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娱乐新闻 | 娱乐资讯 | 明星八卦 | 影视动态 | 音乐资讯 | 文章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娱乐新闻资讯网 >> 文章中心 >> 正文

  没有公告

  《笨蛋!重要的是逻辑!》的读后感10篇           ★★★ 【字体:  
《笨蛋!重要的是逻辑!》的读后感10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6/26    

  《笨蛋重要的是逻辑!》是一本由梅森·皮里著作,北京·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80元,页数:18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本书书名非常可爱:“笨蛋!重要的是逻辑!”——这种傲娇感觉,着实让人想将书切实拿在手里,翻上一翻。大概是因为自觉躺枪了吧…

  其实本书英文原名为:How to Win Every Arguement(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听起来功利性很强,完全没有了可爱傲娇的吐槽感觉。但实际上呢,这个名字更好的体现了本书的主题,因为这本书讲的不是逻辑概论,而是通过列举形形色色错误逻辑、误差推理,让我们学会如何辨别生活中错误论述陷阱。

  是的,本书讲的不是逻辑,而是其中的一部分:谬误(fallacy)。大概就像做数学题,让我们进步最快的,是对于自己做错题作为一本逻辑入门书,梅森·皮里通过“谬误的分析、破解与运用”来让我们能够最快速的上手,在生活中能够侦破逻辑陷阱。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本书确实是本应用性很强,很容易入门的。

  英文原版是按照编排75个谬误的,而中文版则按照形式将它们划分为五大类。我自己觉得最有帮助的是第一章形式谬误部分^ ^稍微遗憾的是重新编排过后,每一个谬误的英文名称都没有了,虽然在行文中也会有英文对照,但如果能够在标注英文名称,会更加具有系统性并且方便查找和吧。

  正确的论证都是相似的,而错误的论证却各有各的不同。所以,关于错误论证的书会有很有趣。

  一个宗教教派的发言人,时常提供与他见解不同的圣经引文,当听众一如往常地回答时,他总会如此反应:

  这听起来就像是基世记(guinesses)而不是《创世纪》(Genesis)。

  “我曾经听过一个演讲者,为销售可装载核子武器飞机制造了一个完美有效论点,却被手推车也会有相同效果给难倒了。” 这种表述真是很糟糕的中文。

  这里有一本书,英文名叫做《how to win every argument : the use and abuse of logic》,直接翻译的译名可以叫做《每次吵架都要嬴》,觉得颇有气势。当然,最后用的不是这个,而是《笨蛋!重要的是逻辑!》,顿时使得它上升了一个层次,而且更加俏皮。

  想要提升自己掐架本领童鞋,是可以拿这本书来看看,书里虽然并没有什么经典又必胜的掐架绝招可以用来照着练习,但是它里面讲的种种谬误方式,你可以来化用,挖个坑让对手跳,战斗值立马增强。如果碰到掐起架来是根本不讲逻辑的,那也没办法了,只能靠体力耐力了。可以参考《九品芝麻官》中周星星童鞋,他就用口水淹死了对手,让他无力招架。这本书的重点是讲逻辑和谬误分析,我觉得更大的用处是用来识破谬误,明辨是非保护自己。若有人来误导你,也能见招拆招。这个庞杂。只说一点,日后各种公知们、们就一些公共事务说事,也可留个心眼,不被误导。

  现在我正在看这本书,却觉得自己真的很笨。看了之后,虽是精彩,我却发现自己不能举一反三,奈何脑,想不出一些身边的事例来。好笨的感觉哦~

  肯定后件的谬误。“猫被发狂的咬伤后死亡。因而猫死了,肯定跟。”其实杀死猫的不止一种,猫可能是触电后挂的呢。“如果他要,他会为他太太先买一份额外的保险,而他确实买了一份额外的保险。如果他想要分解尸体,他会需要一把锯子,而他在仓库里确实发现了一把锯子。”这两个例子,可能出现其他的解释无辜的人。以此证明人有罪是荒谬的。可是我们在看谋杀剧时,这常常是合理破案方式。包大人,有没有?

  以相伴定因果统计学是“以相伴定因果”谬误的栖息地。统计学有个分支,叫做回归分析。“一位统计时,很惊讶的发现在7到12岁之间的学生中,手写字体整齐度与鞋子大小相合。他检查发现字体整体小孩有更大的脚,并且有99%的可能性。”不过老师说,因为较大的孩子有写出更整齐字体的倾向,当孩子更大时,自然有更大的脚。这我倒想到一个实例,不过我更相信这是真的。据说现在已经有了方法了,那就是神奇的发改委调油价,只要油价一提就地震,这不,刚提过油价前几天汶川就又地震了。

  中国人的思维里,缺少批判性思考——这种批判性思考,不是文革式的大字报——也许是我自己的缘故,但我的确想不起,在学校里曾经接受,这原本不应该是,而应该是初中高中的课程。在我大学的专业里,并没有此类课程的设置,而当时,我也不重要性。

  这本书可以和《走出思维的误区:批判性思维指南配套阅读,相比之下,这本书更通俗、更实用,都是常见的例子,当然,是国外常见的例子,虽然部分例子是具备通性的,但的确也有些差异,只是遗憾的是,似乎国内并没有这样的书,所以,想要学习,这是捷径。

  在微博的世界也罢,真实的世界也罢,我们通常听到的很多话,其实都是谬误,只是有时候不容易区分,或者是虽然容易区分,但我们受到的教育让我们更愿意做好好先生含糊其辞地过去,而不是认真地辩论。

  《笨蛋!重要的是逻辑!》读后感(五):推荐序一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谬误常识(武宏志)

  伟大思想家约翰•穆勒(John Mill)说过,一种完备的论证哲学应该既包括好论证的理论,也包括坏论证的理论。坏论证即是谬误(fallacies)。所谓“坏”,指违反论证的(主要是逻辑的规范),论说者提出的论证未能为某一主张的可接受性提供。如果说谬误也许是逻辑无知者的无心之过,那么,诡辩(sophism)则是精心算计和蓄谋的陷阱。谬误和诡辩的蒙蔽性与复杂性源于它们貌似有理外表。所以,谬误分析和逻辑学的始祖亚里士多德将其称为“表面的论证”或“假冒的论证”。任何一种有力的谬误分析,都要全力以赴戳穿此类伪装面具。这种揭示真相、暴露谬误的能力是逻辑能力或更一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体现。今天,在世界各地大学通识教育的批判性思维课程中,谬误分析是基本组成部分,甚至作为一种逻辑教学法。论辩理论家认为,某种规范性论辩理论的质量,可以依据它为谬误的恰当分析所提供的可能性来判断,而一种论辩理论对付谬误的能力,是其所提议的正确论辩规范的有力检验。由此可以说,检验一个人逻辑能力的方式之一,就是看他与谬误搏斗(发现、解释和消除谬误)的本领。在此意义上,诚如19 世纪英国哲学家西季维克(Alfred Sidgwick)所言,“逻辑实际上可被看作是与谬误战斗的机器。”

  谬误分析有命运起伏的悠久历史。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以来,各个时代著名逻辑教科书几乎都包括谬误分析。在古代,逻辑主要研究论辩问题,并且与修辞术有。12 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学者对三段论和论辩有所了解,但对《工具论》里的谬误理论一无所知。《工具论》中的《论题篇》和《辩谬篇》随后也被译为拉丁文,导致谬误与诡辩的相关内容充斥12 - 14 世纪的逻辑与论辩术教学。随着人文主义以及与自然科学结合的新哲学兴趣流行,谬误和诡辩理论逐渐被贬抑为东西,不再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不过,教师们不久就发现,逻辑教科书因袭谬误传统有用处:谬误理论是论证理论的代用品经过怀特莱《逻辑要义》(1826)的倡导,谬误理论在19 世纪以来的导论逻辑教学中重新站稳了脚跟。数理逻辑的出现,不仅打击了传统逻辑也重创了谬误理论。追随潮流的大学逻辑教学,不再看重谬误分析。在逻辑圈内,谬误分析沦为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然而,否极泰来。随着20 世纪60 年代“基于非形式逻辑的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兴起,针对形式化逻辑应付日常论辩之不足,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了名为“批判性思维”、“非形式逻辑”或“批判性推理”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中,许多讲授者把相当一部分时间花在谬误分析上。更有一些教师围绕重要的谬误来设计整个课程。面向社会大众的逻辑读本,也有很多采取谬误分析的逻辑知识。麦德森•皮里(Madsen Pirie)《笨蛋!重要的是逻辑!》的前身——《谬误之书:》(The Book of Fallacy: A TrainingManual for Intellectual Subversives,1985)便是其中之一。人们相信,通过对源于生活的论证错误兴味盎然、生动幽默的分析,曝光谬误和诡辩之原形,驳斥其荒谬,可以展示并间接教授逻辑原理技巧以至更广泛的批判性思维。

  当然,毋庸讳言,也有人对如此高抬谬误分析的地位颇有微词。比如,谬误目录中的谬误并非都是常见错误,其中一些仅仅是过去历史时代特有的;由于没法确立任何谬误发生有意义频率,这些目录中谬误的“常见性”也是令人怀疑的;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谬误的目录越拉越长,没有充分理由认为,我们所继承的目录代表了人们应该熟知的所有或大多数类型;难以确定一个论证形式,如权威论证(ad verecundiam),何时是合理的,何时又是谬误,因此,最好把时间花在教授好推理而不是坏推理的特征上;一些教师的经验表明,谬误分析方法可能误导学生过度批判,甚至可能看每个论证都有谬误;熟悉谬误对于论证构建也没有什么用处。

  不过,这些疑虑批评仅仅适合马马虎虎解释论证,蜻蜓点水分析谬误的做法。谬误分析的倡导者认为,对每一谬误的分析都应提供一个易于被读者消化的“小件学习模块”(bit-sized learningchunk)。一个设计良好的谬误分析读物或课程,帮助人们不仅学会什么是谬误,也学会地辨别谬误,学会好论证的标准以及可能遇到的最常见的论证缺陷。谬误名称是一种,它们常常刻画了谬误包括的论证模式,而谬误目录提供了一个便于管理标签集。很多谬误标签已在公共论说中流通,这表明它们所代表的公共论说中的错误。这让学习者越来越明白:批判性讨论是一种论说共同体的公共行为,而非孤立的和私人的行为,并意识到他们的批判技巧具有直接的实践性。只有通过广泛的实践,论证分析技巧。由于早先了解的谬误还会重现,读者可以在后来的谬误中不断地重温这些谬误;而按部就班学会对付每一种新谬误,需要对论证分析,读者也在重复实践所掌握的分析技巧,因而得以不断巩固逻辑的知识和方法。当更多的谬误被加入谬误目录时,要求越来越多的区别,问题当然变得日益复杂,但这种复杂性又控制在易于管理的增量之内。随着读者谬误分析能力的积聚,他们逐步丰富自己的批判能力。显然,在谬误分析的习得过程中,读者自己也会“照照镜子”,对号入座反思自己易犯的各种谬误的思想倾向,在错误中成长,在与谬误的战斗中成长为批判性思维者。

  眼前这本不厚而有用的谬误分析论著——《笨蛋!重要的是逻辑!》,是美国希尔斯代尔学院(Hillsdale College)哲学特聘教授,世界顶尖智库——英国“亚当斯密研究所”(以研究税收私有化、公共而闻名)所长麦德森•皮里所作。它是How to Win EveryArgument: The Use and Abuse of Logic 的简体字汉译本。此书秉承亚里士多德开创的、绵延两千多年的谬误分析传统,尤其是追随20世纪30 年代英国逻辑学家斯泰宾(Susan Stebbing)所开创的通过揭露并消除日常生活中的思维错误来到达清晰和有效思维的道路,“为那些期望赢得论证的人提供一个实用向导”。此书的思想出发点是,健全的推理是论证取胜的基础,而逻辑谬误则暗中破坏论证。因而,关于谬误的知识,不仅对于避免别人无意使用的那些谬误,甚至对于有欺骗意图的一些谬误,都是有用的。不过,由于研究者眼界不同,谬误概念有广狭之别:

  标准谬误论(从中世纪到现代):把谬误定义为“看似有效但其实无效的论证”。

  新修辞学:从“普遍听众”(有理性的人的集合体或理性的化身)出发,视谬误为“似乎对特殊听众是合理的,却并不合理的那种论证”。

  论辩理论家:将谬误理解为批判性讨论规则的违反,或者,在对话语境中,不符合某种正确性标准,但拥有正确性外表的、严重妨害对话目标实现的那种论证。

  以谬误为核心的逻辑教科书:由阻碍有力推理道路的心理障碍(如一相情愿的思考)、缺乏充分准确的背景信息和对各种可利用的信息来源的本质和质量的拙劣理解造成的错误;谬误是违反好论证必须满足的标准且以某种显著的频率出现的论证模式。

  认识论理论:谬误是具有生成虚假或无理由信念之严重倾向的确立信念的程序。或者,谬误是认识的失败:没有生成它们结论的知识或证明结论中的信念。

  基于主体的谬误论:一个推论是谬误的,相对于所涉及的主体的类型、该主体可利用的资源以及合适的执行标准。

  《笨蛋!重要的是逻辑!》的作者采取非常宽广的谬误观。任何逻辑或语言的把戏均属谬误的外延,它可能是看似对一个特殊论点的支持性论证但其实压根就没有支持;可能根据并不支持论点的证据进行推论,甚至一些误导人的修辞技巧(如“再三重复谬误”——再三重申主张)等等。从犯谬误的主体方面来看,许多谬误是真诚的人们所犯,因为他们对逻辑推理、证据的本质或何为相干材料懵懂无知;另一些谬误则可能是那些铁了心要行骗的人干的。此书对每一谬误的分析执行三大任务:命名、给出实例、分析谬误之所在与谬误之所以然。此外,作者还就谬误可能在哪些地方以及以何种方式使用可以取得最大效果的欺骗,给读者一些建议。读者在学习如何论证、操练和修正每一谬误的过程中,将学会辨别它的方法和增强对它的免疫力。从与日常生活结合的角度来说,作者所叙述的关于谬误的应用知识为谈论政治家和媒体评论人的言论提供了有用的词汇表,也为论说者提供了防御和攻击的能力。

  《笨蛋!重要的是逻辑!》的英文原著本来是按字母顺序编排谬误的,这从按名称(尤其是拉丁名称)检索谬误的角度而言具有某种方便性,也是此书的独特性;不过,《笨蛋!重要的是逻辑!》改为按照作者对谬误的归类——以5 种主要类型重新编排,更适合对谬误的系统分析感兴趣的读者。据我所知,面向大众,通过谬误分析路径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通俗读物并不多见,而引进经过社会检验的、成熟的同类外语文本,更属凤毛麟角。在此情况下,《笨蛋!重要的是逻辑!》有开山之功。

  虽然人是理性的,但犯错(包括逻辑错误)也司空见惯。从思维的运作来看,人在作决定时有两个思维系统(系统1 和系统2)在起作用。系统1(自动系统)的特征是:无意识,不怎么费脑力,随性的冲动;快速,整体,联想的判断,从记忆中提取已有知识,直观思维。其中包括一些与生俱来的能力。当一个判断不太重要时,系统1 负责对刺激作出肯定—否定,赞成—避免的快速反应。比如解决这样的问题:2+2=? ;读大型广告牌上的字;理解简单的句子;觉察会话语气中的不友善等等。系统1 对指导有效行动常常是充分的,但有系统性错误,如成见、把困难问题简单化、对逻辑与统计学的无知等。系统2(耗力系统)则需要集中注意力,深思熟虑,基于规则,连续判断;它是更为反省的、逻辑的,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联系。系统2 适用于有重要性的判断,耗时长,低效;抑制系统1 的冲动与直觉,在系统1 无法提供问题答案时被激活,起持续监督作用,负责人们的自我控制;突出表现为运用逻辑的“三思而后行”。比如,对下述问题,美国一流大学的被试本科生有一半以上回答错误;而普通大学的被试本科生有八成多出错:球拍和球共花1.10 美元,球拍比球贵1 美元,问:球多少钱?许多人过于自信,倾向于太相信自己的直觉。而对于下述逻辑论证,在尽可能快地回答它是否有效(即结论能从前提推出)时,大多数大学生错误地认为这个三段论是有效的:所有玫瑰都是花;某些花凋谢很快;所以,某些玫瑰凋谢很快。与球拍和球的问题一样,一个貌似有理的答案立马浮现心头。然而,最重要的是需要艰苦的工作。大多数人并没有不辞劳苦地透彻思考这些问题,而某些心理倾向使得难以检验它们的逻辑。这个试验暗示,当人们相信某一结论为真时,他们也很可能相信似乎支持它的论证,即使这些论证是不合逻辑的。这是系统1 参与的结果。这个试验令人对日常生活的推理有些泄气。怎么办?出路在于两个系统联手运作。系统1 自动而初步的印象和感觉是系统2 明确信念的主要来源,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抉择的主要依据。通常情况下,系统2 会稍微调整或毫无保留接受系统1 的建议。但事情变得困难时,系统2 便挺身而出。系统1 和系统2 的分工协作达到最优:代价最小,效果最好。

  在《笨蛋!重要的是逻辑!》中,读者会看到谬误的识别与避免需要我们的系统2 良好运作。作者所用的大量生动的例证,构成运用以逻辑为特征的系统2 的试验场。读者可以盯着皮里手中锐利的逻辑解剖刀,在对其庖丁解牛般的自如发挥啧啧称奇,对其幽默的评论忍俊不禁之时,切莫忘了其中的逻辑!逻辑!逻辑!当你对皮里引人入胜的分析痴迷难舍,恨不得一口气把它读完时,切记系统2 的忠告:慢些,慢些,再慢些,因为这毕竟是集中注意力,耗费脑力的活儿。这也是百余年前就有人提出的警告:“逻辑的河流不允许人们扬着满帆航行。”

  从当今谬误理论发展现状和趋向来看,论证的可废止性(新信息的出现可能导致原来结论的延缓接受、撤销或废除)成为焦点问题。这个问题的展开涉及合理论证的相对性和语境性。这要求读者在阅读《笨蛋!重要的是逻辑!》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分析谬误以何种逻辑规范作为好论证或谬误的标准?纵观全书,皮里是以演绎有效性作为论证的判定标准,这表现在他对谬误的指责都是以结论不满足必然得出的要求为依据,况且在他所引述的论证例子中,从来不出现“很可能”、“假设地”等这些模态词。我们可以设想,假如在他的很多论证例子的结论中添加上这些语词,弱化我们对得出结论的信心,皮里的谬误分析就可能不再适用。换言之,那些被判为谬误的论证可能就不再是谬误了。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作出决定所凭借的论证未必都能达到演绎有效性标准。司法活动中的两类证明标准(排除合理怀疑和比较证据优势)也没有达到这个证明水平。所以,读者在欣赏皮里生动分析的同时,需要思考并警惕用演绎有效性这个最高标准来要求所有论证的理想化危险。第二,对谬误的分析与判定必须考虑不同的语境条件。当今谬误分析发展的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特点是,普遍认识到除了少数论证模式(同语反复、转移论题、“稻草人”反驳、不一致、歧义论证等等)恒为谬误而外,大多数论证模式是否是谬误将依使用的语境条件为转移。正如加贝(Dov Gabbay)在《哲学逻辑手册》第二版(2005)序言中勾勒逻辑发展版图时指出的,“谬误实际上在合适的语境中是有效的推理模式”。谬误分析家和理论家的注意焦点已转移到这些条件的性质和类型上。结果发现,大多数谬误是合理论证型式(schemes)的误用,这种中立的型式形成了谬误论证与合理论证在基本模式上的相似性外观,而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满足保证论证合理性的各种制约条件,这些制约条件可用批判性问题来表征。比如,法庭不可能一概不相信证人的证言,也不可能一概相信。是否采信证人证言,要求法官思量保证该证言可信性的常规条件是否被满足。谬误的语境依赖性还表现在,同一论证模式在不同论辩语境中的适用性大为不同。比如,诉诸威胁的论证:另一方最好接受C,否则会有不合他意的后果P 出现。这种论证在谈判语境中是适用的,但在科学证明和批判性讨论的语境中不适用。好多谬误都是对合理论证模式的误用,更准确地说,是不满足适用条件的可废止论证模式。就此而言,皮里的谬误分析方式多少有点艺术性有余而学理性不足,需要另一类谬误分析论著来弥补,比如类似于剑桥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廷德尔(Christopher W. Tindale)的《谬误与论证评价》(Fallacies and Argument Appraisal,2007)。我们期待出版家的修补之功。

  本书简单地将谬误分为5 种类型,而这些谬误最重要的分类是形式及非形式谬误,在非形式的谬误之中,又细分了几种不同的谬误。形式谬误指的是在逻辑结构中发生的错误,虽然它们经常出现在不同有效形式的论证中,而割裂或省略是将我们从此处带往彼处的唯一途径。简单来说,这种谬误的发生,是因为一连串的推理链本身有缺陷。

  相对而言,非形式谬误则是使用了有效推理,但其陈述却缺乏足够的价值作为依据。它们有可能是语言上的问题,比如在语言中出现模棱两可的状况,也有可能是关联谬误,比如论证中省略了必要部分,或是允许无关的因素影响了结论,又或是容许无根据的假定改变结论。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错误一直伴随在人类左右。普通人在对错误行为的不断纠正中获得个人经验,科学家在不断地证伪过程中走向成功,哲学家在不断反思总结错误认识中达成进步的思想……基于上述的情况,我们甚至可以说不断犯错误才是人类文化的常态。话虽如此,但我们却大可不必悲观,因为在漫长的犯错过程中,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如注重历史发展、谨慎地展开行动、合理地利用资源等等,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必要的工具——逻辑!

  逻辑已经成为了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把它作为用来分析和识别错误的系统工具,例如,对合乎逻辑的一些事情,我们固然可以表示认同,但有时遇到一些奇谈怪论时,我们会说“这是什么逻辑?”。但是这时我们虽然在使用逻辑,但其实却是以“逻辑”为表达对超出自己经验的事物的直觉判断——也就是说,我们把“逻辑”当做了一个“标签”贴到了我们的话语里。如果想要消除这种“标签”用法,只有辨清这些奇谈怪论所犯的谬误,才能是真正说得上是“应用”了逻辑。

  然而,一般的逻辑学著作总是着眼于抽象的概括,专注于建立系统得逻辑体系,而缺乏对生活中种种谬误的直接面对,所以经常给人一种疏远的感觉。而这本《笨蛋!重要的是逻辑!》正是一本以逻辑为基础对生活谬误针锋相对的书。在本书中,作者以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为基础,列举5大类75种谬误情况,涉及到心理学、语言学、历史学、人类文化学等诸多领域,无疑为我们辨别谬误提高认识提供有力的武器。

  阅读这本书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诸如“兄弟三人孤独一枝”(语法歧义)“三人成虎”(再三重复)“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稻草人)等谬误,还可在我们的研究工作中,起到很好的作用。仅以我所从事的教育领域来说,前两天报纸报道教育部长大谈教育梦想,把本来应该具体落实的教育建设,变成几条公认的教育原则,这其实有犯“闪烁其词”谬误的嫌疑。再有已经长达十年的新课程改革过程,无论是建设理论中还是批评理论中都存在着很多的谬误,有的诉诸新奇、有的诉诸富贵、有的诉诸群众、有的诉诸权威、有的以偏概全,下面简单地列出几条来:

  以上还只是随意就能想到的谬误,至于在讨论、论文中出现的谬误更是比比皆是,也就不再详细列举了。

  最后,由衷感谢作者、译者、校对者和出版社为我们提供的这一份提高智识的厚礼。

  在读过《简单的逻辑学》后,我开始阅读第二本逻辑学方面的书籍,本书着重介绍了非逻辑,即谬误,通过对谬误的学习,我开始匹配了自己最初学习逻辑学的目标,即识别信息真伪,辨别论证是否合理等等。本书可谓是量身定做的帮我解决了一大部分的此类问题,75种谬误,生活中常见的举例,一时间学到了很多东西,不过想来如此并不能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想要自己一一的理解则为第一境界,能够在生活中未防备下识别当为第二境界,可以熟练应用于他人则是第三境界,目前应该刚刚进入第一境界,2015年希望借助培养直觉和搭建系统1的直觉性思考,进入第二境界,至于第三境界,尽人事,听天命吧,毕竟我似乎不善辩论,说服他人固然重要,但是理性思维说服仍然是首选。

  本书介绍的五大类谬误类型,形式谬误(推理结构出错)、非形式谬误 = 语言(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省略(欠缺证明要素)、侵扰(插入误导结论的要素)、假定(带入未证明之假设)。

  “她是个荡妇,像这样的女人总爱在男人面前炫耀自己,而她每次出现在办公室,的确打扮得光鲜艳丽。”

  “千万别相信万灵丹,它们都是骗子。因为你知道我诚实可靠,所以当我告诉你我买的蛇油是世上最好的时候,...”

  “工会歇业是多数人的意愿,而民主即是多数人的意愿,工会歇业只是民主的作法。”

  你怀疑某人,可以利用他隶属于某个群体的成员身份,将矛头指向全体。制造此群体的消极印象,映射到他身上。

  通过提供你反对的方面弱的论证,提供你支持的方面很对很强的论证,说服别人。

  ”当然,如果买了一个大车,我们需要新的座套,但是,他带给我们........“

  个人层面上,我们常常是严以待人宽以待己,在行为上我们倾向于谴责他人,创造原谅自己的理由,我们可以紧急而插队,其他人却不行。

  ”当然,像我们这样的老师,会喜欢家长一起参与讨论,可是我们没有足够大的地方举行这样的会议“

  ”是的,我是迟到了,真的不能在相信公交车和火车了“{你是走着来的,并且起晚了}

  ”苏格兰队在第一个半局时偷偷进了一球,但英格兰队努力不懈,在第二个半局扳回了一球。“

  人身攻击的升级版,优秀的投毒者不在羞辱论证者引起听众拒斥其论证,而是设计侮辱任何一个想要和他争论的人。

  ”我反对饮酒年龄从21岁将至18岁,这样会导致进一步要求将至16岁,14岁....“

  ”在这糟糕的天气上班,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我想我会请个假,继续懒在床上“

  高度升级版的人身攻击,谬误不直接侮辱争辩者,而是勾勒出轻蔑或不光彩的比喻,并算计对方将其带入。

  ”我认为我所推荐的书是最受欢迎的,当然,我并不否认,这些书是图书馆中借阅率最少的,但我认为这恰恰是这书受欢迎的征兆。你看,当一本书真的受欢迎时,读者就是倾向于自己去买,而不是等着去图书馆借阅。“

  5.11事后回溯统计——实际上,没发生的是概率事件,发生了就变成确定事件

  “周三我在广场遇见了你,想象300万人的广场,我单单只是遇到了你...”

  “我们不应该卖武器给马来西亚,因为对我们来说,用取人性命的武器装备他国是错的”(那么为什么就是不能卖给马来西亚呢?)

  “我们从1996年开始实施这项法案,但你瞧瞧发生了什么事,自杀,道德沦丧,满城的醉鬼。我们希望变成那样吗?”

  关乎批判性思维,我认同一个观点,这样的思维有助于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分辨出哪些信息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甚至,可以从没有道理的信息看出来一些端倪,逆向思考得出有道理的结论,作为一名多年的理工科学生,物理学的多,并没有告诉我上述问题的答案,数理逻辑替代不了逻辑思维,科学的大厦建立在归纳论证的框架下,从逻辑学角度说,都是不能证明错,便是对的,是一种谬误,经过一代代人的修正,牛顿,笛卡尔,爱因斯坦,费曼,慢慢形成的科学大厦,时至今日,仍旧解释的有限。如何解决有关人文社会科学一些观点和态度,批判性思维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疑十分重要。正如标题所说,目前仍旧是入门阶段,期待2015有所突破。

  我们不一定有滔滔不绝的演讲能力,但我们最好有清晰的头脑。口若悬河的演讲,如果没有内在的逻辑,那么即使千言万语也是没有根基的。尤其在职场上,我们每天都需要说服他人,或者被他人说服。如果自己没有清楚的逻辑理念,那就很难说服别人,如果没有看出对方的逻辑谬误,就很容易被错误的言语说服。

  《笨蛋!重要的是逻辑!》 这本书没有披着艰涩难懂的逻辑学外衣(看这本书的时间大概等于看黑格尔的《小逻辑学》3页的时间),作者行文幽默,举例生动。更重点的强调了谬误的识别。

  “检验一个人逻辑能力的方式之一,就是看他与谬误搏斗的本领。”平日里,我们可能听到很多论点的阐述,不一定觉得对,但也说不上错。或者更糟的,完全被buy in,还不知道自己也跟着完全错了。看过这本书阐述的各种谬误,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的!

  你不但头脑不再糨糊;可以分析对方的话术,见招拆招;可以有理就能赢;甚至可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利用逻辑中的谬误,去巧妙地引导你的听众,达到你的目的。这就是这本书的最好玩之处。

  转移举证责任是诉诸无知的特殊形式,它是这样构成的:提出无理由的主张,在此基础上,听众若要反驳就必须提出反驳的证据。

  你可以拿出令人信服的部分证据,以反证...(企图让别人提出证据,让我有机会用“驳斥例证”,而不需提供任何论证。)

  如果你要用这手儿,那么只要理直气壮的说:“给我证据为什么不...”,对方就很可能着了你的道儿。

  “再三重复的谬误,即简单地重复同一观点,而没有进一步提供证据或支撑,却能削弱对方的批判力。这里存在着完全错误的假设:只要一再重复就有可能成真。“我已经说了三次,我再三告诉你的事情就是真的。”

  问题是,不断重复并不能增加逻辑上的合理性。.......由于没有进一步阐述论点,所以重复再多次也与事实无关,这样的谬误其实是诉诸心理因素,而不是诉诸理性。

  广告人就是再三重复谬误的忠实信徒。做广告的人都知道,只要重复的次数够多,一个似是而非的诉求也能获得信誉与力量。他们知道诉诸理性的信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建立关联性。

  它比用漂白水洗的还洁白;比用漂白水洗还洁白;是的!比用漂白水洗还洁白。(他们再三告诉你的事情就是真的。)”

  要运用再三重复谬误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一直重复自己所说的话即可。(这个不用再举例吧,我们都见过很多啦。)

  我们所考虑的许多决定都有其优点及缺点。片面评价的谬误发生在只考虑到单方面的立场。决策需要考虑利弊,偏袒某一面,则会让这一面得利。顾及一面只是为了规避对平衡的判断:

  我并没有要结婚。结婚只会为我带来责任,更不用说失去的自由。想想看,抚养一个孩子长大上大学要花多少心力。然后还有保险费的增加……(如果这是结婚带来的全部东西,那将不会有人去结婚的。)

  所有的论据都支持新的道路,这代表进步,这代表兴盛,这代表我们这个小镇的未来!(但不幸的是,他们要将你家铲平,去建造那条充满希望的新道路。)

  当然了,对手可能也不是笨蛋。我们可以认同对手相对较弱的论证,制造表面上的让步,通过貌似客观的角度,紧接着展开你有力的论证。

  “当然,这个公寓是要走三层楼梯。但是多么宽阔敞亮,附近就有地铁站,还有好学校!”

  例子通常被用来支撑论证。当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驳斥例句的真假时,就忘了去查证中心论点的真实性。

  选举中常见到这类谬误。某党派高举一张印有快乐家庭的海报,标语为“选择我们,生活将会更加美满”。他们的对手则耗费了难以想象的时间与努力,把焦点特别放在那张海报上的人物,一一指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幸福美满的婚姻。这些努力的用意在于:当人们一旦见到例证被反驳,就不会再相信他们了。

  以合理的态度怀疑对方的证据,与专注于批评支持论证的例子是有分别的。如果只靠不良的例子来驳斥中心主张,就造成了谬误。

  应用这项谬误,你可以要求对手提供例证,再以极度怀疑的态度,像是质问“例如呢?”去回应你的对手。一旦对手响应,便攻击这个例证,以显示这个论点不成立。

  对许多人来说,如果他们能够活在确定的世界中,伴随着无数的真理,将会是很愉快的事。“例外”对着惬意的世界呐喊,就像躲在周围的狼对着营区咆哮。“例外”带来不确定性和疑虑,而通过使用这个谬误可以快速摆脱它们,好让我们可以一如往常活下去。

  证明规则的例外,是一项深受那些强调自己论点的人所喜爱的谬误,他们将世界整齐地划分为几个范畴,不让反驳的砂砾闯入他们内心世界观里运转顺畅的机器。上述任何一项范畴的例外,皆被“证明规则的例外”反驳。

  这个特殊谬误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让你的论证不受事实真相影响。证明你完全错误的最尴尬的证据也可以被“例外证明规则”所吞没,只需要雄辩时轻轻停顿一下。

  “从来没有一个虚构的人物,能够像巨星一样吸引他国的粉丝俱乐部。当然,福尔摩斯做到了,但他只是这一规则的例外。(这真是个低级谬误,你说是吧,华生?)

  “当然,这个地区只适合开发中低端住宅。那座xx豪宅尽管卖的很好,但只是个例外。他们的营销一向很强势。”——哎,如果不是看了这本书,我真的不觉得这个是个谬误啊!

  诉诸富贵的谬误在于财富与论证并没有关系。能够多赚点钱是很好的事,同样,能够做正确的事也是很好的事,但连接这两件事情的中词却是“不周延中词”。

  你自己使用这个谬误最好的场合,就是在这里你可以确定说有钱的不只是大爷,还可以想叫谁闭嘴就叫谁闭嘴。

  井中投毒最引人注目的特征,就是在对方说出第一个字之前,对方的反对意见就已经受到质疑了。......

  除了白痴以外,所有人都知道,花在教育上的经费时不足的。(当某人敢跳出来说,花在教育上的经费是足够的,那他就是向听众表明他就是那个白痴。)

  整个讨论是谬误的,因为对议案的接收或反对,是建立在与证据无关的基础上。没有提供证据的主张是一种侮辱,也无法被接受。即便它是真的,也要根据论证的优劣来验证。

  从更仔细的检验来看,井中投毒就是揭短人身攻击的进阶版。优秀的“下毒者”不再通过羞辱论证者引起听众拒斥其论证,而是设计侮辱任何一个想要跟他争论的人。它比简单的辱骂更高明,因为它让受害者主动喝下投了毒的井水羞辱自己,毁灭自己的立场。

  “当然,如果因为经验的欠缺,就会认为我们下一阶段的目标是瞄准xx市场...”

  “这年头,没有一种信念或主张,可以单独证实自己的正确性。从最简单的方式看,诉诸古老就是一种吝于思考的习惯,它展示了完成事情的方式,这种方式无须进行困难的决策。在其最高层次,是一种哲学: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这个谬误,通过延续性的说法与我们对熟知事物的预期得以美化。

  虽然一个信仰的年代可作为经验的证明,但它却不能作为真理的证明。将古老的与好的画上等号,是大胆地走入谬误的领域。毕竟,人类的演进是用较好的来代替较老的。有时候,人类会用特别的方式或特定的信念,走过上千年的岁月。但不能因为如此,就将错的事情说成是对的吧!

  你不可以有车!我从来没有一辆车,我爸也从来没有过,我爸的爸爸更从来没有过。(这就是他们都没出过门的原因吧。)

  二分法谬误,就是只分成两个选项。这种谬误有时称作“非黑即白”谬误,它在事实上有多个选项时,呈现“非此即彼”的情境。

  这个错误,是来自于对额外选项的否定。谬误使用者将范围缩小,排除了任何影响结果的讨论材料。

  二分法最大的用途是,你可以提供两个选择,一个是非常令人不快的选择,另一个是你赞同的做法。听者若不照你的建议去做,就会知道世界末日近了。

  “好吧,看来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不立刻在这个会上解决,要不就得延期到三个月后...”

  我们无法从过去事件的低或然率中得出太多结论。......这项谬误则发生在当我们由事件的低或然率推测出某些超自然的因素在运作时。

  这项谬误,对于那些认为自己是命运之子的人来说,是很大的支柱。检视那些导致他们现在状态的几乎不可能事件。

  我觉得,如果我们不是住在同一间饭店里,或许不会相遇,也不会结婚。(但他们或许会遇到其他人,并与其他人结婚,并同样以为自己是幸运的。)

  在我看来,现在有很多人都喜欢看逻辑、批判性思考、哲学的书。是好的吗?还是社会需要让我们比读这么一些书呢?是进步或是退步?其实无从考究。思考的书早期来看就是哲学,从自身经验出发,提问思考,后期进入我们现在喜好的分析性思维,包括了心理学、逻辑学、批评思考、模型的分析思考等等。简单而言,就是越来越细分而已。

  **所以我看来这本书就是当你看多了分析性思考之后的一本休闲书,不能帮你解决系统的问题,可是角边料来补充系统的一些点**

  重点讲的都是非形式一块,包括语言和关联两块,其实这方面一看书就知道很多都是生活中的实例;例如当广告普天而来的时候,是不是该独立思考一下。是真的吗?还是假的?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容易受骗或者不容易受骗?欺骗的依据和心理暗示到底是些什么?

  我们都不是大师,所以读书不是为了满足内心的精神安慰,也可以是面对生活和工作。其实就是几个重要:

  能做到上面两个其实就不错了。看看芒格的思考清单里面,有多少项是为了这两点服务的?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神回复冷笑线篇)
    近期有什么笑话带点逻辑思维
    me=light
    幽默笑话与逻辑在线阅读 - 喜
    有剧透|先搞笑吧喜剧不搞笑
    笑果被查无底线搞笑必须喊停
    小笑话_搞笑__逻辑推理小故事
    幽默_笑话_逻辑小故事
    当我出脑筋急转弯给ChatGPT:
    搞笑gif笑话:在爱情面前是没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娱乐新闻网声明:登载内容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侵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娱乐新闻 | 娱乐资讯 | 明星八卦 | 影视动态 | 音乐资讯 | 娱乐新闻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