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娱乐新闻 | 娱乐资讯 | 明星八卦 | 影视动态 | 音乐资讯 | 文章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娱乐新闻资讯网 >> 影视动态 >> 正文

  没有公告

  怎么理解剑桥大学电影与屏幕研究硕士MPhil in Film and Screen Studies?           ★★★ 【字体:  
怎么理解剑桥大学电影与屏幕研究硕士MPhil in Film and Screen Studies?
作者:佚名    影视动态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7/6    

  本文从电影学的跨学科趋势入手,简要说明电影学科在英国大学的学位设置中的差异所在,同时剖析了剑桥大学的电影学硕士学位特色,剑桥大学的电影学社群以传统的文学背景出身教员为主力。申请此硕士,不需面面俱到,在16个主题选择其一专攻撰写申请材料即可。

  本文是旧文重修,但是我在本文当中也做了不少内容增加和修改。愿各位能从我以下的简短分析当中获得一些启发和帮助,愿每位有剑桥梦的同学都能梦想成真。我的旧文发此祝愿之后,也确实帮助了一位同学实现了梦想,请看捷报:offer捷报 剑桥大学电影与屏幕研究硕士录取来了!。关于我与该同学的合作过程简述,请各位拉到本文最后,有我的申请感触,也有她对我们摆渡学人的一些评价,希望能让各位从案例分享当中也获得启发。

  电影研究发展至今日,已经越来越具有跨学科的性质。而在电影研究这个领域的早期阶段,更多是哲学、美学以及文学这些人文学科参与其中,从本体论、审美、时间性以及媒介形式等角度对其进行理解和阐释。

  在传播学的发展当中,电影研究向来不是主要被关切的对象,因为传播学有着更深的社会科学知识传统,甚至两者都很难交互在一起。然而,随着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传播学也日渐对电影的研究产生兴趣,电影的经济面向、审查与政治面向、生产的社会学面向,等等话题都成为了当下传播学视角研究电影的甚为关切的焦点。因此,电影研究的社科视角与人文视角,已经日渐交织在一起,越来越难以界定。

  留公子能力所及,不知社会科学对电影研究的参与,是否有所增加了传统电影研究的理论焦虑。但从这次要介绍的剑桥大学电影研究的硕士训练安排来看,剑桥大学保留着较为传统的电影研究学术取径(整个系所依然是文学背景出身教员居多),也不失跟进新出现的屏幕媒体的理论化工作。

  在我们一般印象中,既然我们是研究电影电视一类的媒体,那么很自然可以想到Screen Studies应该翻译成“荧幕”(具有发光性),但陈锦荣&冯应谦(2012)指出,倘若我们这样做,将会把这个Screen定义太窄以至于“偶尔在商场和一些艺术表演中的投射,虽然屏幕没有自我发亮,不是一种萤光幕,也可能是城市屏幕文化的一种”。遵循陈&冯之观点,留公子在本文中将Sreen Studies翻译成“屏幕研究”。

  当今社会,无处不在的屏幕充斥在我们的消费空间、文化空间、教育空间以及一切我们需要与之产生联系的场所,我们不再以其为奇。那么我们自然会问:(1)屏幕之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充当何种社会功能,又是何以形塑我们的社会生活;(2)假如没有屏幕,我们对都市的想象会是什么样子,反之,屏幕是何以影响我们对居住的城市、生活的空间以及社交的场所等地方的想象呢?(3)谁会使用屏幕?屏幕为谁所有?屏幕使用者的目的与阅听者的感受一致吗?屏幕的空间为谁所有?什么人会争夺放置屏幕的空间资源?而这种争夺当中又可反映出行动者之间的何种权力关系呢?诸如以上种种问题,都不曾是传统电影研究会考虑的问题,而如今,我们已经难免需要厘清这些未经理论界(尤其是屏幕研究学术社群)严格审视的新问题。剑桥大学在传统的电影研究领域之强大毋庸置疑,然而,其并未恪守窠臼,而是紧跟新近经验现象并颇有雄心地进行理论化工作(请参考:英国传媒 II 剑桥大学电影学硕士专业课程设置)。

  剑桥的电影与屏幕研究硕士项目,从历史视角到理论视角、从近代到现代、从审美到文化、从感觉到认知等等切入角度,进行了跨学科、跨时代和甚至跨方法的检视和透析。然而,屏幕研究,一个新进的研究领域,之于传统电影研究,可否发展现有之电影理论图谱,或许这就是各位就读该项目未来颇具潜力的可探索之问题。

  不同于牛津大学的“电影美学硕士”,剑桥大学之“电影与屏幕研究硕士”,适合来自各样的人文及社科背景的同学申请,而不仅限于专注于做电影哲学的申请者。它包罗万象又不失主线,它恪守传统又不失创新,于电影研究之领域,凡你想学,它皆可供应。但从下文第四部分的分析来看,剑桥大学的整个学术社群,依然是以文学背景出身的教员为主,其所属系所为“中世纪语言与语言学系”,虽然有社会学系的老师在电影研究中心从职,但主职老师的归属系所依然是这个充满人文底蕴的系所。同时,再考虑剑桥大学的整个课程设置的议题以及其所对应的教员,如果申请是文学背景出身,想做纯文本的电影学分析,在这个系所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以上说明华威大学的FTS并非我们所理解的从媒介研究、传播研究和新闻研究的角度处理电影研究,那么从media studies的角度做电影研究,有什么基本特征吗?从留公子此前一篇文章:新闻传播本科背景可以申请UCL性别研究硕士吗?MA Gender, Society and Representation里面提到的LSE 媒体传播系教授Shakuntala(LSE传播系唯一一个做电影研究的教授)的回信来看,在方法上来看,做纯文本的做法是不太符合媒介研究的路径,然而如果把方法改为视觉民族志的做法,考察电影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这一类的研究取径是符合媒介研究处理电影的做法。顺着这个脉络,读者们还可以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媒介研究看到有一个专业为MA Film Studies(media studies),这个专业里面的教员就全部都是媒介研究的角度研究电影,感兴趣的同学不妨深入阅读:。

  实际上,从media studies的角度做电影研究并非是传统的电影研究学术社群的主流,英国大多数做电影研究的学者都是以文学、历史和哲学等人文学科的居多。例如我们所知道英国最强的电影系之一所在的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CL),也是设置了专门的哲学路径,尤其注重在审美政治的次领域(如本雅明是这个次领域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其实剑桥大学的课程设置当中,尤其是轴线也有主题就是讨论审美政治的,请参考:英国传媒 II 剑桥大学电影学硕士专业课程设置。当然,KCL作为电影研究的领头羊,它同样提供文化研究角度研究电影的课程。不过,涉及到电影产业的研究,电影系的专长不在于此了,那是KCL的创意文化产业系(简称CCI)的专长了。谈到KCL,也不得不给各位中国同学们提及一位如雷贯耳的研究中国电影的大师: Chris Berry 裴开瑞。关于裴开瑞教授的访谈,以及他在电影研究上的学术经历,请参考文章:对谈裴开瑞(Chris Berry):城市屏幕文化研究进路。值得注意的是,Berry并不专长于文化研究,媒体研究角度研究电影与他匹配度不高,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更多还是集中在电影文本分析,以电影为载体探讨电影中的国家、民族与身份政治。另外,更加值得一提的是,Berry在KCL官网的介绍当中,有注明他的研究兴趣包括一点“Theorising Screen Culture”(屏幕文化的理论化),关于Berry在这个领域的学术成果,请参考他的文章:学术论文荐读 本地与同代:上海的城市屏幕文化。剑桥大学的课程设置当中,也有一个轴线(Strand)是关于“移动影像的理论化”的,请参考:剑桥大学电影学硕士课程设置。

  在剑桥大学可能只是一个轴线当中的某一个主题,但可能在KCL、爱丁堡、牛津大学却成为了是一个硕士专业,这是一种横向比较差异的视角。进一步举例说,例如剑桥大学的课程设置也有主题是Film as a Form(作为形式的电影),Ontology(本体论),Politics of Asthetics(审美政治)以及Intermediality and Transmedia Storytelling(媒介间性与跨媒介叙事)这些一个个主题,或许在其它大学就是一个硕士专业的名称了。例如牛津大学的电影美学(MSt. Film Asthetics, 专门研究电影形式), 爱丁堡大学的 媒介间性:文学、电影与对话(MA Intermediality: Literature, Film and Dialogue),KCL的电影哲学(MA Film and Philosophy,审美政治是主修课之一)。这就是笔者以上为什么会对剑桥电影系的特征下了一个定义:包罗万象。说白了,其实剑桥电影系的特色并不明显,它更像是一个综合性的电影大系,整个学术社群的研究氛围并不形成一个具有学派性的气候。笔者在社会学留学公众号创号词当中也曾经讲过创号 社会学留学之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硕士,其实同一个学科在英国不同大学里面是“差异大于同质”,每个大学都会抢占某个学科的一个次领域阵地。所以,假设你想做电影哲学,或许KCL是一个最好的去处;想做电影美学的话,牛津或许最优;电影的文艺批评的话,华威应该最为理想。看完剑桥电影学的课程设置,或许会给大家一种感觉:如果你不知道在电影研究里面你想学什么,请来剑桥电影系吧。但又十分吊诡的,从申请文件的审核来看,也不太可能是没有明确细分领域人是可以轻易申请上剑桥电影系的。从申请要求和审核流程来说,反而是剑桥电影研究更需要你清楚你想做的研究是什么,才能更好地让自己匹配上这个系所的授课主题和老师的专长。

  以上是笔者从剑桥电影的课程信息出发,略为带过几所英国大学的电影研究特色,并且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横向对比,不算深入但或许也能给到同学一些方向和线索让各位继续去深挖整个英国大学的电影系的一些差异。然而,诸位有没想过一个更有趣的地方就是纵向对比,纵向对比的意思就是在一个大学里面去比较具有一定共性的不同项目和审核逻辑的差异。举个例子,大家可以看到英国传媒 II 剑桥大学电影学硕士专业课程设置。其中第Strand 2: Topics in Film and Screen Studies,第七个主题: Adaptation, Intermediality and Transmedia Storytelling。这个主题的主讲人其实是剑桥大学中国研究系的老师Dr. Heather Inwood(殷海洁),殷海洁老师的博导是贺晓麦(Michel Hockx),所以殷海洁老师当年就是SOAS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跟着Hockx攻读博士学位研究中国的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研究当然就是很明显涉及到媒介间性和跨媒介叙事的问题:一部文学作品经过电影改编、电视剧改编或者是动漫改编(例如:《全职高手》)之后,究竟原本作品的叙事结构发生什么了变化,而媒介在其中对这种变化又起到了何种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机制又是如何受到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受众品味等多种复杂因素影响的。但是,这里面就引发一个跟申请学位息息相关的问题:既然Heather Inwood在电影系也授课,也可以把她列为潜在导师(potential supervisor),但同时她也在剑桥大学中国研究系做文学作品的跨媒介性,难道想读她的硕士和博士,申请任何一个系都是一样的吗?

  倘若是留公子的忠实粉丝的同学,或许读过笔者写的一篇文章:新闻传播本科背景可以申请UCL性别研究硕士吗?MA Gender, Society and Representation。其实我在这篇文章当中就已经提出了一个申请的底层逻辑:申请去性别系做性别政策,和在社会政策系所性别议题相关的政策,有何不同呢?无疑,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在剑桥大学电影系的申请当中,剑桥电影系其实只有2个老师是主职老师,其它32个老师都是客职在电影系,他们本来就有自己的主职系所,例如Dr. Heather Inwood真正的所属系所就是中国研究系。那么在这里,我要给出一个终极的答案,帮助各位祛除迷思。申请去电影系做跨媒介叙事或者媒介间性,我们可以看到Heather Inwood列出的是理论性文献居多,也就是说,只要你的理论关怀是跨媒介叙事和媒介间性,不管你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也就说不管你的研究的电影国别和区域是什么),你都可以从理论路径角度去论述你的求学动机以及你跟Heather Inwood的匹配度,直白地说,假设你做日本电影研究,只要你做的是跨媒介叙事,你完全可以在申请剑桥电影系的时候,点名Heather Inwood成为你的导师。但是,假设你要去申请剑桥大学的MPhil Chinese Studies,这就不一样了,哪怕你做的是跨媒介叙事,如果你说你做的日本电影,这个就完全不符合中国研究系招生的底线,这个系所关注的是区域问题,不管你的学科路径是什么,理论兴趣是什么,你申请中国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兴趣底线就是: 必须要做的是中国的经验个案。假设,你申请中国研究系硕士,即使你可能不做跨媒介叙事,你说你要做文化研究、文学社会学等角度去研究电影,你的理论路径只需要得到Heather Inwood本人同意就行,哪怕你明确不做跨媒介的议题(当然,这是Heather的专长,肯定也是从这样的理论角度更好让她接受,不管她在哪个系所招生)。

  但是,假设你说你想从跨媒介叙事的角度做日本电影研究,我哪怕是Heather Inwood本人觉得你超级出色,很想收你为徒,她本人也绝对在行政程序上过不了剑桥大学中国研究系和研究生院这一关,这就彻底违反了大学招生政策。当然,这种情况不要灰心,如果实在区域不同,理论取向一致,那就用这个跨媒介的路径去申请电影与屏幕硕士再跟Heather Inwood做研究即可。所以,还是提醒各位要深入理解这个逻辑:一定要看清楚自己要申请的项目是在哪个系所,在不同系所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把这个搞清楚会让你生产文件的角度更加精确并且极大提高你的申请成功率。(关于Heather Inwood的介绍,请见文章👉英国G5传媒:剑桥大学之(2)中国研究硕士(中国文学与媒体))

  同样的道理,剑桥大学电影系有32位教员都是本来有主职的系所,假设你看中了某位教授,其实你也可以考虑去他原来的系所申请相应的硕士跟随他们做研究,但是申请逻辑上如以上所言的一些微妙变化,你若能铭记于心,并且以此执行,申请的策略会更加精准。一个能够在本科阶段就可以明确区分经验对象和理论路径的学生,我想你也值得上剑桥,你也更容易申请上剑桥。

  篇幅所限,该项目相关文献清单,为了与申请者之便,请参阅:英国传媒 II 剑桥大学电影学硕士专业课程设置。供其研读,以为增强申请材料的聚焦之用。同时,也请各位同学参与本专业历年的录取数据:录取数据 剑桥大学电影与屏幕研究硕士专业近年录取数据大揭秘。

  (本文是媒体传播留学专栏文章的一部分,汇总性文章请参考:史上最全!英国G5大学传媒专业齐登场)

  陈锦荣&冯应谦(2012),文化研究新领域:城市屏幕文化,传播与社会学刊,第21期,页17–24。

  从网页说明来看,这个项目的培养目标明显地有学术研究的性质。研究型项目明确地要学生完成一份三万字(授课型硕士则是一万五)的毕业论文,且对此领域要有实质学术贡献,并非仅是展现学生对此领域的理解而已;授课型项目则要求学生熟悉历史与理论取径、跨学科取径,并发展个人研究旨趣所需的技能与专业能力,甚至为将来深造博士打基础。

  至于哪些具体训练可以达到这个目标,我想,官网主要是在授课型项目的说明(英国传媒 II 剑桥大学电影学硕士专业课程设置)较完整,大致上有以下几种:学术写作(包含研究大纲、实质论文、批判性评估)、研究技能(书目建立、时间规划、研究计划可行性)、研究讨论课(出席演讲、参与讨论、定期报告)。说穿了,不外乎三种「可转移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时间管理、口头呈现、学术书写。授课型的是如此,研究型的更是如此。

  然而,这个项目的这两个核心轴线(core strands)—理论化(theorising)、主题(topics)—仍然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值得申请者注意。首先,两轴线各自偏重”形式/实质”而表现在”理论/主题”的差异上。理论轴线需要更多的哲学、美学、人文学方面的背景,而主题轴线则更侧重于传播学、社会科学、技术史方面的背景。即使两者不容偏废,申请者仍然可以有所偏重,从主从相互搭配的方向去思考自己的利基(niche)。

  其次,两份文献清单各自有八个次主题却都呈现为”指定+延伸阅读搭配的经典影片”的方式。这表示不论哪个核心轴线,都与实践上甚至是就业方向上的「电影批评」(film criticism)紧密结合。这意味着本项目的核心轴线在设置上希望所有的(共十六个)学术主题,都能训练毕业生成为一个可活用学术文献于其实际工作的影评人。

  最后,基于以上两点,申请者可以从自己较熟悉的影片群着手,或者从自己利基较大的学科背景着手,去规划关于申请与学习的事情。反过来说,这两个核心轴线的内容其实暗示了申请者,可以“这样或那样”与本项目建立亲近性的切入点,也指明了申请者可以透过本项目为自己加值(不论是在学术深造或是在职场工作)的地方在哪。

  透过这些材料(项目基本信息+两个核心轴线)的深入理解,申请者应该要能在两方面将自己展示为这个项目的“理想的候选人”:一方面,要能同时明确定位出自己的“实与缺”,既有的知识背景与利基的所在的“实”,搭配上能在这个项目中补足自己所需的“缺”。另一方面,“实与缺”之间的关联性应该是要能从申请者的“过去”履历、“当下”的申请文书之中看出,在一定范围内的“未来”是可以预见与可达成的。

  附带说明,我感觉这个项目在授课型与研究型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1.5万字的授课型硕士论文更多侧重于掌握基本的理论框架知识,3万的研究型硕士论文则是要求有实质性的学术贡献。而这种差别,实则在申请阶段的材料准备当中,已经可以被呈现出来,重点则在写作样本和研究计划两份文件的处理上。下文内容,将进一步阐释这点。

  注:以上本节内容解读由蔡博方教授提供,蔡博方教授系台北医学大学副教授、医文所所长、台湾大学社会学博士。

  剑桥大学的硕士学位前缀会让人造成一定的困惑,我们的惯性思维都会认为MPhil是研究型硕士,但是剑桥大学的硕士大部分都是MPhil,而这个学位前缀不代表某个学位一定是研究型的硕士。

  剑桥并不简单地用学位前缀来区分授课型还是研究型硕士,而是根据项目中授课和研究所占的比重来进行细分。具体分为五类:

  以上截图,可以看出,研究型硕士(by thesis)和授课型硕士(advance studies)的申请材料是一致的。但是申请程序却有所不同,如果申请授课型硕士,那么不一定需要提前联系导师,但当然提前联系还是可能获得老师的青睐甚至得到老师在研究计划写作上的帮助。另一方面,研究型硕士的申请,则是强烈建议学生联系导师,因为这种陶瓷的作用会更加大,回信的导师会告知是否有空缺位置,又或者幸运的话,在研究计划写作上,或许还能得到点评或者修改。

  在线上申请的时候是需要将潜在教授名字写上的,系所会把这个纳入考虑,但是,每个老师带的学生数量有限,也需要得到均衡考虑,因此不能保证一定是个人心仪的教授在入学后成为自己导师。当然,这只是研究型硕士可能会出现的变数。对于博士申请来说,同意接收入学的那位导师一般都会成为自己的博导。笔者在2021年所指导的学生S同学,申请的是Advanced Study学位的,在联系Dr. Laura McMahon的时候,陶瓷邮件并无回复,最后获得了录取:offer捷报 剑桥大学电影与屏幕研究硕士录取来了!。这也就说明,申请这个项目的非研究型硕士和博士,联系潜在导师和提前陶瓷并非一个必须步骤。

  第二,如果是在读研究生,那么建议一封是研究生导师,一封由本科导师出具(建议)。当然,只要可以适切评价您的学术能力的研究生老师,都有资格写。

  第三,如果你近三年都在工作,那么就找上一个学位里面的一位老师给您出推荐信,另外一封可以由雇主来评价,但是评价内容还是以学术能力为主。当然,如果能够找到上一个学位的两个学术人员出两封学术推荐信同样可以。

  英本学生,需提供前两年成绩单,但大一学年不计分,实际上递交之时最终影响总GPA是大学二年级的分数;大陆在读本科学生,提供六个学期成绩单;研究生则提供前两/四个学期(看研究生学制而定)成绩单。一旦录取,学校会注明毕业总成绩的条件,这就是有条件录取;最后,毕业生提供包含整个学位所有课程的成绩单。

  成绩要求的分数,211/985大学的学生,建议成绩最低在85分以上;双非学生建议在90分以上,申请by thesis的研究型,建议93分以上;英本学生(或者英国制度下的中外合办大学,如宁诺和西浦),只需要有2:1学位成绩即可,当然倘若有First Class,也说明学生有了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写作样本以及研究计划的良好基础。但请注意,这是最低标的要求,达到最低标准不意味着会被录取。又,申请这种半授课半研究的学位和研究型学位,GPA并不完全起到决定性因素,研究计划和写作样本则比重更大。GPA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并非是一个充分条件,因此按照英本制度来说,并非剑桥会优秀录取一个75分的学生,而拒绝一个71分的学生。这也是申请顶尖大学的人文社科的黄金定律,拒绝一个学生只需要单一因素即可做出决定(例如达不到minimum requirements),但是录取一个学生却是要综合考量多方因素。

  当然,可能会有人举例说A申请者是75分被录取了,B是71分被拒绝了,所以这两个案例比较就匆忙得出了结论是:GPA高是录取的决定性因素。这个论证思维,在统计学上陷入了由样本所造成的选择性偏误(selection bias)的陷阱。那分析这个结论的人,为什么没有看到有人是68分被录取了,而75分的人被拒绝了。在各位申请者都达到最低标准的情况下,成绩已经不能再作为区隔申请者能力的指标了,比较的重心则是转向了WS和RP。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共同达到低标以上区间的高分者获得录取而低分者被拒绝呢?实际上,这个现象背后的机制,则是分数与生产高质量的申请文件的基础能力有一定正相关关系,而并非学生分数的本身所导致的因果关系。假设一个英本学生80分(英本制度下成为Brilliant Distinction超级优秀),很明显这个学生递交的writing sample的质量很高,可以获得审核委员对其学术写作的高度肯定,其次,这个学生也有非常好的基础能力去完成RP的写作。我们也可以假设,一个学生可能有80分的GPA,以为自己胜券在握,因为在英国本科生要拿80分总分去递交申请的申请者,绝对是凤毛麟角的,有这种自信也是正常的。但是倘若因此而轻敌,没有认真修改自己字数较长篇幅的essay以符合剑桥WS的要求,同时也不认真研究系所教员的专长,写出一个草率的研究计划,在这个系所找不到愿意指导他研究计划的导师,又或者研究计划质量低和缺乏问题意识(不奇怪的,会写essay不代表会写研究计划,要写好的研究计划,需要有一定研究设计research design的规范性知识),那么笔者可以非常确定地预测,审核委员会绝对不会因为这个学生有一个耀眼的80分总成绩而破格录取这位其它文件都不达标的同学。

  以上的假设性论述,当然是不太会在现实中发生,至少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生的,除非是这位80分的学生匆忙用两天来准备一个剑桥申请,那纵有八斗之才,也无力回天。正常来说不会发生,是因为能够拿到80分的学生,必然是本科生中的豪杰之才,人中之龙,非池中物也,能力超群,品质亦非凡。但笔者这个极端化假设,无非是想更加形象地给各位申请者说明:GPA达到低标,可以用最大的力气花费在准备重要的文件上面,不要因为自己的GPA比其它申请者低2分、1分甚至是0.5分而辗转反侧和寝食难安(年间笔者遇到无数因此而无比焦虑不安的这类学生)。英国的高等教育现状,在校园当中有非常绩点化现象是不存在的(项飚语),英国教育制度是不会公布学生排名的,也不会用排名来定义学生。70分是一等荣誉,75分也是一等荣誉,在成绩的荣誉度方面,两者相差五分没有任何差别。英国的人文社科界教授是一帮非常注重学生实际学术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学者,他们绝对不会因为同在可被接受区间内的A比B高了两三分,就决定录取A而放弃B,即便最终结果如此,背后的机制也并非是绩点影响,能够充分展示申请者学术写作能力、问题意识和研究设计能力的RP和WS才是决定性因素。

  用学术简历的风格,简洁地呈现个人的教育背景、科研经历、论文发表、志愿者经历、工作经历/实习经历等等,尤其注重突出与以上课程相关的经历,例如电影制作经历和电影研究的经历。对于申请电影研究的同学,在CV当中笔者确实也有一些适切的建议提供给各位。

  首先,请各位在教育经历一栏,列举相关课程,如果这些课程能够与剑桥电影硕士的16个主题相关那就最好不过。即便不符合,也请尽量选择,例如电影史,电影批评,文化研究、电影理论、文化理论等等偏向于理论性的课程,而电影制作和技术训练一类的课程实在是重要性次之。

  其次,对于海本学生来说,不像国内学生有较为丰富的科研经历和项目实践。往往海本学生都把时间花在了修课上面,因此为了增强优势,笔者建议诸位把本科写过的课程论文,另起一栏名为“Written Works”,写上课程论文的题目,所属课程名称以及分数。但依然是选择相关度高的论文列上去,这样就会让审核委员一目了然你本科学过做相关的课程和写过的论文主题。

  最后,还是给本科专注于电影制作的同学一些在CV上呈现个人形象的建议。电影制作的作品列表哪怕再丰富,也很难构成被电影研究系所录取的充分条件。因此,各位可以把电影制作这个部分放置于学术作品、影评文章和研究经历等一些能够体现你在理论学习方面所做过的努力之后。倘若这部分稍有欠缺,也非常鼓励各位能够提前去积累相关背景,为个人从电影制作转向电影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需要说明的是,申请之时不需要雅思达标,但是由于7.5总分,单项7分对大部分申请者来说,是一件难事。所以,也建议申请者能够做好考语言的提前准备。

  这是必须提交的文件,约一页纸(one-page)的研究计划书。不需要特殊格式。研究计划需要包括:

  2)简要回顾文献,涵盖您的研究的理论基础,该领域的当前知识水平以及你这个研究将可为此领域增加的贡献或新知。

  4)您可能还想解释自己对该主题感兴趣的原因以及您在该领域以前所做的任何工作。字数限制包括脚注,附录,图形,表格等,但不包括参考文献。

  这个文件是必须提交的。申请人可以提交书面作品。这可以是您以前的课程撰写的论文、发表的学术文章或您认为适合该课程的另一篇文章。

  这个写作样本目的旨在评价学生的英文学术写作能力,如何提出观点并且捍卫自己的观点,在写作过程如何引用文献来完善个人的推理论证链条,这些面向都是写作样本可以提供到给审核委员会的信息。因此,题目的主题不限,写作样本并不考察申请者对所申请专业的理解深度和与专业的匹配度,因为这些信息已经可以研究计划中获取到。写作样本更重要衡量的是学术写作能力,但也要注意的地方是,并不是考察“语言能力”,而是考察学生对于学术论证的规范和逻辑能力,语言表现是排在第二位的(语言可以通过proofreading解决一部分问题)。留公子强烈建议,时间准备充足的申请者,可以定下计划写作一篇学术短文提交,以增强被录取的几率。建议3000字内为宜!

  但是,写作样本的选取实际上是有一定技巧的。最优选择是从个人的本科毕业论文或者课程论文提取一部分,这样是可以说明个人在过去的教育背景中所受训练的一个阶段性的能力体现,它是一个与其它申请文件可以形成呼应的证据(例如推荐信中本科老师评价了您毕业论文或课程论文);其次,独著的发表论文,这里面较为复杂的是,如果既是学位课程内的论文又是发表论文,那么力度会更强(当然,前提也是要写得不错);最后,假设实在没有在此前的学位课程内有相应的论文生产,那么的确就需要重写一篇,专门为了申请。无论是何种状况,最好的方式,依然是研究计划与写作样本可以形成一种延展性的关系,也就是说,写作样本当中无法完成的工作,可以就是个人研究计划当中打算在入学后继续深入拓展的问题。

  笔者希望进一步说明的是,对于剑桥的这一类对写作样本(WS)和研究计划(RP)要求极高的项目来说,CV、系统需要填写的Statement of Interests(SOI)和推荐信(RLs),与WS和RP相比之下,都是浮云。如果GPA达标,同时research proposal能够体现出学生对细分理论脉络的文献把握和问题意识,而所提出的问题又能与系所资源匹配,再配合一份达到70分以上质量(英本制度,70分是first)的essay作为写作样本递交,这三个因素的组合(GPA,RP和WS)基本上可以作为被录取的充分条件。但是,倘若RP和WS写得不好,又或者不匹配系所教员的专长,这两份文件的质量不够可以构成审核委员拒绝一个申请的充分条件。

  同时,在这两份文件质量不达标情况下,哪怕申请CV、SOI和RLs漂亮得出花儿,也绝对构不成审核委员会录取一个学生来剑桥大学电影学入学的充分条件。但,笔者并非贬低CV,SOI和推荐信的重要性,只不过写好这三样文件,实在是比RP和WS容易很多。况且,倘若一个申请者的RP和WS真的可以亮瞎审核委员的眼睛,我想这个申请者的CV、SOI和RLs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至少不会差到成为被拒绝的理由。并且,笔者需要提醒的是,准备剑桥这一类要求学术文件的学位来说,其实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准备研究计划和写作样本,SOI和CV都需要围绕RP和WS来进行更多相关信息的补充。简而言之,前者其实是为后者服务的。

  分清本末主次,把精力花在审核委员会所重视的申请文件当中,才是申请制胜的关键要领。笔者深深地相信,以上观点经得起任何形式的同行评议,我也会请我那位拿到剑桥大学电影学硕士录取的学生,在2022秋入学之时跟剑桥电影学教授求证这个说法。不过,我猜这个观点应该大概率站得住脚,日后求证到的结论若是我与教授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也将不觉为奇。

  留公子建议各位申请者高度重视这个专业申请的研究计划和写作样本的质量,在成绩达到最低标的情况,这两份材料将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当然,CV和推荐信依然重要,但是跟这两份文件比起来,重要性次之。另外,研究计划和写作样本相比,研究计划则为可以考察申请者学术潜力的重要文件,因此建议各位要对个人研究问题所在领域的文献要有较好的把握,并且可以提出research gap,以打动审核委员会成员。

  写作研究计划之前,请浏览系所的做电影研究教员,厘清他们的知识兴趣所在,并尽可能匹配他们的某个人的研究主题。虽然对于Advanced Study来说,陶瓷并非必须,但申请者研究计划完成之后,确实有非常心仪的导师,个人又有强烈的动机和热情,可发送计划给心仪导师以示学科的忠诚度和入学剑桥的热忱度。

  剑桥的电影专业,身处于现代与中世纪语言与语言学系,准确来说是在本系所里面有电影研究中心(center for film and screen )。因此,电影研究的教员,有部分是文学背景的,同时也做电影或者视觉文化研究。在留公子上一篇文章讲剑桥社会学申请的文章当中提到过的Prof. Jennifer Gabrys也过来支援电影系的教学(英国G5传媒 ‖ 剑桥大学之社会学(媒体与文化)MPhil Sociology(Media and Culture))。甚至历史文化地理学的教授Prof. Matthew Gandy和建筑系教授Prof.François Penz也参与其中。当然,虽然主职在其它系所,但是他们的研究都与电影有深切的关系,只是各自的学科视角有所不同,这个也反映了电影研究都更多成为一个领域(field),在这个领域当中,学术成果更多是以问题导向(question-based),而并非是学科导向(discipline-based)。

  从教员的组成和以上提到的课程设置(英国传媒 II 剑桥大学电影学硕士专业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剑桥电影实际上的确融合了多个不同的学科路径来构建它的课程和培养体系。但是,我们依然要抓住的主线,还是主职在电影中心的教员才是构成本系学术社群的灵魂人物,从职于本中心的教员更多是一种学术支持。

  虽然其它在音乐研究中心、社会学系、建筑系或者地理系的教授头衔更大,学术影响力更广泛,但留公子还是略过他们,主要介绍一下电影研究中心两位正职人员。

  约翰·大卫·罗德斯(John David Rhodes)在欧美电影上有广泛的出版,并且对意大利电影特别感兴趣。他有兴趣将电影与其他艺术,文化和物质形式进行对话。电影和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他作品中始终如一的主题。

  最近,他出版了《财产奇观:美国电影中的房屋》。本书考虑了特定的住宅建筑风格及其在电影院中的出现,提出了对私有财产和电影院观众的批评。这本书在《关键问询》中受到赞誉它以“将电影研究指向新的方向的方式,应该激发关于空间,现代性和好莱坞历史的学术,教学和辩论的方向”。

  他的第一本书《 巨大的悲惨城市:帕索里尼的罗马》解释了帕索里尼的电影和诗歌,因为人们对战后罗马的巨大扩张产生了深刻的政治反应。他还对先锋电影感兴趣,该电影的其中一项是有关BFI电影经典系列的最新书籍,有关Maya Deren的《午后的网格》。他与他人合著了三卷论文:《迈克尔·哈内克论》(与布莱恩·普赖斯合著); 发生:位置和运动图像 (与埃琳娜·戈芬克尔(Elena Gorfinkel)一起);和 安东尼奥尼:百年杂文(与劳拉·拉斯卡罗利合影)。他是World Picture的创始合编 ,这是一本主要致力于媒体的理论和哲学方法的在线期刊。

  紧随其后的还有另外两本书:位于电影历史,美学理论和评论界的交集处的《离异视觉》(Disembowelled Vision),这是一本有关罗马城市现代性和电影的书,另一本是《劳动》(Be laboured),其是从电影历史和审美理论以及对政治经济批判的角度讨论关于风格与劳动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有第三个更具实验性的项目,“关于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的书的笔记”。

  Rhodes博士为意大利,欧洲,美国和国际电影的一系列主题提供指导。美学理论,酷儿理论电影,文学和其他艺术中现代主义的历史和理论;电影院和建筑环境,以及其他(通常是跨学科的)主题和领域。

  这里留公子需要说明的是,Rhodes的职称是Reader,并非Professor。是电影研究中心最为核心的教员,也是职称最高的学术人员。我猜想他的职称应该还是需要在整个系所内去评选,无法仅从电影研究中心去单独晋升。Reader是介于教授与副教授之间的一个职位,这是英国学术制度中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较为陌生的名词,实际上我们可以把他直接理解成教授就可以了,原因是剑桥大学的这个系所还是保留了一个系所仅能有一两个(教授定额制),有能力评为教授,但又找不到教授空缺的学术人员,就会给他一个Reader的职称,以待空缺。

  另外,Rhodes的研究是较为跨学科的,横跨哲学、文化、政治与建筑等面向,但总的来说是较为社会科学路径的,而且他的核心关怀都是在电影与建筑环境的关系。总之,这个老师的接受度非常广,甚至做哲学美学的申请者都可以联系他进一步讨论。

  劳拉·麦克马洪(Laura McMahon)是电影和屏幕研究的讲师。她的研究致力于解决当代电影与哲学之间的联系,特别关注法国和法语国家的语境,并结合其他多种语言领域的屏幕文化。

  她的最新著作《动物世界:电影,哲学和时间》(爱丁堡大学出版社2019年),探讨了电影和哲学中关于动物问题的新兴兴趣。它使吉尔斯·德勒兹(Gilles Deleuze),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和妮可·舒金(Nicole Shukin)等思想家对动物生命的伦理和政治的思考与一系列当代国际艺术电影尤其是实验纪录片接触,包括伊曼纽尔·格拉斯(Emmanuel Gras)(法国),卢西安·卡斯塔因(Lucien Castaing)的作品, Taylor和VérénaParavel(美国),DenisCôté(加拿大)以及BélaTarr和ÁgnesHranitzky(匈牙利)。该书的重点与《 Screen Animals》(2015年)相交叉,后者是为《Screen》杂志编辑的一卷杂文,并与人共同编辑了名为《Animal Life and the Moving Image》的合集。(BFI 2015),其中包括Raymond Bellour和该领域其他主要学者的章节。

  McMahon博士的其他研究兴趣包括屏幕文化的体现,实质性和感官问题。她的第一本书《电影与联结:南希,布雷森,杜拉斯和丹尼斯的触摸的撤离》(勒根达,2012年)通过法国电影与哲学之间的互动研究了触摸,美学,政治和社区的动态,特别是借鉴了作品Jean-Luc Nancy的照片。

  McMahon博士欢迎有研究兴趣且与其兴趣相关的学生前来问询申请MPhil和PhD学位课程。

  从以上介绍资料当中,可以看出,Laura McMahon的研究取径跟John David Rhodes还是有很大不同,前者更加集中在哲学的取径去研究电影,其学术亲族(Academic Kin)则是德勒兹和德里达等后现代以及解构主义哲学家,而其关注的对象则是非常集中在电影中的动物形象。

  剑桥电影系的教员多达34位,基本上汇聚了整个剑桥大学里面各个系所里面对电影有所研究的教授了,这也是剑桥电影系的一大特色,有非常浓厚的跨学科研究的特征。人员众多,实在无法逐一列举,以上我仅仅是介绍这个电影研究中心里面的两位罢了。实则现代与中古语言系里面的不少老师都是研究各个国家的文学,同时也研究其专注区域的电影。因此,如果申请者是较为偏向文化研究、文化理论的路径的话,又或者是文学背景出身去研究电影的话,本系有研究领域足够广泛的老师可以进行指导。如果实在是有其它跨学科的需求,例如以上提到的从建筑学视角去处理电影的研究,那么就可以考虑申请从其他系过来支援电影研究中心的教员了。

  《传播与社会学刊》是由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合办的中文学术杂志,出版地在香港。以上截图,出自于《传播与社会学刊》的2012年7月刊。这期的讨论主题为屏幕文化研究,电影研究的对象其实都成为了常识,而对于屏幕研究,实则还是相对新兴的。对于学界的讨论,有什么视角,讨论什么问题,诸位申请者不妨下载此期的文章进行阅读,以进一步加深对于“Screen Studies”的了解。而剑桥这个硕士项目的第一学期的课程安排后半部分,就有一个重要主线“探讨移动影像研究中的历史地理和理论问题”。

  正如本文开篇所言,电影研究这个领域发展至今,不同学科的学者都以其不同的视角参与其中,使得这个领域越来越具有跨学科性质。而通过以上介绍,剑桥大学的电影研究中心社群的组成方式以及课程的培养机制,更是对此状况的印证。

  对于申请者而言,面对电影研究这种切入视角多元的硕士项目,断不需要面面俱到地去谈个人的研究兴趣,而更多是选取一个主打的方向去深入,并以此来生产相应的申请文件即可。但这里,其实我们都略过了一个前提并未提及,剑桥这个硕士项目,实际上并不是给申请者来转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换言之,实际上它明显是对申请者的知识积累有一定要求的。而这种要求的程度并不是要证明个人有多么地厉害,或者知识已经足够到不需要再接受训练了。反之,最重要,也是最难拿捏之处则在于,申请者在过去的训练当中已有之“实”,何以通过学术文件体现出个人受过较好的一些基础训练,而在进一步深入到这个硕士项目层级的时候,又还需要补及其整个授课内容的什么知识,以推进个人的硕士论文研究,这是它需要考验申请者智慧的一面。倘若是申请研究型硕士,那就更加明显是倾向于在电影研究方面有一定心得的申请者了。

  从网页的公开信息来看,目前并没有中国籍学生就读于本系的博士课程,我想,各位中国背景的申请者,对电影研究有兴趣的话,不妨提早深入研究一下剑桥大学的电影系专业,充分准备,入学剑桥电影系,以使该系的学术社群多元多彩,把对中国电影的研究带到剑桥去。

  笔者一年半前这篇文章之后,遇到了不少学子前来咨询,纷纷表示对本专业兴趣颇浓,其中有两位学生让我非常深刻,其中一位是YT同学,最后是帮助她申请上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电影研究硕士,请看捷报:offer捷报 哥伦比亚大学电影与媒体研究硕士MA in Film and Media Studies录取来了!另外一位就是申请上剑桥大学这个硕士学位的SY同学了,请看捷报:offer捷报 剑桥大学电影与屏幕研究硕士录取来了!与YT同学的故事,以后撰文介绍,而我在此更合适的分享一下我和SY同学合作的相互感受。补充一句,SY同学同时也被牛津大学录取:offer牛津视觉物质与博物馆人类学硕士MSc Visual Material &Museum Anthropology录取。

  这是我从业以来,第一个同时申请上牛津和剑桥的学生,也是我遇到过心智最为成熟的本科生,没有之一。她活泼机灵,笑口常开,天真而不幼稚;她踏实稳重,落落大方,成熟又不世故。我与她的两次选校会议中,我们的话题从英国的经典文化研究脉络,到美国的文化社会学强纲领范式,再到当代人类学的日常生活转向,更重要的是,英国不同学校的学术社群在这些智识发展脉络当中角色几何,形成了各自何种特色,而这些特色又是如何体现在其所设置的硕士项目当中以展示其在特定次领域的专长。从知识发展轨迹的角度寻找与其兴趣和专长最为匹配的系所和项目,是我们选校会议最愉快也是最有成效的对话。对系所特色深入的研究和对学科次领域精准的理解,从来都是留学申请成功的关键要领,只是这样做的人少了,也就渐渐被忘记原来事情本应是这样做罢了。

  人文社科领域申请牛剑,一等荣誉只是基本标配,英文学术写作能力扎实与否,几乎成为区隔申请者竞争力的唯一标准。阅读过她的Best Paper(本科生最佳论文),惊叹于她对英文写作规范的极佳掌握,文献之间的对话和分析性的讨论,她都运用自如。有了这些基础能力,解决研究计划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意涵,以及将自己的研究放置在何种理论脉络下去讨论贡献和重要性则变成了这一个留学申请指导案子的核心问题。然而,合作过程当中,她面对摆渡学人学术导师(Dr. Arthur)的严格指导和繁重的阅读任务,从不退缩且总能作出适切的回应,日有所进,历时半年,修成正果。他们的合作,已经不再是停留在工具理性的层面,如图6所言,让求学动机函(PS/SOP)有情感性和品味性的同时,也不失其应用性和论说性,他们俨然把申请文件当做艺术品来共同制作,享受过程而非结果。

  十分感慨的是,旁人往往只会从这耀眼的结果当中抽取一些孤立而断裂的事实,夸大某个单一行动的重要性,强作悲喜。我想,任何需要合作的事情要有好的结果,都是双方良好的互动和高度的彼此配合,因此,我从不主张留学公司方在成功的案例面前争功请赏,在失败的案例当中推诿过错。反之,对学生方,亦是同理。客观看待双方的付出,是最为健康的合作关系。从来,一桌佳肴的出炉,都是原材料要好,厨师的功夫也要到家,缺一不可。

  作为一个在摆渡的帮助下,同时申上牛津与剑桥视觉文化相关专业的22fall学生,想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于是抱着“我有可能上牛剑吗”这样的心态,我试探性地找了Kingsley聊天。在其他中介看来,我没有publication的背景,也没有极高的gpa,其实申请的成功率并不是很大。但Kingsley看透了申请的本质,认为我只要达到了牛剑的最低录取门槛,并且课程有适配度,就应该尝试。

  借用Kingsley的话,在几次两三个小时的电话会议中,“我们的话题从英国的经典文化研究脉络,到美国的文化社会学强纲领范式,再到当代人类学的日常生活转向,更重要的是,英国不同学校的学术社群在这些智识发展脉络当中角色几何,形成了各自何种特色,而这些特色又是如何体现在其所设置的硕士项目当中以展示其在特定次领域的专长”。摆渡的特点是,不同于其他大肆宣扬自己过往成功率如何的中介,他们会站在一个更专业的角度提出以我为中心的建议。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中,以真心换真心,我坚定地决定让摆渡成为自己申请的同路人。

  摆渡为我分配的学术导师是一位社会学的教授,专长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研究,这也与我RP的主题不谋而合。我开始时脑海中只有大致的几个研究关键词,是Arthur老师在这些头绪中整理出来了几种思路,并分享了几篇高度相关的文献。他甚至读完了我本科的所有论文,一针见血指出了我在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他也笑说几乎把我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在我的申请里投入了大量心血。每次和老师会面完,我都对自己的申请充满了自信,明白我们有将各自的所长融汇在这篇小小的文章之中。

  对于牛津的PS来说更是这样,Arthur老师从我的电影、博物馆相关的研究与实践中,找出了一条中心脉络,并由这条脉络导向了牛津的博物馆人类学专业,用词兼具学术性与优雅。我看完的第一遍就放下心来,觉得这次的申请没问题了。

  我在申请中极度完美主义,对每个材料都有几乎可以说是严苛的要求,而Arthur老师也是不厌其烦,陪我把RP和PS改了一遍又一遍,才成就出最后被牛剑招生官欣赏的作品。

  我相信长期主义者会被其他的长期主义者所选中。Kingsley老师对英国人文社科项目间的细微差别,以及每个项目的优势及研究资源,都了如指掌,才能帮我匹配到最适合我的课程。和Arthur老师的会面中,我们在RP之外也聊到了佛教中的生死美学,以及德勒兹的感官机器,每次课程是一种令人期待的智识交流。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我想这是摆渡对于我,以及对于其他更多学生来说的意义。

  我在2022年5月7日重修旧文,希望能够再次遇见更多有缘人,你若也有一个剑桥电影梦,欢迎与摆渡学人联系,我们会是那个乐于陪你追梦之人。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影视动态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影视动态:

  • 下一个影视动态: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新时代传记体话剧创作的新思…
    山艺传媒学院影视学系成功举…
    前瞻产业研究院
    论“电影产业新格局”中影视…
    学子论文]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成…
    学子论文]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成…
    陈好硕士论文:从剧本中走出…
    浅谈非职业演员在电影表演中…
    浅谈表演艺术的创作任务
    试论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异…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娱乐新闻网声明:登载内容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侵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娱乐新闻 | 娱乐资讯 | 明星八卦 | 影视动态 | 音乐资讯 | 娱乐新闻资讯网