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精神康复服务中,社工会发现有少部分精神康复者处于独居的状况。独居生活加重对精神康复者的身心健康问题,本案例以独居精神康复者如何获得社会支持为例,分享康复者的成长经历。
精神患病经历:十多岁的时候开始有头痛、不吃饭、不睡觉等症状出现,最终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曾服药治疗三五年,情况好转后,自行停药。目前达叔无服药,无明显精神残余病征。
家庭情况:父母在达叔患有精神疾病后就双双去世。达叔一共有两个亲弟弟,但在达叔40多岁的时候一个弟弟因病去世,而另一个弟弟也因车祸去世了,两个弟弟均没有成家。
达叔独自居住在较偏远的一个小乡村,居住条件较简陋,他的监护人是堂大哥,但来往并不密切。
行为表现:达叔可以做到基本的自我照顾,目前还是靠烧木柴来烧水、做饭。达叔没有朋友,平时会在村里走走,捡些木柴回家烧。
问题呈现:达叔无依无靠,社会支持不足,由于独居常常处于负面情绪中,认为自己的人生很悲催,看待所有事物都非常悲观,康复动力极其低下。
增城区精神障碍试点项目的社工通过民政系统名单,首次上门服务接触了达叔。社工前期以收集达叔的背景情况为主,达叔用平实无华的语气向社工说明自己的情况。
社工在与达叔的一来二往中发现,达叔每次都会提及自己“悲惨”的身世:父母早年离世、弟弟相继离开,独自生活的他感觉不到一丝希望。社工每次都会安慰达叔,鼓励达叔向前看,为达叔加油,但达叔始终和社工保持有一定的距离感。
在一次入户服务中,社工发现达叔家里的电灯出现故障持续了两天,达叔晚上都是“摸黑”生活,他不知道如何是好。达叔告诉社工,这些电灯是之前村环境改造的时候帮忙安装的,而现在坏了,他不知道怎样维修好。
社工在了解到情况之后,通过电话向达叔的堂哥反馈,但达叔的堂哥当时不在村里,不能到现场查看情况及维修。社工随后联系上村委的民政员,民政员在获知情况后让社工及达叔不用担心,他们会协助处理。
随后民政员马上安排人到达叔家里维修。达叔也感受到了社工是真心帮助他及为他解决到生活遇到的问题,自此,达叔对社工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社工和达叔建立起了专业的关系。
社工借助达叔所在村委的场地,组织村里的精神康复者开展社交小组及康乐活动。
刚开始,社工就邀请达叔参加小组活动,达叔没曾参与过群体活动,不知道如何是好,担心做错事,达叔口头上是拒绝参加活动的,社工不断鼓励及邀请,也向达叔澄清不用过度担心,做自己即可。
达叔依旧还是没有答应参加,但时间去到距离开展小组开始还有5分钟左右的时候,达叔出现在了活动现场门口,社工欢迎达叔的到来。有了第一次参加活动的经历,在单节小组结束之后,社工也单独和达叔做总结分享肯定达叔的参与,达叔反馈也是一次不错的体验。
社工本以为达叔会答应参与第二节的小组,但在下一节小组开展之前社工继续邀请达叔,达叔还是口头拒绝了社工。惊喜的是,达叔依旧还是像第一次一样,出现在小组现场并参与。
社工发现,达叔长期的独居生活经历很少有人会热情邀请鼓励他参与社会活动,在他人热情邀请他的时候,达叔会感到不知所措,内心虽然是有一丝希望参与但口头也会用否定回应。
这样影响了达叔在生活中与人交流的机会,没有朋友的来往,但社工的态度及达叔的行动,使到他有所转变,达叔踏上了社会支持之旅。
在小组的一次分享收获中,达叔“悲观”的分享再度出现,他说自己独自一个生活,没什么支持可言。但组员的发言,瞬间温暖了达叔,组员说“大家能聚在一起相当难得,在一起就已经是朋友了,朋友间就是要相互支持的,大家就像兄弟姐妹般亲近。”达叔从没有想过会以这种方式收获到一班朋友,原来他也是能有朋友可以相互支持的,生活中他不再是自己一个人。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聚集性的活动也不得不暂停。但是社工秉持着将服务带到精神康复者身边的信念,灵活调整服务方式。
社工开展了“懒人种植法”实践活动,达叔没有农田,但达叔是有能力种植的,社工通过和达叔一起在他家天台种植,让达叔在家也能有充实自我生活的行动。
在临近新春之际,社工还通过链接培训机构的资源,老师和学生们在了解到我们精神康复者的生活状况后,积极为精神康复者们书写春联、福字,将新春的祝福送给他们。
达叔在收到春联的时候,又开始了他的不知所措,一开始拒绝,但在社工的行动下,动员达叔一起贴上春联和福字。
完成后,路过的邻居不禁感叹:达叔家很多年门口没有贴春联了,让人眼前一亮,并向社工竖起了大拇指。达叔也听到邻居的反馈,他也感到自己确实需要好好过一个年,对于贴春联的行动是值得的,愿意继续付出这些努力。
如今,社工和达叔的交谈中,达叔不再将自己悲催的身世放大,脸上的笑容明显比社工接触初期增多了,他的心情开朗了许多。达叔的情绪获得舒缓,在乡村里有了支持的朋友,有自己充实的活动,获得社区的关爱。
社工向慈善会微心愿行动中申请了电饭煲给达叔,让达叔在生活上有更多的便利,相信达叔能勇于面对生活,拥抱积极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