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娱乐新闻 | 娱乐资讯 | 明星八卦 | 影视动态 | 音乐资讯 | 文章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娱乐新闻资讯网 >> 音乐资讯 >> 正文

  没有公告

  长沙流行文化老炮儿忆青春:那时认知世界是从录像厅开始的           ★★★ 【字体:  
长沙流行文化老炮儿忆青春:那时认知世界是从录像厅开始的
作者:佚名    音乐资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7/17    

  对于很多60后、70后甚至80后来说,邓丽君的歌、香港的影视剧,就是他们青春的时代符号。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刮起的一阵春风,流行的港台及欧美影视剧和音乐逐渐来到内地,并由此催生录像厅文化、磁带文化等,构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很多年以后,乐评人、资深媒体人米克仍会记得小学毕业前,他和同学们在岳麓山春游时在麓山寺附近看到的一群人穿着喇叭裤、戴着蛤蟆镜,围着一台三洋收录机的画面。收录机里播放的,是当时被称作靡靡之音的邓丽君的歌曲,他还记得那首歌叫《何日君再来》。

  大学学中文的米克,毕业后成为一家国营药材公司的办公室职员,后来又成为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及资深乐评人。在他看来,这样一次跨界转型,和他从1980年代开始接触到的流行影视音乐文化密不可分——通过那些影视剧和歌曲,一扇大门朝他、也朝所有同时代的人打开。

  1980年代初,米克住在砂子塘长沙市中药一厂(1992年恢复九芝堂原名)宿舍。1984年前后,录像厅陆续在长沙主城区出现,但砂子塘还没有。米克记得他第一次去的录像厅,在当时劳动广场附近的劳动剧院里。“我看的第一场录像是《射雕英雄传》,每一集2毛5分钱。一天看4集,一块钱就没了。一块钱在当时够吃三餐饭了。”当时米克一边看剧一边记剧中歌曲,“每一集都能听片头曲和片尾曲,我第一次去记谱,第二次去就记歌词”。

  从砂子塘到劳动广场有一段距离,米克每周去一次。当时,他攒的零花钱基本都花在看录像上了,但他没和父母说是去看录像。他在录像厅看过的剧集,印象很深的还有《上海滩》。

  在米克的印象中,上世纪80年代长沙的录像厅不够多,“因为片源少”。彼时,录像厅放映的片子,都要从广播局拿。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广播局的片源显然已经满足不了市民和录像厅的需求,“很多电视、电影,香港那边才播不久,就有人转录了通过火车北上带到内地”。

  1990年代初,米克记得,当时录像厅在长沙城区已经遍地开花,有录像厅升级到播放LD光碟。米克回忆,当时放录影带的单放机也已经开始走进普通市民家庭,有市民已经开始租录影带回家看。

  1990年代初,港台的录像带大量进入内地,但米克的兴趣已经由港台片转向欧美片。他每次去录像厅看的都是欧美电影。米克印象最深的是1993年看的《侏罗纪公园》。“这个电影是在五一文(长沙曾经知名的文化用品店)旁的一家录像厅看的。”米克说,他是和当时的女朋友一起看的,他们被电影中的特效“震撼到了”。

  1980年,中央电视台引进了美国科幻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当时,因为电视机尚未普及,每周四晚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能看到它。每周四晚,米克守在邻居家的9寸黑白电视机前看这部剧,听到了“以前不可能接触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西洋化配乐”。他对欧美音乐的兴趣就源于此。

  1983年,长沙市一中,米克的外语老师在课堂上用三洋收录机给同学们放了一次西洋流行音乐后,他以练英语口语为由,缠着父亲买了台红灯牌立体声收录机。但他拿它做得最多的,是调到开播不久的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收听《世界歌星大会串》等外国流行歌曲集锦节目。

  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米克的零花钱和压岁钱已经很少用于看录像,而是用来去蔡锷路上的湖南省外文书店音像部买欧美音乐磁带,“‘木匠’兄妹专辑磁带《靠近你》,美国A&M唱片公司原版,26元买了一盒;‘彼得、保罗与玛丽’民谣三重唱组合专辑磁带《在风中》和‘四兄弟’合唱团歌曲精选磁带,花了22元”。

  米克拥有的第一张CD是1990年刚参加工作时在外文书店买的,当时囊中羞涩,他跟同事借了50元才“拿下”它。

  1990年代中后期,随着较便宜的VCD、DVD广泛进入市民家庭,长沙城区的录像厅逐渐减少,仅在高校周边和农民工聚集的地方才有。随之出现的,是越来越多的卡拉OK厅,并逐渐呈泛滥之势。

  米克常去的卡拉OK厅是野马和同在黄兴南路的宾佳乐。其中宾佳乐以“打榜”著称,常有麦霸相约前去。米克记得,当时卡拉OK厅里的英文歌曲非常少,米克经常唱的是赵传、周华健、许冠杰的歌。当时他最喜欢的是许冠杰,对当红的港台歌星张国荣、张学友、黄家驹等,他并不是很喜欢。

  1990年代中后期,米克还是住砂子塘。他有时也会去离他家比较近的东塘工人文化宫卡拉OK厅。和很多别的卡拉OK厅不同,那里还有对外录音服务,“一般是你自己带空白磁带去,你在那里唱歌,他给你录,录好了,你带走”。米克也去那里录过,他录的是毛宁的《涛声依旧》。

  1990年代中后期,卖碟租碟的音像店多了起来。米克记得,当时最大的音像店是火车站售票处对面的“潇湘音像总汇”。1990年代末,盗版音像光碟开始出现并渐多了起来,打口带和打口碟也多了起来。因为打口碟会“伤机子”,米克只买过打口带。他的打口带多是从开福区一个开音像店的潮汕老板陈长林那里买的,“他在长沙专门做这个生意”。潮州是当时打口碟带在中国的集散地。陈长林的打口碟带都是他家里人从潮州发到长沙来的。因为信赖米克的眼光,陈长林一度想请米克去潮州帮他“挑碟”。

  200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网络下载的方便,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音像店也陆续关门。不过,这对于米克来说,并不意味着过去生活的一种结束。米克和他朋友们想看什么电影、想听什么歌,比以往更加方便了。虽然时代变化了,但对流行影视和音乐的那份热爱,却一直没有变。

  时间线年作为中美建交后一揽子文化交流项目的一部分,中央台曾从美国引进了科幻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战争剧《加里森敢死队》。

  很多和米克同时代的人都一样,曾经生活在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里,一旦通过电台、电视台、音像制品接触到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就难免会被感染、影响乃至重塑。

  恰逢改革开放之初,更多精神内涵、更多文化符号、更多生活方式藉由大众容易接受的音像制品从港台、欧美等地,通过各种渠道走进内地青年的生活。起初,因为渠道狭窄,刚引入这些流行文化产品时,对传统观念来说,这是一种冲击。但当文化产品引入的渠道渐宽、文化产品更加繁荣丰富、生活方式更加多元,这种文化的碰撞不再是单一的冲击,更多的是一种交流和相互影响。

  今天,录像厅、卡带这些极富时代特征的产物已经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但由改革开放打开的这扇流行文化的大门开得越来越大。中国电影票房一路高歌、突飞猛进,年轻人周末看电影已成为再常见不过的消遣;喜爱美剧、韩剧的网民,也可以通过各大视频的官方渠道观看喜欢的剧集;每个周末,城市的文化馆所都上演着精心策划的戏剧演出和音乐演奏会。历经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拥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我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最广泛和最深厚的文化自信。

  小时候你看过哪些电视剧,听过哪些歌?不同年代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回答。7月7日,潇湘晨报记者走上街头,采访了不少90后关于“卡带”“录像厅”“两周一成”及“VCD”等词汇的理解和想象,他们的脑洞大开,带我们回溯到那个年代。

  投资效益?本金放出两周收一成利润?或者是做某种生意的收益规划,两周赚一成本金的利润?(阿辉25岁财务)

音乐资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音乐资讯:

  • 下一个音乐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趣味心理:脑子里总有一首歌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2023Q3稳健…
    盘点2000年发行的10大经典歌…
    云南人的“流行歌曲”已经疯…
    免费抢票!吾城吾歌本周六火…
    精选言承旭17首经典歌曲R…
    网络上涌现大量口水歌盘点流…
    那英怒怼主持人宋祖英反击:…
    从「声生不息宝岛季」上的这…
    流行歌曲比跳舞好吗?《明日…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娱乐新闻网声明:登载内容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侵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娱乐新闻 | 娱乐资讯 | 明星八卦 | 影视动态 | 音乐资讯 | 娱乐新闻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