关口,网易云明显在加紧布局,而去年拿到阿里的投资后,更是变得阔绰起来。

  我在整理本期视频资料的时候发现,最近一段时间,网易云已经接连买下《歌手》、《声临其境》、《朋友请听好》及《我们的乐队》四档今年开年以来流量综艺的独家音乐版权。3月13日,网易云音乐还与日本吉卜力工作室达成合作,获得《龙猫》和《千与千寻》等宫崎骏作品音乐的全面授权,两周后,又和滚石唱片达成合作。

  大手笔买版权的同时,网易云还推出了k歌业务,上线“音街”App。另一边,阿里的虾米音乐同样加入3月的版权之争,宣布与太合音乐集团达成数字音乐内容合作。

  网易云频频出手让网友直呼“终于不再小气了”,但事实是,并非网易云不想砸钱,由于晚于对手入局近十年,当时的在线音乐市场本早已被瓜分得所剩无几,成立头五年的时间里,网易云受版权之困越来越深。

  2015年,网易云曾和QQ音乐达成战略合作,但于2017年8月瓦解。理由是网易云音乐因未经许可提供吴亦凡最新专辑《6》的在线播放,以涉嫌侵权的罪名被腾讯音乐诉至法院,随后两天,网易云在官微回应部分歌曲下架的原因:和QQ音乐的转授权合作到期。而一周后,腾讯再次起诉网易云音乐主体公司,原因为未经许可提供200多首歌曲的在线播放。

  这直接导致三大唱片公司以及部分词曲版权公司、音乐公司旗下的大量音乐版权,均不再转授给网易云音乐,网易云雪上加霜。

  在华语乐坛,能够引起大量听众、粉丝为追随其作品而转移平台的只有少数头部歌手,比如周杰伦、五月天等,而网易云失去周杰伦的歌曲版权,就是发生在2017年的合作瓦解事件中,QQ音乐随即和周杰伦达成三年独家协议。

  今年3月31日是QQ音乐和周杰伦版权协议的最后一天,而4月1日搜索发现,QQ音乐仍能听到周杰伦的所有歌曲,首页挂上了“你的周董一直都在”的独家banner——QQ音乐再次成功续约三年。

  三大之外,版权市场仅剩下一成可供瓜分,而这之中,同样也没少了腾讯音乐的身影。3月25日,腾讯音乐就与日本音乐厂牌Being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后者拥有仓木麻衣、大黑摩季等日本高人气艺人的音乐版权,同时也包括《灌篮高手》、《龙珠》等多部经典动漫的主题曲。

  虽然如前文所述,三大唱片公司占去了全球九成的歌曲版权库,但中国音乐版权市场有其特殊性,集中度较低,表现出版权数量与价值割裂的现状。智研咨询报告显示,中国有超过50%的音乐版权分散在三大唱片公司之外的独立音乐制作人、工作室、及其他唱片公司手中,但有近60%的营收在三大唱片公司的口袋里。

  曾有业内人士指出,平台陆续不再给部分版权方支付保底了,而这一情况大概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我在做本期内容时曾向一位独立音乐人经纪人求证,该音乐人从2018年开始在网易云发布作品,其经纪人表示,“网易云一直没支付过保底费。”

  一般来讲,平台会支付版权方保底和分成两部分费用。首先,保底费用占大头,平台不再支付部分版权方保底费用后,将缓解成本压力,其次,分成取决于歌曲在市场是否吃香,如果歌不火,版权公司就拿不到多少钱,极大削弱了版权方的话语权。

  与此同时,音乐平台纷纷开展音乐人计划,直接和音乐人签约,跨过中间的版权方,也就逐步将对版权的控制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而对于音乐人来讲,多数无法看到唱片公司透明的版权报表,收入被唱片公司“榨干”的现象普遍存在,据音乐人宫阁团队的一位工作人员向搜狐科技透露,宫阁正是因此去年和索尼解约,决定自己出来干,“他在索尼最后没挣到钱,还为了解约自己掏钱赔了一笔。”平台对音乐人的扶持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新的选择。

  网易云音乐是行业内最早扶持独立音乐人的平台,为了不和腾讯系的音乐平台硬碰硬,网易选择了走差异化竞争路线年就开始培养自己的音乐人,某种程度上,也是当时在版权上折戟后的另辟蹊径。截至2019年12月底,网易云音乐平台入驻原创音乐人总数超过10万,音乐人上传原创作品总数超150万首,全年原创音乐人作品年播放量超过2700亿次。

  而腾讯音乐2018年才上线音乐人开放平台,允许音乐人入驻,即可一次性将歌曲发行到QQ音乐、酷狗、酷我等渠道并通过后台进行管理。2019年11月,QQ音乐上线了自己的开放平台,今年1月2日,其又与B站达成合作,引流B站的音乐人入驻QQ音乐。

  虽然独立音乐人入局晚,但凭借腾讯的内部生态,2018年,腾讯音乐与腾讯视频联合出品了《明日之子第二季》,是国内音乐平台首次参与大型综艺节目的投资。

  从独立音乐人,到参与孵化歌手的综艺节目,音乐平台正掌握越来越多的自有版权,谈判天平开始向平台倾斜。

  音乐的版权一直是大家在抢夺的资源,从来没有停止过,版权期满后,合作协议又要重新商讨。除非把版权方的母公司买下来。不然永远不会结束。但可以确定的是,所带来的听歌成本的提高,最后都是由广大的用户来买单。

  即使除去版权的因素,每个人选择音乐平台也都有着自己的原因,比如“更喜欢这个平台的界面”、“更喜欢这个平台的音效设置”等等,因此各音乐平台都有各自独立的用户群体。不少用户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自由选择所使用的音乐平台。

  不过可惜的是,在资本的运作下,音乐早已不只是让人享受的艺术品,而是赤裸裸的吸金工具,这样的境遇持续已久,并且很可能还会持续下去。

  音乐产业从实体到互联网,经历了渠道大战、版权之争。随着音大众版权意识不断增强,以及音乐与其他领域跨界融合的深入,今后无论形式如何,内容才是音乐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音乐产业终归还是将回归品质,以音乐内容制胜。

  优质的音乐内容是音乐行业一直以来不变的爆点,唯有好歌才能具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传播性,才能不断创造社会价值。音乐须以内容为王,整个行业才能如一汪活泉,音乐产业才能历久弥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